第四百零二章 以牙还牙

事实证明,她的直觉是对的。

没一会儿,围墙外突然有火把丢进来。

这会儿是大白天,火把的丢进来第一时间被人发现还是因为烟雾。

“不好,他们要纵火!”

官差们分散到四周,寻找火把进行扑灭。

还有一部分人直接持刀追到围墙外堵截对手。

萧寂身边的人越来越少,沈兰一步也没挪开。

随影和随风和对手打得不相上下,可见对方的两人也是高手。

“奇怪了,他们怎么不动了?”有人惊呼道。

沈兰朝四周看去,发现之前去灭火的那些官差们都齐齐倒下了。

她吓了一跳,鼻尖闻到了一点烟味。

“不好,应该是烟雾中有迷药!”

大家迅速捂住口鼻,用袖子扇风。

“大人,您先离开这里吧?”

看来今日这场瓮中捉鳖是很难完成了,说不定他们反而成为被捉的对象。

对方显然有备而来。

“不用,去把他们弄醒。”

沈兰拿出一瓶药丸让大家吃了,可以保持大脑时刻清醒。

然后教他们用冷水把大家浇醒。

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这院中摆放着两排大水缸,足以应付眼前的场景。

等官差们陆续醒来,就看到从天而降的大网。

他们迅速后撤,看到有人爬上围墙的墙头,手里拿着军中才有的弩箭。

“听说昨夜军器司遭劫,看来也是他们所为。”

萧寂吹了声口哨,带着众人逃入门内,迅速将所有门窗关好。

对方的首领是个戴着半截面具的男子,跳下围墙,观察着四周。

“分一半人去救人,救不出来就杀了,别留活口。”

“是。”

那人扭了扭脖子,将手里的弩箭对准刚才萧寂进入的房门,坏笑道:“来吧,今天让我们清了这提刑司。”

这一箭射在了门框上,那人撇了撇嘴,继续朝里面射箭。

只是期待的惨叫声并未响起。

他有些不爽,举手下令:“杀进去!”

一群暴徒冲入衙门,发现里面正是提刑司审案的公堂。

公堂很大,一群人冲进去后发现里面空荡荡的,一人也没有。

“哐当!”身后的房门突然关上了。

“不好,中计了。”一群人转身想跑出去,却发现门外上了锁,所有的窗户不知为何都打不开了。

紧接着,有浓烟从缝隙中钻进来,很快就弥漫了整间公堂。

他们谁都没有想到,提刑司的人竟会放火烧他们自己的衙门。

屋内的摆设都事先泡过桐油,一点点火星就能点燃。

“冲出去!快冲出去!”

他们大喊着往外冲,可是等待他们的是无情的弓箭。

这回,他们成了瓮里的鳖,出去是死,在里面待着也是死。

昨天他们就是这样烧了一条街,死伤无数。

今天报应来了,轮到他们成为别人刀俎下的鱼肉。

面具男哈哈大笑起来。

他想过自己会死,却没想过自己会是这种死法。

萧寂和沈兰此时站在提刑司的另一座高楼上,目睹着前方逐渐烧成黑炭。

“死有余辜。”萧寂低声说道。

沈兰也觉得解气。

想起昨天她在街上看到的破碎的尸体,心中的郁气总算消散了一些。

“真希望天下太平,再无战乱。”

这才只是皇权交替的战争,若是皇朝更迭,死的人就更多了。

另一边,剩下一半的凶徒也被埋伏的官差射杀了。

原先那批官差不过是诱敌深入的摆设,真正的杀招都事先埋伏起来了。

看到火势变小,沈兰好奇地问:“你该不会是故意把自己的衙门烧了吧?”

“怎会?这是最简单有有效的方法,一座衙门而已,再建就是了。”

沈兰应和道:“也是,原来的衙门是太旧了。”

萧寂凑到她耳边小声说:“我立了大功,皇上早就想奖赏我了,可惜一直找不到机会,现在我衙门烧了,可不就给了皇上赏赐的机会?”

“那也不是你的。”

“我打算把提刑司换个地方。”

这个衙门的位置不算太好,而且并不大。

“换哪去?”

萧寂没说,但他已经打算好,衙门重建时,他要给沈兰建一座独属于她的验尸房。

干净、整洁,是萧寂对沈兰验尸最直观的感受。

而现如今所有衙门,验尸房都捡漏无比,或者干脆都没有,直接将尸体停放在义庄。

“下去吧,金吾卫的人来了。”

他们站得高,沈兰看到一支金吾卫停在了提刑司外。

他们总是姗姗来迟。

“如今金吾卫统领是谁?张家怎么样了?”

“张家那位将军死在当初那场宫变中,其余人在郑王登基时就被罢官了,如今金吾卫统领是二皇子的人,和禁军统领一样,都是二皇子的心腹。”

“那这位统领的能力应该不怎么样。”沈兰撇嘴。

“二皇子昔日收拢的人参差不齐,如今他能用的人少,暂时也只能这样。

对了,你那位老乡升官了,如今是禁军副统领。”

“你说李烨?”

“嗯,他武功高强,在禁军中威望很高,又屡次立功,如今也算是皇上身边的红人了。”

“皇上还不知道他与离戈的关系吧?”

想也知道,如果皇上知道了李烨和离戈的关系,大概是不会重用他的。

离戈现在的处境有些尴尬。

皇上看似信任他,可是给他的实权却不大。

朝会上,天天都有弹劾他的新折子。

朝臣中恨透他的大有人在,只要皇帝一天没杀了他,弹劾就不会停止。

沈兰忧心忡忡。

“佟家的那条密道彻底封死了吗?”

萧寂拿出一张图纸给她,“收好,别给任何人。”

他转身走下高楼,去迎接金吾卫,后续的事也可以移交出去。

皇帝正焦头烂额。

民间人心惶惶,有人私底下说,赵氏气数已尽,才会叛乱频生。

朝廷继续安稳,也继续将叛贼一网打尽,让百姓安居乐业。

得知萧寂一举歼灭了那伙叛贼,皇帝喜上眉梢,终于有件高兴的事情了。

“萧卿真是朕的福星!”

等得知提刑司的大堂被一把火烧个精光,皇帝当即命工部和户部督造新的衙门。

就像萧寂说的,皇帝不好大肆奖赏他个人,所以对衙门重建十分看重,也十分大方。

萧寂提出,朝廷律法不全,希望能重修法典。

皇帝欣然应允。

萧寂还提出,断案中仵作验尸十分重要,可天下仵作人才甚少,地位低下,不利于人才培养,建议废除仵作之家三代不得科举的规定。

皇帝力排众议,也同意了。

只是让这些人家的子弟有机会科举而已,并不算什么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