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复兴军

永禄十二年(1569),十月。

大友军又重新回到了多多良滨,准备复夺立花山城。

此时大友家不光要应对毛利援军,还有龙造寺家的威胁,更要快速镇压北九州各处的叛离。

因为毛利氏介入北九州,在毛利元就的调略下,丰前、筑前大批国人豪族跳反,大友家在北九州的统治陷入危机。

为挽回北九州颓势,大友宗麟积极与细川藤元联络,信中之言都有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感觉。

细川藤元自然回信应允,约定海路封锁毛利家,承诺积极打通攻伐毛利的通道,并先期委派尼子元久开展敌后复兴军。

大友宗麟也抛出了自家多年的食客:大内辉弘。

指派大将若林镇兴,率领2000人护送大内辉弘返回周防国。

此时的毛利家,损失了濑户内海的霸权,导致沿海的防守捉襟见肘。

因此他们在尾浦一带,轻松突破毛利家防线,将大内辉弘送至周防国的秋穗浦。

得知大内一族回归的秋穗、岐波、白松、藤曲等地的大内遗臣,立刻加入了大内辉弘的军队,势力迅速膨胀到了6000人。

大内辉弘在纠集了旧属后,马上出兵攻向高嶺城。

此时高嶺城城主市川经好,正好在九州出征,家中只有老弱妇孺等少部分人留守。

大内复兴军很快就攻克沿途关卡、支城,斩杀了不少武士,当天就抵达了高嶺城下。

此时的大内辉弘因为接连的胜利,也飘飘然了。部队不做任何休整,直接攻城。

为了抵御大内攻势,很多寺庙的和尚都被征召守城,就连市川经好的妻子:市川局,也穿上铠甲鼓舞城兵。

因此当天高嶺城没有被攻下,甚至第二天也久攻不下,战线陷入了僵局。

气急败坏的大内辉弘,直接烧毁了前去助阵的各家寺院。

周防国的暴乱,立刻引起了毛利元就的注意,开始从各处调兵遣将,准备合围大内复兴军。

而讨伐大内复兴军的总大将,就是吉川元春,他率领10000军队急速前往高嶺城。

如今毛利家能独领一军的,一个在北九州的宍户隆家,一个是前往周防国的吉川元春。

至于毛利元就本人,因病只能呆在吉田郡山城,遥控指挥。

这就给了隐藏在隐岐岛的尼子元久,有机可乘。

奈佐秀次率领水军配合尼子元久登岸,占据忠山作为据点。

从忠山山顶,能俯瞰岛根半岛的千酌湾。自古以来,千酌湾就是渡海至隐岐国的港口。

只见海面上数百艘船只停泊,上面载着满满的军需物资,正依次卸货,这些都是细川家援助的。

也不能说是援助,尼子元久本就是细川家臣,可以视作就是细川家入侵了出云国,总大将是尼子元久。

此时的尼子元久,身边只有150人的细川常备,也就是说他现在只是个足轻组头,见了水军大将奈佐秀次都要行礼。

只不过他沾了个“王子归来”的光,至于能打下多少,也就意味着他日后在细川家的家职地位。

因此一登岸,尼子元久就在此地发布复兴檄文,出云国的旧臣们陆续响应,很快就又聚集了3000多人。

这就是他开展出云攻略的初始资本了。

登陆出云并壮大的尼子复兴军,首先目标是攻占岛根半岛的重要据点真山城。

真山城是一座建在岛根半岛北山山脉的真山上,海拔256米的城池,曾经是毛利家攻灭尼子家的重要据点白鹿城时(白鹿城之战),吉川元春所设立的据点。

尼子氏灭亡后,毛利氏便废弃了白鹿城,将真山城作为取代白鹿城的新岛根半岛据点。

此城是日本海侧的补给要冲,同时也是切断月山富田城补给路线的关键据点。

同月下旬,尼子元久率领尼子复兴军进攻真山城。

守城大将多贺元龙不敌,弃城撤退。尼子复兴军一天之内成功夺取了真山城。

之后尼子元久将本阵移到真山城,并开始着手攻略曾经的尼子氏居城——月山富田城。

开始在宇波、山佐、布部、丸濑等月山富田城的周围,建起十多个防御砦,并攻占了毛利家的8座城池。

通过这些行动,一是为了孤立了月山富田城,二是打算扎根出云设立钉子户。

由于毛利家出兵九州,征讨大内复兴军,征调了不少人前往参战,城内仅有城代天野隆重率领的500人。

天野隆重,毛利十八将之一,安艺国国人众之一,独立程度很高,可以看作是从属的毛利家。

毛利家采用的是同盟制,毛利本家是盟主,其余的两川和各豪族为成员。

所谓的十八将,其实就是十八家同盟成员,完全靠毛利元就一人压制住他们。

看到城内人少,尼子元久随即开始了对月山富田城的攻击。

结果却收到了一封信,是天野隆重在信中表示“愿意开城投降”。

“你们觉得如何?”尼子元久拿不定主

意,无法判断其真伪。

“属下觉得可信。”立原久纲首先表态:“这个天野隆重,原本就是大内家的家臣。”

“只是因大内义隆被陶晴贤弑杀,才被迫从属已经控制了大半个安艺国的毛利元就。”

“如今大内重新复兴,想必他也是打算回归旧主了。”

“有道理。”“很有可能。”这番话立刻引起了其他人的共鸣,他们不就是得知尼子复兴,重归旧主的嘛。

“属下觉得有诈。”山中鹿之介却提出不同意见:“别忘了天野隆重的母亲,可是毛利氏的一门众宿老福原广俊的女儿。”

“还有他的妻子,也是福原广俊的儿子福原贞俊的妹妹,所以说天野家与毛利的溯源很深。”

“而且毛利元就十分信任他,天野隆重也一直追随毛利家。不仅参加了严岛之战,参与了治理周防、长门两国的事宜。”

“还曾担任过九州丰前松山城的城代,抵挡了大友家的数次进攻。”

“如今更是被任命为月山富田城的城代,可见必然担负着守土镇压的重则。”

“没错!”“他不可信!”也有人同意山中鹿之介的观点。

这下好了,一半对一半,让尼子元久犯难了。

如果是细川藤元在场,直接大手一挥,全听我的。

可是尼子元久毕竟出身小姓,平日里就是毕恭毕敬的伺候细川藤元。即使现在成了家主,也远没有身居高位的那种气魄。

尼子元久看着左膀右臂这不同意见,第一次还真就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眼看着无法定夺,秋上宗信开口说道“主公,让属下去探查一下,不就明了了?”

他是尼子十勇士之一,也叫秋宅庵介,是尼子家的忠诚遗臣,侍大将家职。

“尼子十勇士”这一称谓,实际上是后人杜撰出来的,是为了纪念那些为了尼子家族复兴,而英勇奋斗的一群人。

“好,就这么定了。”一听有人解忧,尼子元久立马同意。

是不是“空城计”,派一队人马进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很快,秋上宗信就带着本部280人,来到月山富田城。

月山富田城最初是出云国守护的居城,后来成为尼子氏的居城。尼子氏在这里统治了大约170年,经历了六代的兴衰。

这是一座典型的山城,以坚不可摧和难以攻克而闻名。其防御体系非常复杂,拥有众多护城河和悬崖。

各曲轮(防御阵地)之间的山道曲折难行,充分利用了天然的地形防御,增加了攻城的难度。

“果然没有人。”秋上宗信率队来到出丸,这里城门大开,无人把守。

“走,上去看看。”秋上宗信开始深入城内,行进在七曲路上。

七曲路,就是盘山道。七曲这名一听,就是那种崎岖难行的道路。

“呼呼……看来……投降是真的……呼呼……”秋上宗信等人气喘吁吁,这光是正常上山就这么累了,月山富田城可是位于海拔约191.5米的月山上。

这一路上没有遇到任何抵抗,眼见着就要抵达三之丸了。

“是啊。终于能回来了。”秋上纲平也是感慨良多,终于……能回来了。

他是秋上宗信的父亲,秋上氏是大庭大宫(神社)的社家一族,宗信是他的次子。由于神职由其长子孝重继承,所以宗信被作为武将仕奉尼子氏。

“是啊,父亲大,父亲!”秋上宗信惊恐大吼,因为他父亲的咽喉处,突然被一箭射中!

紧接着就箭如雨下,期间还夹杂着铁炮鸣响。

“敌袭!敌袭!”众人一抬头,只见守军正居高临下的向他们射击。

“可恶的天野隆重!”此时的秋上宗信自然明白了,这是个圈套。

“哼,才来了这么点儿人。”天野隆重还很不满足,他可是准备了不少落石滚木,看来都用不上了。

下面的秋上部已经完全混乱了,扔下大量的尸体,仓皇的逃出了月山富田城。

得知中计后,愤怒的尼子元久命令山中鹿之介和立原久纲,率军1000攻击月山富田城。

但没能攻克,撤退时还被对方的80人反冲锋了一下,差点崩溃,这就是农兵的根劣性。

毕竟尼子元久初到贵宝地,脚跟还没站稳呢,自然谈不上什么常备制度。

不过这也让尼子元久转变思想,既然月山富田城难攻不落,那就抢占农村地盘。

只要有人了,就能农村包围城市。

很快,他们就在出云国内攻占了16座城池(村庄),并将势力扩大到了6000多人。

仅一个月的时间,出云国几乎被尼子复兴军控制。然后再翻回头来,继续包围了月山富田城。

此时月山富田城内兵粮短缺,周围的马来、河本、汤原等家族也都投降了尼子复兴军,使得守军压力倍增。

另一方面,毛利军与大友军打了一场多多良滨之战,毛利军失利,只能退缩在立花山城内。

大内辉弘又攻占了周防国的“大内氏馆”,这是他们

大内家世代的居城。

这一胜利,使得大内辉弘正统性更高,吸引旧部的效率更高,对毛利家的统治威胁也更大。

鉴于海上已经没有了优势,毛利元就只能是无奈的放弃了北九州。

驻扎在立花山城的毛利军,由乃美宗胜、桂元重等人作为殿军,掩护主力撤退。

乃美宗胜曾在摄津海战中奇迹般地生还,而在小早川隆景逝世之后,他便成为了毛利水军的统帅。

如今,毛利水军主要由石见水军和周防水军组成。他们不仅无法夺回濑户内海霸权,现在连保障通往九州的海上运输线也变得异常艰难。

这次撤退之所以留下他殿后,也是希望能最后借助水军的力量,把剩余的人都带回西国。

其他驻扎在北九州的毛利军也陆续撤退,最终毛利家只留下了门司城,其他人全部撤离了北九州。

大友家则趁势夺回立花山城,攻灭筑前、丰前的反对势力。

为了确保立花山城和博多港,在大友家的绝对控制之下,大友宗麟将户次鉴连转封到了立花山城,并继承了立花氏,改名立花鉴连。

毛利九州军势回到西国后,与吉川元春协同,将大内复兴军围困在大内氏馆。

面对毛利联军浩浩荡荡的两万余人,加之大友方面的援助戛然而止,大友水军更是不战而退,连返回九州的退路都没有了,大内军中顿时弥漫起一片恐慌。

在这种压力之下,那些国人豪族的墙头草本性开始显露无遗,他们纷纷背离大内氏,转而向毛利氏投诚。

不久,原本规模达6000余人的复兴军迅速萎缩,人数锐减至不足800人,其悲惨结局已成定局。

在毛利军的围攻下,大内复兴军惨败,大内辉弘在海边走投无路,最终含恨自尽。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满怀怨恨地诅咒大友宗麟:

“大友宗麟,你这背信弃义之徒!”

“我大内辉弘虽身陷绝境,但灵魂不灭。”

“我以我最后的气息。”

“诅咒你的权势如我今日之命运,终将化为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