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反对的声音

学术规范与审稿体系:

“国际化期刊需要一套严谨的审稿和出版流程,而我们龙国的学术界才刚刚起步,根本没有成熟的审稿体系。没有严格的审稿,期刊的质量也会被质疑。”

经费问题:

“创办期刊需要大量资金。我们现在的资源本来就紧张,工业化、技术研发、经济恢复,这些都是优先事项。我们真的有余力去投入这么一件‘看不到短期回报’的事情吗?”

一位从漂亮国留学归来的化学教授语气中带着几分不满:“陈主任,我知道您是工业化领域的专家,但科学期刊这件事,和您熟悉的领域完全不同。学术研究需要的是积累和时间,而不是‘工业化速度’。我们不能急于求成。”

另一位从欧洲归来的数学教授也摇头说道:“是啊,陈主任,您知道漂亮国的《科学》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吗?它背后有数百所大学和研究机构、数千名科学家投稿支持,还有无数基础研究的积累。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有追赶,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创办出一份有影响力的期刊。”

“如果这份期刊办出来没人看,甚至连国内的科学家都不愿意投稿,那岂不是白费力气?”一名年轻的教授语气中带着几分担忧。

面对学者们的一连串质疑和反对,陈平安并没有表现出不满或急躁。这些质疑并非无的放矢,而是对龙国当前科研实力的真实反映。但他依然相信,创办科学期刊是龙国科技发展的必经之路。

他站起身,目光坚定地扫视全场,语气中透着冷静与自信:“各位的担忧我完全理解。是的,我们的科研基础还不够雄厚,我们的国际影响力还很弱,我们的学术体系还不完善。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需要一份属于自已的科学期刊。”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们不能永远仰望漂亮国和毛子,也不能永远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认可上。科学期刊不仅仅是一份文献的汇编,它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和文化自信的象征。如果我们连这一步都不敢迈出,那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崛起?”

“的确,我们的科研成果有限,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内容可发。晶体管技术、模块化制造、数控机床……这些都是可以发表的成果。即使初期我们只能聚焦于几个领域,也足够支撑期刊的创刊工作。”

关于国际影响力:

“影响力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一步步积累出来的。漂亮国和毛子的期刊也不是一开始就有国际影响力的。我们不能因为‘还不够强’就永远不做尝试。”

关于语言障碍:

“我们可以逐步培养一批会用英文写作的科学家,同时建立翻译团队。初期或许有困难,但我们龙国的科学家足够聪明,我们完全有能力克服这些问题。”

关于学术规范:

“审稿体系的确是个问题,但可以借鉴国际上的成熟经验。我们可以邀请国内外的科学家担任审稿人,逐步建立一套适合我们的审稿机制。”关于经费问题:

“创办期刊的确需要投入,但和我们工业化项目相比,这笔投入非常小。我敢保证,这份期刊的价值,远超它的成本。”

高层领导的支持

陈平安的话让许多领导陷入了沉思。一位核心领导看着陈平安,点了点头:“陈主任说得有道理。科技的发展需要自信和主动权,如果我们连自已的期刊都不敢办,又怎么能在国际科技领域立足?”

另一位领导也表示支持:“国外的科学期刊不会主动替我们发声。我们必须有自已的平台,让世界听到我们的声音。”

虽然许多教授对陈平安的提议依然持保留态度,但在高层的支持下,他们也意识到,期刊创办可能是龙国科技发展的必然一步。

“既然高层和陈主任都这么坚决,那我们也愿意尽力去配合。”一位教授叹了口气,“不过,我们还是希望期刊的创办能结合实际,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

“不错,”另一位教授点头,“我们可以从国内期刊做起,先在国内建立影响力,再逐步向国际推广。”

陈平安点头表示赞同:“我从未说过这件事可以一蹴而就。但不迈出第一步,永远不会有第二步。我们的目标是为龙国的科学家提供一个属于自已的舞台,同时向全世界展示我们的实力。”

他站起身,语气坚定:“这份期刊,也许起初会很艰难,但它将成为我们龙国科技崛起的重要一步。我们要让全世界知道,龙国的科技,不会永远跟在别人后面!”

最终,高层决定批准陈平安的提议,成立科学期刊筹备委员会,以陈平安为核心,邀请国内外的科学家共同参与。期刊创办的初期将聚焦于龙国的优势领域,如晶体管技术、数控机床和工业制造,逐步积累内容和影响力。

尽管困难重重,但《启明星》的创办计划,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陈平安提出创办科学期刊的提议后,尽管高层领导部分支持,但在场的许多学者,尤其是从海外留学归来的教授们,依旧持怀疑态度。更有甚者,直接在场上发出了嘲笑声。

“陈主任,您的决心让人敬佩,但光靠决心是办不成期刊的。”一位从漂亮国归来的电子学教授冷笑着说道,“科学期刊不是空有名气的摆设,它的核心是内容。您刚才提到晶体管技术、数控机床和模块化制造,这些确实是龙国的技术突破,但这些真的算得上镇得住场面的文章吗?”

另一位物理学教授摇了摇头:“是啊,陈主任,您要知道,漂亮国和毛子的顶尖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大多是开创性的基础研究。我们龙国的技术,大多还是从应用出发,缺乏深度。您觉得,这样的文章能让国际社会认可我们的期刊吗?”

会议室内,有人低声嘀咕:“就算办了期刊,能发的文章也就那么几篇,勉强凑一期,第二期怎么办?科学期刊,不是靠一时的热情能撑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