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历史愚蠢的恐龙

第136章兴道教,打压佛教!

自从朱祁钰允许文武百官,与龙虎山张天师接后。

这位天师的声名,传播的更广了。

然而,在朱祁钰看来,这未尝不是一桩好事。

因为,这位张真人,会把那一套修身养性的理论,传达给众官。

如此一来,就能用宗教的思想,让这些文武节制自己的欲望。

历朝历代的朝廷,之所以推崇佛,道,也是有这方面原因的。

除了让百姓能够更好逆来顺受,利用统治者的统治之外,也有让他们清心寡欲的作用。

不过,也得提防过分渲染,从而导致宗教泛滥,否则,百姓和朝廷都要深受其害。

比如,江南的寺庙,朱祁钰感到就有点太多了。

这些寺庙装修的金碧辉煌,甚至为佛像塑金身。

不少达官贵人,商贾巨商,都把钱砸进了寺庙。

这无疑限制了商业的进一步的发展。

同时,这些寺庙里的和尚,也出现一部分生活堕落,腐化,甚至开始抢占百姓田产的情况。

如上次朱祁钰所见到的那个金陵寺。

寺庙短短的十余年里,竟积攒了数百万的巨富。

而且,田产更是达到近十万亩,使周边的百姓,都成为了其佃农。

开始盘剥,压榨起了大明的百姓来。

这让朱祁钰愤怒不已。

虽然当时查案的时候,狠狠让金陵寺大放了一次血,回馈金陵县的百姓上百万两。

但这也丝毫未动他们的筋骨。

若非吴太后及时的劝阻,朱祁钰真的要打击一番这些江南的寺庙。

而如今,龙虎山天师府张天师的出现,正好给了朱祁钰这样的一个契机。

吴太后信佛,却是在佛堂遭了大难。

最终还是道教的张天师,使其转危为安。

如此一来,想必她不会再阻止自己进行打击一些寺庙的不法行为了。

当然,这也需要取得这些官员和百姓们的支持。

现在他有意无意地扶持道教,就是存着这样的心思。

这位龙虎山的张天师,也没有让朱祁钰失望。

短短的数天时间,就让不少的文武,心服口服。

并且,有极个别的官员上书,让皇上在两京,修建道观,以此来教化众民。

对此,朱祁钰当然很是赞同。

立即令户部拨款,由张天师亲自在南京城选址,建立道观。

而这位张天师,也许是感恩于太祖皇帝昔日的恩德。

也许是紫金山的风水实在太好。

他最终,把道观选址在了紫金山的一座山峰。

曾经,不少的寺庙也曾想过在此建立,可惜,都被朝廷给否决了。

不过,这次朱祁钰为了扶持道教,却是同意了这个道观的选址。

这无疑预示一个风向。

那就是皇帝要支持发展本土的宗教了。

文武群臣立即嗅到了其中蕴含的深意。

所以,哪怕还未开工,南京城的文武大臣,便开始捐钱捐物,筹备着紫金道观的建设。

那位张天师再次感叹有朝廷做后盾,是多么的强力。

在短短的数日时间内,这位张天师便筹备到了数十万的白银,以及各种的上等木材。

当然,这还不包括朝廷的支持,以及个人慷慨解囊。

这位张天师几日来,不畏严寒,连续数日,吃住在紫金山这座山峰上。

自己亲自规划图纸建设。

既然是在两京建立道观,那么他就决心要把其建设成像龙虎山那样,能够传世千年的道观。

在他规划的时候,朱祁钰也专门派了工部的匠师,协助其规划。

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一个规模宏大的道观图纸,便已经画出来了。

这张图纸,是群体智慧的结晶。

可以说,若能建成,定是天下有数的道观。

朱祁钰观看了这份图纸之后,也不觉赞叹这位张天师的才能。

天师府的传承千年的家学渊源,还真是深厚,不是一般人所能比拟的。

“陛下,贫道已经派人去了龙虎山,召来了二百名弟子,等他们来了,即刻开工。”

张天师回禀道。

“好,朕希望在来年去往北京城的时候,能看到紫金道观的落成。”

“那这就需要朝廷的协助了。”张天师躬身笑道。

朱祁钰朗笑道:“这是利国利民之事,官府责无旁贷,朕这就诏令南京城周围的官府,征发民工。”

“为了能够快速的建成,朕决定征发两万民工。”

张天师听闻之后,立即恭敬道:“如此,在陛下去往北京城之前,贫道保证能够建成紫金道观。”

“不过,还请陛下体恤民力。”

朱祁钰大笑道:“当然,就算真人不说,朕也会想到这一点的。”

“如今国库充盈,朕会拨付二十万两白银,偿付这些民工工钱,同时保证的他们的饮食充足。”

这张天师听此言,深感敬意:“难怪世人都称颂陛下仁义,贫道佩服之至。”

这些时日来,紫金道观的建立的事,成为了朝廷的重要大事。

在皇帝,官府,以及文武官员们的支持下,民工,粮银,木材,砖石,很快就运到了山峰。

紫金道观,开始动工。

当然,在它动工的时候,朱祁钰也开始了另外一件事,那就是打击骄奢欺压百姓的寺庙了。

这些寺庙,相信在江南并非存在少数。

当然,这还需要一个引子。

而恰好,刑部这几日,则正好有个案子,是前年关于寺庙兼并一个百姓的土地,引发的血案。

这个案子,本来是不用朱祁钰亲自过问的,但那个受害者的儿子,则是直接进京。

并且,通过余杭小吏出身的房涌,周唐,直接捅到了御前。

这一家,是耕读传家的一户百姓。

家有田产数十亩,正好位居吴县一座寺庙的下游。

这座余杭有名的寺庙,想要把寺庙的田产,下游的田产连成一片。

但中间,却正好隔着几户人家的田地。

那几户农家迫于寺庙的势力,最终把田产转让给了寺庙。

但这耕读传家的富农一家,却是十分耿直。

这些田产,是他们祖传辈辈开垦的。

也正好有了这些田产,他们才能世代供养几个读书人。

再加上,家中有了个秀才功名的儿子。

所以,这田家便无视了这座寺庙的求购。

如此一来,双方也就结下了梁子。

这座寺庙的僧人,先是利用信男信女们的虔诚以此来攻击这田氏一家。

田氏隐忍了下来,不与之这些被蛊惑的愚民一般的见识。

而寺庙的僧人们,见没有奏效,便让官府出面,以田氏儿子的功名相威胁。

但这也被那耿直的秀才,给一阵痛斥,顶了回去。

最终,这个寺庙一计不成,便又生一计。

他们花费大力气,拦截了上游的水。

如此一来,双方便发生了冲突。

田氏一族的老爷,去寺庙理论。

一言不合,便被十余个僧人围殴,说他亵渎了佛祖云云,最终,重伤而亡。

这般出了人命的大案,田氏一家老小,焉能罢了。

他们便去官府告状。

怎奈,这座寺庙势力庞大,再加上使了不少的银子。

官府的仵作验伤之后,便说突发疾病而亡。

而且,当夜停尸房也发生了大火。

官府便以仵作的验伤为依据,判寺庙无罪。

如此草菅人命,官府与寺庙相勾结。

田秀才岂能会甘心。

经过半年的不断上告,最终,家里的数十亩田产都卖光了。

可是县衙却始终不受理,说此案已结。

田秀才无奈,便越过县城,去郡府上告。

谁知,郡府的官员,也与那寺庙沆瀣一气。

非但没有重审此案,而且,还把他的功名给撸了下来。

并且扬言,若是再继续上告,便把他们一家投入监牢。

而这个田秀才一家,便严密的监视了起来。

无奈,这个秀才便装疯卖傻了接近一年,才逃出本地,来到了这南京城。

而后,通过本乡的牵线,找到了房涌,周唐二人。

让他们帮忙伸冤。

房涌,周唐二人听闻此案,怒发冲冠,立即向大理寺,刑部做了汇报。

再加上二人在南京城的走关系,托人不断宣扬此案,也终于引起了朱祁钰的关注。

其实,本案只需派锦衣卫,刑部,大理寺的人联合去吴县,就能立即水落石出。

但朱祁钰正好想打击一下江南的不法寺庙。

此案,他就需要格外的渲染。

所以,当今日早朝,朱祁钰立即发了一通雷霆之怒。

并把此案昭示了众文武。

并且上升到了读书人被寺庙压制的高度。

如此一来,一些文官立即义愤填膺,抨击着寺庙这些年的愈发的猖獗的不法行为。

朱祁钰要的就是他们的愤怒。

他们愈发愤怒,他想要彻底调查江南寺庙所面临的阻力竟然越来越小。

终于,这个案子,成为了清算江南庙的切入点。

这件惊动了朝廷的大案,其彻查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不仅吴县寺庙里那些作恶多端的不法僧人们纷纷落入法网,被关进森严冰冷的大牢之中,而且经过深入细致的追查,更多令人发指的不法行径也逐渐浮出水面。

原来,这些道貌岸然的僧人并非仅仅满足于违法乱纪这么简单。

其中,寺庙的住持更是肆无忌惮,竟敢在城中公然包养数个娇柔妩媚的姬妾。

此人还坐拥着属于自己的众多店铺,豪华气派的府邸,膝下子女成群,尽享荣华富贵。

不过,这还不是全部。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他们与当地官府相互勾结的铁证如山,所有的罪证无一不被公之于众。

刹那间,消息传遍整个江南地区,引得百姓们群情激愤、惊怒交加。

而朝廷也掀起一场轰轰烈烈、声势浩大的打击不法寺庙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