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靶机,航空工程师,喷气式发动机

陈平安快速浏览着系统提供的50-80年代高射炮资料,目光在一款60年代的设计上停留了片刻。

那是一门37双管高射炮,可以发射高爆弹和穿甲弹,射速高达每分钟360发,最大射程7000米,最大射高5000米。

最关键的是,它配备了一款简易的机械瞄准计算器,可以根据目标的方位、高度、速度,自动计算炮口提前量和引信时间,大大提高了射击精度。

"就是它了!

"陈平安眼前一亮,暗自思忖,

"这个设计虽然还不算太先进,但胜在结构简单,科技含量不高,比较适合咱们现在的工业水平。

如果在此基础上再稍加改进,提高一下炮管口径,再优化一下供弹方式,未尝不能成为一款理想的新式高射炮......

"

想到这里,陈平安迫不及待给大伙儿讲解自已的新想法。

"我仔细研究了一下资料,发现苏式那款37双管高射炮,是个很好的模板。

"

"我们稍微改进一下,采用液压传动和全电动控制系统,反应速度快,机动性好。

炮架可以360度旋转,炮管仰角-5度到85度,基本能覆盖各个方向的来袭目标。

供弹系统是双排十字型弹匣,弹匣20发,4个加起来就是80发的容量。

只要预先装填好,就可以连续射击,直到打光为止。

"

众人听得一愣一愣的,这里面的很多名词,都是他们闻所未闻的。

"就拿这液压传动来说吧,我们连液压油都还搞不出来,更别提什么全电动控制了。

还有炮架、供弹系统,那都是有高精度要求的复杂结构,依我看,短时间内想造出来,恐怕......

"

有人提出了质疑。

陈平安却丝毫不以为意。

"诚然,要实现全套的液压电传动系统,目前还有点困难。

但并非就没有替代方案。

就拿最简单的手动液压来说,用个手摇泵不就行了?

速度是慢点,但该有的功能一个不少。

"

"至于供弹系统,刚才不是有人提到,咱们红五机械厂正好在研制新型弹链吗?

如果能把口径改成37,那正好用在高射炮上啊。

反正一次也装不了几十发,慢慢装填就是了。

"

陈平安振振有词地分析着,众人听得频频点头。

他的方案看似离经叛道,但仔细一想,却是大道至简,化繁为简。

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新技术,在他这里,竟然都能找到替代方案。

难怪陈平安屡出奇招,带领大家突破一个又一个技术瓶颈。

人家这脑瓜子,就是转得比旁人快啊!

赵部长见状,当即一拍板:

"这事儿就这么定了!从现在起,我们成立一个专门的高射炮研制小组,由陈平安同志亲自挂帅。

各部门要通力配合,全力以赴,务必在最短时间内拿出一款新型高射炮的样品来!

"

"遵命!

"

陈平安精神一振,连连点头。

下了会,他立刻投入到紧张的设计工作中。

只见他埋头在图纸上勾勾画画,很快就勾勒出一款新型高射炮的雏形。

这款高射炮采用双37管,全长4.5米,配备机械瞄准器和简易射击计算器。

炮架采用十字交叉式,配备全周位旋转架,可360度旋转射击。

炮管可在-5度到85度之间俯仰,基本覆盖所有射界。

弹药选用37x263高爆弹和穿甲弹,每分钟射速可达360发。

最大射程7000米,最大射高5000米,对当时的常见攻击机,基本能构成有效威胁。

当然,作为权宜之计的改进型号,一些指标还做了些微调。

比如底盘改成了履带式,增加了野外通过性;瞄准系统改成了光学机械式,提高了瞄准精度;供弹改成了十字交叉式弹链,装填时间大幅缩短。

总的来说,这已经是一款相当先进,且具备实战能力的新型高射炮了。

设计图纸很快就发到各个分厂。

在陈平安的精心指导下,大家开始了分工协作,有条不紊地投入到零部件的加工制造中。

车床的轰鸣,铣床的呼啸,电焊的劈啪,机器的轰隆,交织成一曲动人的工业交响曲。

陈平安穿梭其间,那专注的眼神,亢奋的话语,无不昭示着他对这个新项目的满腔热忱。

大家看在眼里,也燃起了熊熊斗志。

谁都想早日把这款新武器造出来,让我军战士手中多一重保障,前线的防空多一层屏障!

……

在大伙儿火热朝天制造高射炮的同时,陈平安也没闲着。

他知道,有了高射炮还不够,还得配备相应的测试设备。

没错,就是靶机!

没有合适的空中目标,高射炮再先进,也只能是摆设。

陈平安的脑海中闪过一丝回忆。

他想起了自已在现代看过的资料,讲述靶机发展的历史。

据说,最早的靶机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

当时的飞机性能还很低,时速不过百来公里。

工程师们就把一些退役的教练机改装成了靶机,用来训练防空炮手。

只要在机身上涂上鲜艳的颜色,再装上无线电遥控设备,这架靶机就能在空中划出各种轨迹,供地面炮手瞄准射击了。

二战时期,随着飞机性能的飞速进步,靶机也有了长足发展。

德国的dfs230滑翔机,就是专门为防空部队设计的靶机。

它采用简单的木质结构,携带烟雾弹,可以模拟多种空中目标。

而到了战后,喷气式飞机的出现,让靶机的设计理念发生了根本变化。

这种飞行速度超音速,机动性能一流的

"喷气机

",对防空火力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为了适应实战需求,靶机也开始

"换发动机

",从螺旋桨逐步过渡到喷气式。

陈平安印象中,新炎国的第一款喷气式靶机,好像是

"红光一号

",诞生于50年代末。

它采用了国产的涡喷五发动机,最大时速可达900公里,已经具备了现代靶机的雏形。

只可惜,那已经是几年后的事情了。

而眼下,国内的靶机还处于

"螺旋桨时代

"。

虽然喷气式战斗机已经立项研制,但尚未定型,遑论批量装备。

想要测试新型高射炮的实战效能,没有合适的高速靶机,无疑是个尴尬。

"这可如何是好?

"陈平安抓耳挠腮,满脸愁容。

螺旋桨靶机的飞行速度和高度,根本不能满足要求。

继续用它们充当

"活靶子

",就跟过家家似的,一点说服力都没有。

可眼下,国内又不具备自主研制喷气式飞机的条件。

涡喷五发动机刚刚开始立项,连图纸都还没拿出来,更别提投产了。

难道,只能

"望洋兴叹

",看着敌军的f84在头顶嚣张地飞来飞去?

陈平安越想越闹心,恨不得立马冲到设计所,跟那帮研究喷气发动机的工程师聊上几句。

忽然,他脑中灵光一闪!

"对啊,战斗机是造不出来,但靶机总没那么复杂吧?

它又不用考虑航电,武器,只要飞得快,飞得远就行了。

再说,靶机对机动性的要求也不高,无非就是按照预定航线飞行,哪像歼击机,得跟人拼机动呢。

如果能弄到涡喷发动机的资料,照猫画虎搞一台出来,再安在靶机上,说不定就有戏了!

"

一想到这儿,陈平安顿时眉开眼笑。

他匆匆来到赵部长办公室,二话不说,就说明了自已的想法。

赵部长闻言,也是眼前一亮。

他立刻打了几个电话,调来了一摞涡喷发动机的研究资料。

陈平安如获至宝,连忙道谢,抱着资料回到了办公室。

接下来他废寝忘食地钻研起那些图纸和文献。

【叮,检测到宿主正在观看喷气式发动机资料,触发航空工程师技能。】

【叮,获得喷气发动机基础知识,航空工程师升级为初级!】

【叮,解锁20世纪60年代喷气式发动机技术。】

陈平安只觉得脑海中一阵旋风呼啸而过。

大量的知识如潮水般涌来,涡轮,压气机,燃烧室,尾喷管……

一个个晦涩的名词渐次清晰,一幅幅精密的图纸逐一展开。

他仿佛亲眼看到,空气在超音速下被压缩,燃油在高温中剧烈燃烧,

高速气流喷射而出,带动涡轮高速旋转……

那是马赫数的奥秘,是亚音速和超音速的分界。

一旦跨越,就意味着飞行器获得了新生!

陈平安的瞳孔微微收缩,面颊泛起兴奋的潮红。

他再次确认,以自已目前掌握的知识,制造一台喷气发动机,完全有可能!

诚然,要造出歼击机那样的大推力发动机,还有一定难度。

毕竟那需要更精良的材料,更复杂的结构,更严苛的工艺。

但靶机不一样,它对推力的要求较低,使用时间也不长。

所以发动机的性能指标,可以适当放宽一些。

关键是有了仿制的基础,剩下的就是一个规模和工艺的问题了。

陈平安越想越觉得有戏。

他迫不及待拿起铅笔,在图纸上勾勾画画起来。

首先是发动机本体。

他选择了最简单的单轴式结构,省去了增压级和分流器。

压气机采用单级离心式,外加一级轴流压气机,压比控制在3:1左右。

燃烧室为环形组合式,内置12个燃油喷嘴,雾化效果尚可。

尾喷管没什么讲究,就是一个变截面的圆锥,美其名曰

"拉瓦尔喷管

"。

涡轮盘采用铬镍钢精铸,叶片用高温合金代替陶瓷,强度不够就加大尺寸。

转子轴承选用滚珠轴承,润滑靠挤压油膜,能将就一阵子。

至于点火系统,废掉复杂的高能点火器,改用汽油机的火花塞,只要能点着就成。

陈平安信手涂抹着,一个大致可用的涡喷发动机设计,渐渐成型。

接下来,就是飞机本体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