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朕的将帅,朕要亲自选拔考核
京城西南,有一座青瓦院落,这里便是右军都督府参军汤杰的家。
“夫君,你回来了。”
温婉贤淑的妻子见到丈夫公务归来。
一边为丈夫更衣,一边命丫鬟把做好的饭菜端了上来。
汤杰看着衣着朴素的妻子,眼中满是愧色。
“婉儿,苦了你了,跟着我。”
“夫君为何这般说?”贤淑的妇人笑道。
汤杰长叹一声,眼中满是壮志难酬的落寞。
“想我汤杰,也是大明开国功勋之后,一身武艺谋略,满腔热血,却无施展之地。”
“每日干的是抄抄写写,难道真的让我汤杰碌碌无为一生吗?”
他身为大明开国元勋信国公汤和的直系后代,其家族自永乐帝后便逐渐衰落。
尽管如此,他从小就勤奋好学,不仅钻研武艺,还熟读兵书、精通谋略,一心想要恢复汤家往日的辉煌。
然而,现实却让他感到无奈,他在南京继承的只是一个清闲的军职,无法真正发挥自己的才能。
于是,两年前,他毅然辞去南京的职务,满怀热情地来到京城,希望能找到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
他四处投递拜帖,试图得到推荐,但遗憾的是,如今的京城已被靖难勋臣所掌控。
这些勋臣将领虽然表面上对他客气有加,但实际上没有一个人愿意举荐他。
正当他心灰意冷之时,英国公张辅看中了他,并给予了他一次展现才华的机会。
在皇帝朱祁镇面前,他凭借着过人的实力,一举击败了数十名勋贵子弟。
可谁知,因为没有钱去贿赂王振,再加上那些靖难勋贵的嫉妒,以至于朝廷只给他安排了一个右军都督府,从五品的参军一职。
甚至连随同皇帝出征瓦剌的机会都没有。
“夫君,其实妾身从心里还很庆幸你没随太上皇亲征瓦剌。否则......”
贤淑的妇人,低头叹道。
汤杰霍然站起:“夫人岂能这样说,大丈夫本就应该血战沙场,马革裹尸,我只恨空负一身所学,没有上战场的机会。”
旋即,他突然又想到了什么。
“夫人,为夫想好了,这次哪怕做一个小兵,为夫也要去战场,为我大明一雪前耻。”
“夫君。”贤淑的妇人,想说什么,却最终没有说出口。
她深知丈夫的秉性,只要是他做过的决定,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正在他们夫妻沉默间,这时,院落外响起一声尖锐的声音:“此处可是汤参军府邸?”
汤河一听,走了出去,打开了房门,却看到几个小太监。
他心里有些疑惑,但还是恭敬地问道:“某正是汤杰。敢问公公是......”
小太监欣喜一笑:“汤参军这府邸还真不好找。右军都督府参军汤杰接旨。”
听到这句话,汤杰先是一愣,随后脸上露出了惊喜交加的表情,连忙吩咐夫人和丫鬟,赶紧摆上案几,并焚香。
一切准备就绪后,汤杰跪下,恭恭敬敬地说道:“臣汤杰接旨。”
京师,忠义侯府内,忠义侯宋彬正坐在桌前,专注地教导着他的儿子练字。
宋彬的脸上洋溢着温和的笑容,耐心地指导着儿子的每一笔每一划,眼中满是对孩子未来的期望和憧憬。
然而,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这份宁静。
一个慌乱的下人匆匆忙忙地跑进书房,喘着粗气说道:“侯爷,宫中来旨了!”
宋彬那儒雅的眉宇间,透着激动,而后仰天道:“陛下,您终于想起罪臣了。”
皇宫,玉兰殿灯火通明,气氛热烈。
“宴会开始!“
随着一声清脆的小太监喊声,一道道精致美味的佳肴如流水般被端了上来,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朱祁钰坐在高位上,目光缓缓扫过下方的诸位将领,心中涌起一股感慨,终于凑齐了这二十位人才济济的将领。
他们个个英姿飒爽,身姿挺拔,眼中闪烁着自信和坚定的光芒,气质非凡,显然都是有着将帅之才的杰出人物。
此刻,朱祁钰不禁对自己那位便宜皇兄心生一丝感激之情。
如果不是他埋没了这些将相之才,又怎能让自己有机会去挖掘和培养呢?
想到这里,朱祁钰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
“想必诸卿应该知道朕请你们来为何意了吧?”
坐在台下左手的英武青年张懋,站起身:“臣愿为陛下先锋,擒拿也先,以报我大明血海深仇。”
那位儒将忠义侯宋彬也站起身:“陛下,老臣等待这一天,已经很久了。老臣还以为再也等不到今天了呢。”
紧接着,范广,陈魁等将领,也都站起身,表着忠心和斗志。
这一刻,朱祁钰终于有了一帮属于自己的武将班底了,当然,这还不够,还得需要继续选拔。
“好,朕很欣慰,你们有此信念。赐酒,以表众卿之志。”
“明日,诸卿都会接到新的任命军职,希望你们不负朕的所托。”
众将帅听到新帝这句话,无不振奋非常,一个个跪倒在地,感激涕零。
朱祁钰知道,这些人对自己的忠诚度,上升到一个很高的地步。
宴会结束后,朱祁钰、于谦,以及内阁诸阁老,开始商议这些人的军职任命,直至两更时分,这场议政才结束。
“仅仅只有他们还是不够的。于卿,你今夜辛苦一下,拟定个章程,从四十万大军中,再选拔出被埋没的将帅之才。”
于谦听了,忙躬身领命。
自己果真没看错新帝,他选拔贤能,真的不看出身。
此时的于谦,浑身上下,充满了激情。
这一夜,他与自己的谋士,彻夜不眠,赶制出了选拔将帅的章程。
按照这个章程,无论是勋贵子弟,还是平民子弟,无论其军职大小,甚至是最底层的士兵,都有资格参与选拔。
其能力分为武艺,兵法谋略,再加上其过往军中的表现,三部分组成以百人为基数,推选出一人。
当然,推选的过程,需要严格的程序。
在五更时分,这份章程就已传到了四十万大军之中,开始贯彻执行。
在如此紧急的关头,没有哪个不开眼的将领敢徇私,因为推举出来的人,最终还是要经过皇帝的亲自考核。
要知道这位大明的新君,可是骑射九发九中,文治武功,能与永乐帝媲美的皇帝。
其眼中可是揉不得沙子,再加上于谦派来的监督官亲自监督,所以,这次推举的过程,很是顺利,也很公平。
四十万将士,共推举出了四千人的优秀人才。
这些人里,既有普通的士兵,伍长,什长;也有小校,偏将,裨将。
而今天,大明的新皇帝,将要亲自观看、考核这四千人的能力。
四十万将士,无不振奋鼓舞,等待着新皇的驾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