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 第 139 章
第139章
叶满枝怀疑自己被吴博士忽悠了, 回家找人求证时,当事人却拒不承认。
“上级提倡的是征服江河湖海,在大风大浪里苦练硬功, 我陪你们在游泳池里扑腾,能练出什么硬功来?”
“你们研究所真没有这方面的任务?”叶满枝狐疑地看向他。
泛游滨江算是今年夏天最热闹的活动了, 省市各单位都被调动了起来, 连中小学生都参与进来了, 1062研究所能没有动静?
“有渡江活动, 但是不归我负责。我们是科研单位,搞好科研工作是首要任务, ”吴峥嵘信誓旦旦道, “那是其他单位的训练任务, 我们研究所只派了个别同志参与。”
叶满枝不死心地问:“你不是个别同志吧?”
“当然不是, 单位对我有其他安排,我不需要下水参与渡江。”吴峥嵘往他们那张两米的大床上扬了扬下巴, “别疑神疑鬼了, 你闺女快要游到床底下了。”
吴玉琢小同志刚开始学习游泳, 正是兴趣最浓的时候, 每天傍晚在游泳池里泡半小时不过瘾, 回家以后, 还要穿着背心裤衩, 套着游泳圈, 手脚并用地在床上游几个来回。
床上的床单被褥,被她磋磨得不成样子。
叶满枝望向凌乱的床铺, 忍住掐自己人中的冲动,告诫自己那是亲生崽,长得又那么可爱, 她可不能冲动打孩子。
好在家里还有个铁面无私的吴大博士,面对那张与自己有七八分相似的小脸时,吴峥嵘还能坚守原则。
在小崽掉下床的前一刻,他一把将人提溜起来,随手转移到了墙角。
于是,苦练游泳、磨炼意志的吴玉琢小同志,又被她爸拎去罚站了……
叶满枝自认是慈母,以防闺女再次因为偷偷作妖被罚站,她第二天就将训练时间从半小时延长到了一小时。
把吴玉琢训练得精疲力尽再回家。
母女俩提着泳衣和游泳圈返回时,在路口遇到了隔壁周所的爱人。
“嫂子,你们这是干嘛去了?怎么造成这样?”叶满枝主动跟邻居打招呼。
柳振芳精神萎靡,脚步沉重,身后还跟着四个同样萎靡的孩子。
“我们刚从江边回来。”柳振芳瞅一眼神采飞扬的母女俩,语带艳羡道,“我这段时间被老周安排了任务,每天都得带着孩子去江边游泳,我这胳膊腿都跟灌了铅似的,一点都抬不起来了。”
她跟着老周调来滨江以后,暂时没出门工作,原本这种泛游江河湖海的活动,跟她没什么关系。
但老周接下了单位的渡江任务,最近每天都带着队伍去江里游泳,在大风大浪里锻炼,连带着她和四个孩子,也被他拉去江边训练了。
队伍里最小的伊伊,耷拉着肩膀说:“叶阿姨,我快要累死啦,我不想给我爸爸当闺女了,我可以去你家吗?”
“哈哈哈,你爸妈要是舍得,我就把你抢过来跟有言作伴。”叶满枝问,“嫂子,墨墨和伊伊这么小,也得去渡江啊?”
“都是我家老周的决定,他要带领研究所的几个同志一起渡江,还说自己是陆上猛虎,水上蛟龙。而且要求我们共同参与,锻炼体魄磨炼意志。”柳振芳苦着脸说,“他带着我们练习那什么泅水基本功,累得我腰酸背痛,我寻思反正我们是家属,要不就别参与了吧?结果老周拿了主席同志的《愚公移山》给我看……”
“……”
叶满枝好悬没笑出声来。
她赶忙想了两件悲伤的事情,才没当着人家的面笑场。
对面的柳振芳还在大倒苦水:“我们老周说,愚公之所以能搬掉两座大山,就是因为有毅力有恒心。要求我们全家都立下愚公志,刻苦锻炼,泛游滨江!”
叶满枝平日里也算口齿伶俐,但她此时实在是找不到合适的答话,只能学着她家四岁的吴玉琢,一起发出了“哇”的感叹。
“小叶,最近没看到你家吴所在江边锻炼,你们不用去江里游泳吧?”
叶满枝没说自己在游泳池训练的事,只道:“我家吴所好像有别的工作,没参与渡江。不过我们单位也组织了横渡滨江的比赛,我还是三八妇女队的队员呢。”
听说她居然要参加正式比赛,柳振芳心里总算平衡了一些。
与她寒暄几句,便拖着沉重的脚步,带着四个孩子,返回了自家小院。
她这几天被锻炼得狠了,腰酸背痛手脚乏力,回到家就躺到了床上,连晚饭都没做。
老周结束训练回家时,发现家里冷锅冷灶,竟然一口吃的都没有!
“今天没做饭啊?”
“我手脚都快断了,怎么做饭?”柳振芳瞪他一眼说,“训练和做饭只能选一样,你自己选吧。”
“你这样就是缺乏锻炼。”
柳振芳一下子从床上坐起来,“这大院儿里缺乏锻炼的又不止我一个。隔壁的慧兰嫂子,还有小叶,都不用去江里锻炼,怎么非得让我去游泳!再说,你跟吴所都是副所长,吴所还比你年轻好几岁呢,这种渡江的活动为什么不让年轻同志带头?你都快四十了,还折腾什么呀!”
“我们单位有自己的安排,你知道什么!”
“我怎么不知道!刚才回来的时候,我在外面碰到小叶和有言了,小叶说人家吴所根本就不用游泳!他那么年轻都不去,你去干什么?”
老周说:“他有其他工作。你以为横渡滨江是那么简单的?滨江的江面宽,足有一公里,而且水势很复杂,搞大规模的水上活动,很容易出现意外,他被调去应急指挥部了。”
“人家能去指挥部,你怎么不知道争取一下?”柳振芳觉得他是榆木脑袋,在单位搞个泛游滨江的活动,还得把自家人捎带上。
“这是我们研究所跟其他单位的合作,”老周挥手说,“注意保密条例,不该打听的你少打听!”
吴峥嵘建议将研究所的新设备应用到这次的渡江活动中,算是第一次在演习中尝试使用计算机。
人家已经代表研究所出面了,他老周要是也去插手,那不是明摆着抢功劳吗?
*
叶满枝突然觉得,幸福似乎是对比出来的。
与隔壁的振芳嫂子相比,她这种在泳池里自由训练的选手,算是相当幸福了。
吴峥嵘不加班的时候经常陪她们娘俩游泳,还肩负起了在泳池里看孩子的任务。
这让叶满枝身上那股美好的,贤惠的品质,又适时冒了出来。
她觉得自己应该对吴峥嵘再好一点。
所以最近几天下班后,她经常顺路去副食品商店买香肠、素鸡、猪头肉之类的下酒菜,游完泳以后,夫妻俩一起吃个宵夜,喝点小酒,再干点上不得台面的事情。
他俩刚结婚那年,在广州买到过一本不正经的苏联小说《日日夜夜》,虽然那小说当天就被毁尸灭迹了,但阅览过全文的吴大博士,仍然记忆犹新。
有些体操动作由于太过羞耻,曾被叶满枝一票否决过。
不过,吴峥嵘发现她最近的心理防线似乎正在节节后退,于是将人抱坐到自己身上骑稳,从记忆里翻出那些被他扔到角落的知识,响应号召丰富了一下夫妻俩的业余生活。
叶满枝没去江边搏击风浪,但她去上班的时候,感觉跟在江里游过一圈差不多。
夏竹筠捶着自己的手臂问:“小叶,你游泳练得怎么样?有信心成功渡江吗?”
“说实话没什么信心,江面太宽了,听说有一公里呢。一公里的路程跑过去都要挺长时间,何况是游过去,”叶满枝叹道,“我到时候争取多坚持一段时间吧。”
机关里的活动向来是上行下效。
就像当初组织女同志跳舞,很多人都是听说有郭厅牵头,才积极报名参与的。
夏竹筠的水性其实挺一般,要不是为了让更多女同志加入三八妇女队,她根本不会报这个名。
“你年轻,多锻炼锻炼兴许能成功。”夏竹筠鼓励道,“咱们厅机关的三八妇女游泳队,总共18人,到时候只要有一人能够横渡成功,就算咱们取得胜利了。小叶,你可得加把劲儿!”
叶满枝笑道:“反正我最近下班后天天去泳池练习游泳,最好的成绩是一口气游四百米,再多就游不动了,中间要是能休息一会儿,恢复一下体力也许能成功。”
“你确实得好好锻炼,江里有风浪,比游泳池难游。”
两人一路说笑着来到会议室开会,推开大门之前,夏竹筠还语气轻松地说:“可以考虑安排一条安全船,队员们游累了,还能趴在上面歇会儿。”
叶满枝笑着将领导送进会议室,自己留在外面与其他秘书寒暄。
最近厅里没什么大动作,她和夏竹筠的日子也跟着松快了。
夏竹筠当上副厅长以后,为了刺激企业生产活力,牵头搞起了省际竞赛,除了天津的27家轻工企业,北京那边也有13家企业报名参与竞赛了。
尽管竞赛还没正式开始,但夏竹筠已经将前期准备工作做好了,只要负责具体执行的“直属企业处”能认真执行,夏厅就算迎来了开门红。
叶满枝没在会议室外面杵着,与其他秘书聊了几句,便返回了秘书室写讲话稿。
她原以为这就是一次普通的学习会,结果夏竹筠再次返回办公室时,却皱紧了眉头。
三楼的气氛再不复之前的轻松。
不用叶满枝特意打听,只过了一个午饭时间,她就从其他同事那里听说了上午的会议内容——
省工业厅准备关闭一些由非工业部门开办的,生产重复、与大厂争夺原料的小工厂。
这些小工厂的数量,可能高达上千家。
而非工业部门的范围可就大了去了,像是商业部门、建设交通部门、农业部门等等,都或多或少开办过一些工厂。
如今工业厅为了保证大厂的原料供应,勒令关停人家的小厂。
这跟抢人家饭碗有啥区别?
甚至不是抢饭碗,而是踢翻人家的饭碗了!
只要这个计划正式通过,那么工业厅就站在了其他部门的对立面。
厅党委似乎有意将这项工作交给李副厅长或夏竹筠。
而无论由谁负责牵头,只要接手了这份工作,都将是直接承受众怒的人。
如何安抚各方情绪,纵横捭阖,保证这项工作平稳落地,极考验主管领导的能力。
叶满枝觉得事情有点棘手,据说,之前精简机关工作人员的时候,负责这项工作的李副厅长,被人找到家里去砸过窗玻璃。
如今要关停上千家工厂,肯定会得罪更多人!
叶满枝的鸡皮疙瘩一下子就冒出来了。
我滴妈呀,领导家的窗玻璃可能都不够人家砸的!
夏竹筠要是真的负责这项工作了,那她这样的马前卒肯定也跑不了。
她默默关注着党委办公室那边的动静,在心里暗暗祈祷,这种得罪人的事可千万别落到自家头上!
在秘书室里紧张了一下午,直到下班前接到三嫂的电话,她才缓解了这种紧张情绪。
黄大仙约她下班后在单位门口见面。
叶满枝走出去时,对方已经等候在门口了,身边还带着出租车。
“嫂子,啥事这么着急啊?出租车今天不用上课呀?”叶满枝在侄子的胖脸蛋上揉搓了一把,“车车,好几天没见到小姑了,想小姑没?”
“想啦,”出租车补充,“还想我妹妹了。”
“哈哈,有言也在家念叨你和起球呢!”叶满枝爱不释手地摸着他的小胖脸,“嫂子,你们吃晚饭了吗?一起去我们单位食堂吃点吧?”
“还是去对面的国营饭店吧,今天我请客,”黄黎往斜对面指了指,“我想跟你说点事。”
“哦,那走吧。”
无事不登三宝殿,叶满枝早在接到黄大仙的电话时,就有了心理准备。
她牵起侄子胖乎的小手,走在前面带路。
“咱们市里有二十多家工厂,合办了一个联合工业大学的事,你听说了吧?”黄黎问。
“听说了,前阵子不是还上过报纸嘛,市里对这家大学还挺重视的,听说请了不少知名教授和资深工程师授课。”
“对,办大学的消息已经传了一两年了。之前我们在厂里打听到的消息是,656厂也会参与这所大学的筹建工作,到时候厂里可以推荐优秀的工程师和技工去联合大学进修,拿正规的大学文凭。”
叶满枝问:“我三哥也想去这所联合工业大学读书吧?”
“对,”黄黎颔首,“他是厂里的工程师,这几年的工作表现也不错,如果厂里能推荐工人上大学的话,他应该能争取到一个名额。”
当初没能去斯大林汽车厂实习,学习最先进的技术,一直是叶满堂心里的遗憾。
尽管这两年中苏关系破裂,让他的遗憾少了一些,可是,他想要继续进步的想法一直没断过。
刚得知厂里要跟人合办联合大学的时候,他们两口子都挺期待的。
去这种大学能学习对口专业,毕业后可以返回原单位上班,工资等级也能直接提升两级。
他俩把上大学以后的生活都安排好了,谁知前段时间又突然听说,656厂不再参与联合大学的筹建工作。
与之相应的,656厂也就拿不到这所大学的推荐名额了!
叶满堂想要去大学进修的希望彻底破灭。
“既然没有推荐名额了,那我三哥打算怎么办啊?”叶满枝问。
“他就是对学技术感兴趣,不执着于文凭,”黄黎无奈道,“他傻了吧唧的,想找关系去人家大学里旁听,学到了技术,即使没有文凭也行。”
叶满枝笑:“这确实是我三哥能办出来的事。”
“我寻思既然花费时间去读了书,不拿个文凭回来也太亏了。”
叶满枝听她介绍了事情原委,想了想说:“如果三哥想上大学,并不是只有联合工业大学这一个选择。我们工业厅下属有个工业学院,每年会接收各大工厂推荐的优秀人才上大学。这两年让我哥留意一下,如果656厂得到了推荐名额,就让他去报名试试。他现在是工程师了,被推荐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三哥是工人,不是干部身份,无法走调干生的路子参加高考。
除了调干生,大学通常不会录取三哥这个年纪的考生。
他要是想上大学,最便捷的途径就是通过单位推荐读书。
毕业以后,从哪里来回哪里去,还能回到656厂工作。
黄黎把儿子的脑瓜拧到一边,压低声音说,“我听说656厂有个技术员私下走门路,自己拿到了那个联合大学的进修机会,但对外说是单位推荐的。来芽,你在工业厅工作,能跟联合大学那边搭上话吗?”
这种刚成立的大学,生源全都来自单位推荐,在学生的录取工作上,并没有其他大学严格。
叶满堂的工龄、资历、技术都符合推荐要求,只可惜656厂没有推荐名额。
【如果叶满堂想上大学,那今年就是他最后的好机会。联合工业大学只需要三年就能毕业,而其他工科院校的学制足足有五六年。等到临近大学毕业的时候,学校里可能已经乱起来了。】
【到时候他未必能在学校里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留在学校闹革命,还不如让他去读三年就能毕业的联合大学,毕业后回656厂工作更稳妥,还能连涨两级工资。】
叶满枝盯着面前快速变换的字迹,不由在心里暗暗皱眉。
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看到黄大仙说什么闹革命了。
但她每次看到这种话,都是满脑袋问号。
她们单位前几天还要求大家的业余时间革命化呢!
这都是很平常的工作安排啊!
她掩下心中疑惑,整理好心情说:“嫂子,联合工业大学的事我也是刚听说的,明天我去单位帮三哥打听打听,看看这事儿由哪个单位负责。如果有了消息,我给你打电话。不过,你们也别把希望全都放在联合工业大学上,我三哥要是真想去正规大学进修,可以考虑一下其他工业学院。”
见她痛快应承了,黄黎也神色放松地点点头。
叶家兄妹的感情确实不错,兄弟姐妹之间能相互扶持,总比那些拖后腿的强。
叶满枝愿意在她三哥的事情上帮忙,黄黎心里还是承情的。
她踯躅片刻,斟酌着开口:“来芽,你以后就一直留在机关里工作了吗?”
“对啊,不在机关工作,还能在哪工作?国家把我分配来了工业厅,我这不是服从分配嘛。”
黄黎状似不经意地建议:“你当初在街道办工作的时候,其实表现挺好的,不是还在街道办过工厂和农场吗?我觉得你去业务部门工作,才能充分发挥你的才干。”
叶满枝被她说得一头雾水,总觉得她今天有点神神叨叨的。
正疑惑的时候,黄大仙又开始暗戳戳嘀咕了。
【现在看来大衙门确实挺好的,可是过上几年再看,这种单位还真说不清前途如何,与其临阵慌神,不如早做打算。】
黄黎对省里那些单位的情况知之甚少,含含糊糊地给小姑子提了醒,算是投桃报李,就没有下文了。
因为她的这番提醒,叶满枝吃饭的时候一直心不在焉,在心里揣摩着她听到和看到的内容。
黄大仙曾经的战绩实在卓著,几次三番全都应验了。
而且她从前几乎没给自己提醒过什么事,哪怕是口粮紧张的这几年,也只是随口说句应该提前存点粮食,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因此,这次被黄大仙直接出言提醒,让叶满枝心里莫名有些焦虑。
她胡乱琢磨到半夜,次日早起时,便有些没精神。
吴峥嵘在她额头上试了试,问她怎么了。
她心里还没理清思绪,只能摇摇头,重新收拾好心情去单位上班。
然而,有些事情真是好的不灵坏的灵。
她昨天刚祈祷过,关停那些小工厂的工作,可千万别落到夏竹筠头上,今天厅里就公布了消息。
即日起,半年之内,即将关闭由非工业部门开办的,生产重复、与大厂争夺原料的小型工厂。
而牵头负责这项工作的副厅长,正是夏竹筠!
夏竹筠听到消息时表现得很平静,显然,罗厅长已经与她私下交流过了。
但这种动人蛋糕的工作,似乎真的没什么人愿意跟她一起干。
党委办公室下达了通知以后,一整天的时间里,竟然一个来跟夏竹筠汇报工作的人都没有。
像是生怕被领导抓了壮丁一般。
叶满枝坐在自己的秘书室里,一会儿想着黄大仙的提醒,一会儿又寻思夏竹筠面临的危局。
可是,听从黄大仙的建议去业务部门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她年纪轻,在工业厅工作的时间短,又没领导过处室、科室的工作。厅里为省纺织工业公司和皮革工业公司这类行业公司选拔负责人的时候,根本不会考虑到她头上。
若是没点特别的机遇,就只能在厅机关里呆着。
她在办公桌后面权衡了一下午,临近下班时,眼见真的没人来找夏竹筠汇报工作,她索性站起身,主动敲门走进了办公室。
“领导,咱们这次整改关停工厂的工作,不是成立了领导小组嘛,小组办公室是不是还没人负责日常工作啊?要不您让我当个办公室主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