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细川520万石
永禄十年(1567),十一月。
班师回朝的细川藤元,御令今天在细川馆召开庆功宴。
照例在本丸的大广间,来自各处的直属、从属,以及各级守备统领,纷纷到场。
这不仅是对主家的忠诚表现,更是期待本次对于自家的封赏!
此时细川家的版图,大的离谱。
纵有近江、三河、远江、丹波、丹后、但马、纪伊、若狭两郡、和泉、河内、摄津、大和、美浓、尾张、志摩、山城、伊贺、伊势。
共计持有十八国领地,拥有近畿平原、尾浓平原两大产粮精华区,可谓前不见古人。
统计下来,差不多520万石!
比去年再扩百万石!
“哈哈哈!小平太!你这次的功劳铁定晋升为侍大将了。恭喜恭喜啊!”
本多忠胜热情的揽过榊原康政的脖子,两人同岁,又同在细川藤元身边呆了多年,关系最铁。
“平八郎,你还说我,你的功劳也不小啊,咱俩同喜。哈哈哈!”
两人相互奉承,吹牛打屁。
“光俊,你的忍军在这次小牧山城中,着实立功不小啊。”
藤林正保说着二之丸的功绩,让多罗尾光俊听着美滋滋的。
“你们不也是?听说道顺还拿出了绝活,以一己之力崩坏了一处角橹。”
多罗尾光俊自然也要回赞一个,双方互赞互评,才是好同志。
而他们口中夸赞的这些一线员工,却连这种表彰大会都无法参加。
属下的功劳,他们这些当领导的自然也是功不可没,甚至可能更高,古往今来皆是如此。
“那个就是新来的丹羽长秀啊,听说他……”旧面孔谈论新面孔,也是一种常态。
“铁甲船可真厉害啊,你是没见着,那一炮下去,连安宅船都被打散架了。”
“是吗?”
水军大将吉良义元向足轻大将鬼庭雅昭,细说着海战情景,后者听着一愣一愣的,根本就想象不到。
反正……
就是挺猛地!
在主公细川藤元来之前,在场之人无不相互道贺,相互探讨,都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唯有一人神情庄重,端坐着不参与讨论,正是细川家笔头家老:三好政康。
他要时刻注意着,细川藤元的到来。
“朝廷这次又晋升主公为从二位内大臣,此时正在受封,可能会晚点儿过来。”
三好政胜现在轻松多了,摆脱笔头的他,可以与同僚闲聊天了。
“是啊,这才两年又晋升了,听说主公这次向朝廷又申请了几个官职,打算封赏给有功之人呢。”
真柄直隆说得都心里痒痒的,谁都想混个一官半职。
“真的吗?”细川藤之一听就来了兴趣,他可是主公亲弟弟,有好处肯定第一个上。
“噤声,主公来了!”三好政康看到走廊尽头,小姓尼子元久跑了过来。
再后面,拐角处走出一名身着华丽直垂的年轻武士,正是细川藤元。
众人接到三好政康的提醒,赶紧找到各自的位置坐好,这可是非常有讲究的。
“主公驾到!”尼子元久高声宣告,所有人都向从走廊进来的细川藤元行注目礼!
细川藤元,照例手持“金丝绘松鹤延年蝙蝠扇”,这已经是他的标配了,除非是换了正室夫人。
缓步走到主位,看向大厅里,整整齐齐的家臣一路排到了院子里。
主公在看我。在看我!
所有人都激动不已,在细川藤元的目光投向自己时,忍不住浮想联翩。
其实细川藤元就是看看人来的齐不齐。
然后优雅地落座,享受众人的朝拜。
“恭迎主公!愿细川家荣光永续,世代相传!”细川家的家臣们异口同声,他们的动作划一,齐齐俯身参拜。
“嗯,诸位也都辛苦了。”细川藤元折扇拍手,很随意很高兴。
因为自己又升官了,甚至还把一些官位从朝廷手中要了过来。
“感谢主公的恩典!臣等誓将忠心耿耿,为细川家世代尽忠!”礼成之后,众人立刻端正坐姿,静等下面的议程。
“政康,开始吧。”细川藤元看着笔头家老,这次由他主持会议。
“是!”三好政康郑重的行礼,随即掏出早已准备好的奏疏,开始宣读。
开篇自然先说明这一年里所取得的成绩,细川家迎来的大发展云云。
他的声音激昂有力,每个字每个词都清晰可闻,连院落深处的人都能听得一清二楚。
结尾再一通歌功颂德的词汇,以及对未来可期的期许。
“下面,宣读本家最新的任命!”三好政康接过本多正信递来的册子,这是本次恩赏人员的功劳簿。
来了来了!
众人都瞪大双眼,竖起耳朵。这一年的打生打死,不就是为了今日的受功表彰吗。
“三好政康!”三好政康自己喊自己,还那么大声。
“加封河内国八千贯知行,加领若江、涉川两郡,并!”
三好政康读到这却卡住了,双手止不住的颤抖。
功劳簿他也是第一次看到,上面的内容都是经细川藤元同意,军师本多正信誊写的。
“怎么了?”“为什么停住了?”
众人小声议论,纷纷猜测是什么赏赐,使得笔头家老都惊喜了。
三好政胜在一旁悄悄捅了捅哥哥。
“哦。那个……咳!兹,呃……授予!授予三好政康从五位上、河内守!”
随着三好政康话音刚落,场面顿时炸开了锅。
官职!还是正八经带着位阶的官职啊!
河内守,与河内守护一样,都是该国的地方长官,只是所属不同。
河内守护是幕职,是由幕府将军任命的武士集团。再次一级到庄园的叫地侍。
河内守是官职,是由朝廷任命的公家集团。再次一级到庄园的叫地头。
众所周知,自从武家政权开始,天下的土地都被武士集团瓜分,幕职的含金量远远大于官职。
甚至到了现在,官职就是一个名誉称号,没有半点实权。
以至于很多民间武士取名,都喜欢在自己的名字中间贯上xx守,以此来提高b格,装13。
因此,仅授予三好政康河内守的职位,尚不足以令他失态。
关键在于位阶的授予。
位阶虽然不是唯一性,但却是固定性。
随着位阶的宣读,从六位、正六位、从五位、正五位……一步步的上升。
仿佛使人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正逐级攀登荣誉台阶,这才是爽点!
“兄长,还不快谢恩。”三好政胜赶紧又小声提醒。
“啊?哦!谢主公厚恩!臣下必定为主家忠诚奉献,世代追随!”三好政康感激涕零,大礼拜服下去,久久不能平静。
“嗯。”细川藤元微笑的点头,名誉奖赏也是很鼓舞(忽悠)人心的,正如勋章一样。
如今他手里不仅仅只有这一个河内守,他把朝廷的国司任命权全都要过来了。
国司,就是六十六令制国的地方官,长官称守(河内守),次官称介(河内介)。
不过也有例外。上总、常陆、上野三国是亲王番国,所以介是这三国的长官,比如上总介。
“恭喜河内守大人。”“恭喜河内守大人啦。”
众人道喜,用官职称呼更显尊敬,毕竟三好大人这个称呼太范范了。
“呵呵,谢谢。谢谢。”三好政康倍觉有面儿,咱也是正八经的朝廷命官了。
其他的家中重臣也开始满怀期待,有一就有二,这绝不会是仅此一例!
看着他们炙热的目光,这正是细川藤元所期望的。
淡化室町幕府的幕职,并以朝廷的官职来暂时满足他们,等到最后一统天下的时候……
他们反而会急不可耐的恳请细川开幕,荣登将军宝座。
然后建立一套新的,有实权的幕职,使得他们也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啪!啪啪!细川藤元用折扇啪打了地板三下,全场顿时鸦雀无声,众人的嘴巴紧闭,仿佛被拉链牢牢锁住。
“继续吧。”细川藤元唤醒还在得意的三好政康,这家伙的嘴角都歪到眼角了。
“是!失礼了!”三好政康赶紧认错,自责刚刚飘了,重新调整心态,继续宣读。
自此,他的总知行达到了两万贯。
“三好政胜!”下一个就是他弟弟。
“加封六千贯知行,加领但马国七味郡,授予从五位下、但马守。”
这样一来,三好政胜拥有知行总计14200贯,成功突破万贯知行了。
“谢主公厚恩。臣下一定会竭尽全力,绝不辜负主公的期望!”三好政胜也大礼拜服,自己也是官家了。
为啥同样都是一国的守,位阶却有上下?
因为这六十六国也以国力强弱为基准,分为大国、上国、中国、下国这四等,因此国司官位等级也依此有别。
大国(13国):
大和国、河内国、伊势国、武藏国、上总国、下总国、常陆国、近江国、上野国、陆奥国、越前国、播磨国、肥后国
位阶:从五位上。
而由亲王任国的上总国、常陆国、上野国,也属大国,但位阶却是:正六位下。
上国(35国):
山城国、摄津国、尾张国、三河国、远江国、骏河国、甲斐国、相模国、美浓国、信浓国、下野国、出羽国、加贺国、越中国、越后国、丹波国、但马国、因幡国、伯耆国、出云国、美作国、备前国、备中国、备后国、安艺国、周防国、纪伊国、阿波国、赞岐国、伊予国、丰前国、丰后国、筑前国、筑后国、肥前国
位阶:从五位下。
中国(11国):
安房国、若狭国、能登国、佐渡国、丹后国、石见国、长门国、土佐国、日向国、大隅国、萨摩国
位阶:正六位下。
下国(9国):
和泉国、伊贺国、伊豆国、飞驒国、隐岐国、淡路国、壹岐国、对马国、志摩国
位阶:从六位下。
值得注意的是,下国原本只有前四个,后五岛是细川藤元新加的。
这就使得六十六国再加五岛国。
“真柄直隆。加封六千贯知行,加领丹后国加佐郡,授予正六位下、丹后守。”
真柄直隆也拥有了知行14000贯,只不过位阶又低了两档,只因他在越前国还有家领真柄庄。
如果都统一划分到一处,可能他就得转封到别处了,因为丹后国饱和了,那半国是一色义道的。
转封后位阶自然会提升,领地管理也方便,他也就不会有怨言了。
“细川藤之。转封三河国一万三千贯知行,领三河国额田郡,原近江国小谷城七千贯奉公,授予从五位下、三河守。”
这就让细川藤之正式入主了东海道,为细川家守国门。
“谢主公厚恩!臣下必定为主家忠诚奉献,世代追随!”细川藤之无所谓去哪,他励志要成为辅助哥哥的名臣。
“细川藤孝。转封和泉国一万贯知行,领和泉国南郡,原山城国胜龙寺城及周边六千贯奉公,授予从六位下、和泉守。”
因为这次的作战,美浓众主要还是防御为主,所以获得的功劳不多。
而且他所去的南郡,是单独新划的一郡,岸和田城就在此郡内。
之前岸和田城城代和生野城城代,因战略需要,分别让真柄直隆和三好政胜担任。
后来两人都晋升为了家老,且以完成既定的战略需求,再加上没有让家老担任城代的道理,因此过程中便撤销了他俩的城代。
“谢主公厚恩!臣下必定为主家竭诚奉公!”细川藤孝大礼拜服下去,万贯知行,也是他家前无古人了。
至此,细川家五大老,都受领了朝廷官职,可以去朝廷里玩玩了。
尤其是细川藤元的从二位内大臣,可不经过关白,直接入京面见天皇。
也就是说哪天心情不好了,直接去找他谈谈心,这才是真正的挟天子。
日式文化与中式不同,不管朝代如何更替,天皇却稳坐朝廷。
因为想要获取大义,朝廷、天皇才是唯一正统。虽说就是个摆设,但每次的幕府更迭,都必须要获得天皇的恩准。
幕府将军,只是武家领袖。或者直白点说,他就是个盟主,统领着三山五岳各大门派。
是各派掌门的主公,是各派教众的大殿。
因此如果掌门去主动推翻了盟主,不管任何理由,也摆脱不了下克上的标签。
但如果盟主自个没了,再立的话要经过天皇的御批,不管是不是亲儿子、养儿子。
也就是说如果镰仓公方、古河公方这等足利一门,想要当大将军的话,必须要上洛册封才行。
上洛?
先打倒细川再说!
值得一提的是,天皇是可以另立新幕府、新将军的,并不需要经过足利氏。
正如历史上,明智光秀要挟天皇册封他为幕府将军一样。
实际上那时候,足利义秋还没有辞去室町幕府的大将军。
只是后来明智光秀还没来得及建立幕府,就被丰臣秀吉给灭了,其短命的政权被人称为“三日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