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细川的主厨

永禄十二年(1569)十二月,大内复兴军惨败,大内辉弘自尽于海边。

眼见着要过年,加上入冬了,各地都停止了争斗,开始安心过冬。

毛利军也不得不暂时遣散回家,这就是农兵制度的劣势。

尼子复兴军则有细川支撑,过年十倍工资爱来不来。

各地则出现了采买热潮,从大名到平民。过冬的采买,新年的采买,使得物价短时间内上涨。

这是每年的常态,所有人也都习惯了,只是为什么今年的粮价格外高。

高到有价无粮,高到很多富户都拿出余粮来售出,打算趁着这股势头来年赚个差价。

这是播磨国内民众的感受。

当然,身居高位者,完全没有在意。自己又吃不了多少粮食,而且这种杂粮也不入他们尊贵的口。

大白米饭,才是王道。

只不过即便是大名,吃的白米都有可能是去年的,前年的,甚至是大前年的,绝不会是今年的。

除非……

“把米淘干净点,有一颗石子儿,咱们全得交代了!”细川的主厨健次郎正交代着后厨,这是今年刚下的新米。

也只有像细川家这种大大大名,才能吃到新鲜货。

“鱼送来了吗?”健次郎又询问今天宴会的主菜。

“已经送来了,活蹦乱跳的,您看。”杂役端来一个水桶给他看,里面有几条正扑腾的鲣鱼。

“嗯,很好。”健次郎随手拿起一条,亲自操刀。

鲣鱼,江户湾特产,肉质紧实偏硬。有一种食物叫鲣鱼干,使它是世界上“最坚硬”的鱼,其坚硬程度能当凶器拍死人。

其实之所以做成鲣鱼干,是因为它从江户湾游到大阪湾,游啊游的都游老了,所以只能是烤着吃或者风干吃。

啪!

健次郎一案头就把它拍晕了。

实际上在它幼年时期,是最适合做刺身的。只是数量稀少,价格其高,光这一桶鱼,就价值几千贯!

它的眼睛瞪得大大的,仿佛在看是谁动的手。

健次郎把它的身体翻过来,刀子从肛门插入,向上划开。

腹部破开一道长长的口子,里面的内脏还在呼吸。

健次郎熟练的开膛破肚,手取内脏,还被污了一手屎。

掏出来的内脏仅连头部后,健次郎再切割颈部,连头带内脏就全部摘除了。

“好厉害。”一旁的女帮厨看着健次郎的高光时刻,春心荡漾。

鲣鱼虽然坚硬,切割不难,但一定要保持鱼身的完整度。

头颈切除后,再切后鳍。

深浅深浅的抽插鱼刀,使鱼鳍骨分离。再切另一边,使骨肉分离。

然后健次郎揪住鱼鳍骨的尾巴,好似给龙王三太子抽筋一样,将整个鱼鳍骨掀开,拔除。

再从剔除鱼鳍的缝隙中,一刀刀的破开,直至完美的切成两段。

鱼尾切除不要,将这一半的鱼肉再对中切成两半。

新鲜的鱼肉,在阳光的照射下都能看到闪光,这是鲣鱼的油脂,是它能做刺身的资本。

健次郎继续分割鱼肉,边肉不要,尾肉不要,就选鱼中的里脊肉。

看着这一整条大腿粗的鱼,被一点点的只留下两指宽大小,剩下的全都扔进了垃圾桶。

“换刀。”健次郎下面就开始展示绝活了。

接过帮厨递的扁平细刀,开始割除鱼皮,这可是个精细活。

只见割下来的鱼皮不带一丝鱼肉,银光闪闪的鱼皮彰显了油脂的丰厚。

“哇喔……”女帮厨已是满眼的桃心,太酷了。

嫁给他,吃喝不愁……

“这次还是刺身吗?”女帮厨拿来果盘,就准备装盘了。

“不,这次来点特殊的,想必屋形殿下会喜欢的。”

说着,健次郎架起烤炉,添火预备。

“烤鱼?可是鲣鱼肉紧,口感会很硬吧?”虽然是传统做法,但好像家主大人不喜欢传统做法。

“哼哼,看我的。”健次郎信心十足。

他的做法,是铺一把稻草,将鱼肉暂时与明火隔离来。

靠快速翻转的微醺,在稻草燃尽前,将两面的鱼肉烤制脆皮即可。

然后再切成生鱼片,这样外酥里嫩,既有烤鱼的香气,又有鱼肉的油脂,完全就是个三分熟的烤牛排做法。

可以想象,今年的新年筵席,这将会是又一道靓丽的特色,给细川家赚足了面子。

而今年的庆功宴上,细川家最大的赢家,就是吉良义元。

虽然这次海战,他就是个打酱油的,但架不住运气好。

首先他妹妹吉良胜有了身孕,是续井伊直虎和波多野香之后,第三个有孕的。

而这,可把最上义给羡慕嫉妒恨死了!

第一第二没抢到也就算了,第三还被这闷葫芦给抢先了。要知道自己可是恨不得日日日,竟然让她只一炮而红了。

难道是自己体质不行?她甚至都开始怀疑自我了。

其实

她不知道的是,远在信浓的望月千代,也是一炮而红,还是双响,正瞒着武田家坐月子呢。

如今细川家明面上的有庶长子吉祥丸,母井伊直虎;

庶次子如意丸,母波多野结衣香。

至于老三,目前还在娘胎里。

但不管是男是女,吉良一族无疑已在“皇亲国戚”中稳固了其地位。

再加上更幸运的是,吉良义昭病故,吉良义元顺位继承了吉良氏,晋升为侍大将,一跃成为了拥有14000石的大名!

再加上本次功绩加封的一千石,直接一步登天超越了先前的本多忠胜和榊原康政,成为后起之秀的标杆。

当然了,他原先自己的7000石知行需要奉公,细川家不会出现靠继承就能做大做强的漏洞。

而且这还让细川家回收了不少知行,可谓一举两得。

其他人则有功的奖赏,无功的不受禄,今年很多人难得的清闲了一年,可以在家打理一下自家的领地。

筵席中的推杯换盏,无语言表。

细川藤元照例又是半途退席,放任众家臣开怀畅饮。

不过这次他不是幽会望月千代,而是召集了细川七军师,去天守阁单独开个小会。

有很多事情,都要提前打算、布局,要不断地试探某方的底线……

另外,安保方面照例是细川三上忍负责,这次多罗尾光俊终于参与进来了。

还好奇的东张西望,不过按他的话讲叫观察四周有没有可疑的。

哗啦……障子门打开,小姓佐吉出来。

“主公有何吩咐吗?”服部正成问道。

这种级别的安保,是不允许人员随便进出的。

“是。主公说黑田大人从播磨国带来了特产玉筋鱼,让人给做食送来。”

这是黑田官兵卫的忠心,也是细川藤元接纳忠心的表现。

“交给在下吧。”多罗尾光俊把事儿揽下。

食材不出院,不再让他人经手,能最大限度的避免送来有味儿的鸡汤来了。

“那就麻烦多罗尾大人了。”佐吉还得回去伺候。

“听说这种鱼做成的小鱼干,可是非常的美味。”多罗尾光俊用忍刀对每条玉筋鱼,进行开膛破肚去鳃。

刀法之娴熟,跟细川家的主厨不相上下。

“多罗尾大人,我都开始怀疑你是不是忍者了?”另一边,给多罗尾打下手的藤林正保,将被处理过的鱼一字排开。

玉筋鱼,也就是面条鱼。一般来说直接整条鱼吃就行,但,这可是给细川藤元吃的。

“藤林大人说的哪里话,在下只是跟主公一样,对食物比较有追求罢了。这方面藤林大人也不遑多让,不像服部大人那么挑剔。”

多罗尾光俊暗指纳豆事件,他的嘴皮子是越来越利索了。

坐在边上的服部半藏,盯着多罗尾光俊得眼神充满了无语。

三人开始忙活着烤鱼,空气中弥漫着新鲜的鱼香和木炭的烟熏味,让人垂涎欲滴。

其中一人,自诩经验丰富的主厨,正用熟练的手法将香料,均匀地涂抹在鱼身上,确保每一寸鱼肉都能吸收到香料的精华。

另一个人,正忙着调整炭火,确保火候恰到好处,以免鱼肉烤得过焦或不熟。

第三个人,则准备着各种配菜和调料,为即将出炉的烤鱼增添更多的风味。

这种小鱼烤的很快,多罗尾光俊率先吃了几条。

“你干什么!主公的吃食你也敢偷?”藤林正保赶紧喝止。

“你急什么。我是在给主公试毒。”多罗尾光俊说着又吃了一条。

“为表忠心,藤林大人和服部大人也来一条呗。”多罗尾光俊还邀请他俩,光明正大的偷吃。

“这……”面对这种局面,藤林正保和服部正成也不好说自己不吃。

只能是硬着头皮……

好吃!

…………

…………

“主公,多罗尾大人已经将鱼烤完了。您是否现在就与几位军师大人用膳。”

门外传来藤林正保的声音,他也开始学着多罗尾光俊的说话艺术,显示自己的存在感。

门内侍奉的佐吉看看细川藤元,后者微一点头,便拉开了障子门。

“主公。”藤林正保三人恭敬的端入菜品,都试过毒了。

“放哪吧。我与几位军师有要事商谈,你们三人在外守候,不得任何人进入。”细川藤元吩咐道。

“是!”三上忍立马进入警戒状态,各自消失在细川藤元面前。

多罗尾光俊拉起一块榻榻米,慢悠悠的钻了下去;

藤林正保借助房梁,直接上了屋顶;

而服部半藏则在走廊上,用一块布将自己遮挡了起来。

与此同时,屋子里的这群心思缜密的人,正聚集在一个装饰华丽的书房里,密谋着细川家未来的大方针。

他们围坐在一张巨大的橡木桌旁,桌上铺满了地图、文件和计划书。

细川家的家主坐在主位,他的眼神坚定而

深邃,正聆听着军师们的汇报。

军师们轮流发言,提出各自的见解和建议,每个人都试图为细川家的未来出谋划策。

开幕,肯定是细川家未来的大方针。

细节包括细川家如何扩张,如何通过政治联姻、经济合作或是军事行动,来增强细川家的地位。

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影响到家族的未来,因此每个人都显得格外谨慎。

他们分析着当前的政治格局,评估着潜在的盟友和敌人,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关系,来为细川家谋取最大的利益。

“主公,臣等建议先改元。”

改元,通常是在天皇的命令下进行的。不过事先都会通过武家传奏,征得幕府将军的同意。

但如今甭说幕府将军了,就连室町幕府都名存实亡了好几年。

“改元吗?”细川藤元低首沉思。

改元,这一重大举措,通常在天皇的诏令下得以实施。

然而,在正式宣布之前,都会通过武家传奏这一渠道,先行征询幕府将军的同意,以确保这一决策得到武家的支持和认可。

但如今,不仅仅是幕府将军的大位悬空多年,就连曾经辉煌一时的室町幕府,也已名存实亡多年,其影响力早已消散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改元吗?”细川藤元低垂着头,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

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提议,更是一次微妙的试探。

如果由细川家率先提出改元,那么朝廷和天皇将会作何反应?

这一行动将测试朝廷的态度,以及天皇对于细川家影响力的认可程度。

若此举成功,其意义将远超改元本身,它将标志着细川家在政治舞台上的崛起,以及对新时代的引领。

“那么,提议的年号是什么呢?”细川藤元缓缓抬起头,目光中闪烁着期待与决断。

“元封如何?”本多正信第一个提议。

“元字乃是我细川家历代的通字,象征着家族的传承与荣耀。而‘封’字,则取自‘封禅岐山’之意,代表着对天意的尊崇,和对一统天下的雄心。”

细川藤元微微点头,寓意简单明了。

“不如叫元鼎。”南光坊天海则提出了不同意见。

“鼎,不仅代表着权力的集中,也寓意着细川家的强盛和统一。”

“元封。元鼎。”细川藤元的目光在两位军师之间徘徊,他细细品味着这两个提议。

元封,元鼎。

每一个都承载着不同的意义和期望。

他知道,这个选择不仅仅是一个年号那么简单,它将影响到细川家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