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陛下,太上皇前车之鉴,尚在眼前啊!
瓦刺诸部首领也先的主帐。
传来这位瓦剌统帅的怒吼声。
“乌达这是抽的风?为什么敢不遵军令?”
很显然,又有什么不好的事,引起了这位瓦刺首领发起了怒火。
伯颜帖木儿劝慰着自己的兄长。
“大兄,请您息怒,乌达也是为兄报仇心切,这才率领三千铁骑,深入大明腹地。”
“再者,他也能扰乱一下大明的军心,同时为我们侦得大明的军情。”
也先望着自己的兄弟,神色郑重道。
“帖木儿,根据京师密探传回的消息,这位大明的新帝,似乎是一个难惹的人物。”
伯颜帖木儿听了这句话,却是大笑了起来。
他不以为然道:“兄长,这些时日,我与朱祁镇多次聊起他这位兄弟。对这位大明新帝,我也了解了一些。”
“此人自幼胆小怯懦,体弱多病,每次见到朱祁镇,都吓的打哆嗦,并非是什么厉害的人物。”
也先皱了皱眉,鹰隼一样的眼睛望向伯颜帖木儿,透着令人窒息的危险。
“帖木儿,你了解到的,与我了解的出入很大啊!要么朱祁镇给你说谎了,要么他这位弟弟,这些年一直在他面前隐忍。”
也先说完,他拿出一份密报,扔给了伯颜帖木儿。
“你自己看看这位大明的新君,是否像你了解到的那样。”
伯颜帖木儿一怔,而后捡起地上的密报。
开始的时候,还不在意,但随着他越看,越是心惊。
铲除朱祁镇,孙太后一系的臣子,屠戮无能暗弱的勋贵子弟。
大力提拔贤能之士,骑射九发九中。
行事雷厉风行,性情杀伐果断,有圣君之姿。
博彦帖木儿看了之后,神色里满是震惊。
这是朱祁镇口中的那个弟弟吗?
这不是他的曾祖父永乐帝吗?
“大兄,这……这是真的吗?”
伯颜帖木儿依旧不敢相信。
“这是新传回的情报。而且,还有一份那位新任兵部尚书于谦的信息。”
也先说完,又递给了博彦帖木儿一份情报。
“这也是我为何恼怒乌达私自深入大明腹地的原因。”
若是之前,对于这样的行为,他这个瓦剌诸部首领,一定是大为赞赏,但现在,他却是为乌达担心起来了。
这一切的原因,皆是因为大明似乎出了一个与永乐帝一样的皇帝。
他们二人正在担心之际,这时一头苍鹰带着情报飞落进帐篷之中。
“乌达的迅鹰。”
也先和伯颜帖木儿,看到那苍鹰的腿上,并不是捷报,而是一缕胡须。
当看到这一缕胡须之后,他们知道乌达完蛋了。
他和他的三干精锐铁骑,全军覆没了。
在他们瓦刺部族,只有在必死之下,才会在迅鹰上挂上自己珍贵的胡须,以此来作为警醒,同时也是让人为他复仇。
此时,也先反而冷静了下来,他眼神中满是冰冷刺骨的寒意。
“帖木儿,召集各部族的将帅,前来议事。”
“我要踏破大明京都,像活捉朱祁镇一样,活捉那个大明的新帝朱祁钰。”
“是,大兄。”
不远处的一处营帐,是被俘的大明太上皇朱祁镇的住所。
营帐外,戒备森严。
有数百名的全副武装的瓦剌精锐,全天候的把守。
曾经意气风发,俊朗的皇帝朱祁镇,如今却是披散着头发、胡子拉碴,甚为狼狈。
此时的他,躺卧在有些狼皮褥上,忍受着那皮革的骚味。
他多么希望回到京城,躺卧在奢华的龙榻上,与众多绝色佳丽嬉戏玩闹,享受着那无边的幸福生活,但这一切都离他远去了。
正当朱祁镇沉浸在回忆中时,帐外响起沉重的脚步声。
他霍然坐了起来。
看着进来的熟人,他像往常一样,激动询问道。
“帖木儿,是我皇弟派人来接我回去了吗?”
博彦帖木儿微微一叹:“陛下,别痴心妄想了,那位大明的新帝不愿和谈,准备与我瓦剌开战了。”
“实不相瞒,他不但杀了我瓦剌使团,今日又杀了我们三千铁骑。”
朱祁镇听了,身子一颤:“怎么会是这样?怎么会是这样?那我给皇弟写一封信,让他与他们和谈。”
伯颜帖木儿冷笑着摇了摇头:“陛下,你应该比我熟读你们汉人的历史,你知道宋高宗赵构为何杀岳飞吗?”
朱祁镇本就是聪明之人,伯颜帖木儿的话,他焉能不知什么意思。
“不会的,不会的。就算我那皇弟不愿接我回去,太后也定会想方设法让他接我回去。”
博彦帖木儿看着失魂落魄,曾经不可一世的大明皇帝,摇了摇头:“陛下,你就死了这条心吧。孙太后恐怕已是自顾不暇了吧。”
朱祁镇待伯颜帖木儿走了之后,噗通一声,顿时瘫倒在地。
作为曾经的皇帝,他知道这个位置多么的诱人。
在它面前,别说兄弟,就算是亲生儿子,也比不了它的魅力。
大明京城,勤政殿。
朱祁钰坐在皇帝宝座上,望着下方的文武重臣,直接抛出了一个惊人的言论。
“与其被动地等着瓦剌大军来攻打京师,不如朕主动出击,先发制人。”
他这番话刚说完,内阁的一帮阁老们,都是大惊失色。
这个问题,他们从未想过。
他们只想着如何能守卫住京师,从未想过去主动进攻气势正盛的瓦剌大军。
“陛下,请三思啊。京城三重城墙,坚固异常,我军以逸待劳,以京城巨大城墙为屏障,定可以击溃瓦剌。”
“是啊,首辅大人说的极是,陛下,太上皇前车之鉴,尚在眼前啊。”
众阁老纷纷劝阻道。
朱祁钰却是大笑不已:“哈哈,众卿以为我是太上皇吗?”
这些文臣听了,皆是一惧。
朱祁钰随后看向沉默不语的于谦:“于卿,你认为朕的决断如何?”
“臣觉得陛下这个决策,甚好,若是三天前,臣不敢苟同陛下的决策。
于谦直接道:“但现在我大明数十万将士,气势雄壮,士气高涨,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