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孟光辞官

延熙八年十月,大司马蒋琬病故之后,刘禅也亲自上门致祭。

十一月,吴太后也于宫中薨逝。

一下子皇家和朝廷重臣,一下子都离世,让蜀汉朝廷有些人心不定。

不久,刘禅正式召大将军费祎还朝,全面接掌朝政。与此同时,前将军胡济也恰好从汉中归来述职,费祎与他素来投契,于是也设酒款待。

“眼下大司马病逝,一个国家的重担可就在大将军你身上了。”胡济说道,“若有胡某需要协助的,只管说便是。”

费祎的确有个问题,于是也赶紧问道:“伟度,我想着,这几年,咱们大汉对外战争不算少,眼下大司马病逝,人心不稳,我意暂且偃武修文,不知伟度以为如何?”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胡济喝了口酒,说道,“张弛有度乃历来作战的准则,眼下的局势,歇息两年,养息民力,并无不可。”

“我想让姜维从牛头山撤回来……”,蒋琬放下了酒杯,问出了真正的目的。

“这……这是为何?”,胡济眉头一皱,赶紧问道,“牛头山前出武都,切入陇西,眼下魏军重兵又不在雍凉二州,我军在此只要站稳脚跟,便可以徐图进取,为何要撤军?”

“牛头山绵延数十里,要驻兵就不能少于一万人,这后续的粮草供应,修筑城寨的民夫都需要长途跋涉,这些都太过于耗损民力了。”,费祎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胡济摇头道:“若是我大汉只满足于西川之地,大将军的想法没有问题,但若是要图谋陇西,北定中原,这些布置都是必不可少的。”,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大将军,我大汉眼下以小博大,不可保守安逸啊!”

费祎见胡济并不赞同他的观点,心中也有些不喜,语气也冷淡了下来:“伟度如何不能理解我的深意?眼下太后新丧,大司马又去世了,人心不稳,若是再兴刀兵,是为不祥之兆。”

胡济见费祎固执己见,也叹了口气:“文伟执意如此,不妨上奏陛下便是,如何要拉着我胡某一起?”

费祎也不再说话,知道胡济也不会与他一道了,便岔开了话题。

同一时间,南安公主府也来了一个客人。

“老臣见过公主殿下!”,年迈的孟光朝着刘雁就准备行礼,但却被刘雁扶住了。

“老司农万不可如此!”,刘雁笑着扶他坐下,随即也微微行了一个晚辈的礼仪,“您是思远的老师,按照道理,本宫应该给您行一个晚辈的礼仪才是。”

孟光笑了笑没有拒绝,随即道:“公主殿下如此敬贤,不愧是陛下的爱女,不知思远什么时候回来?”

“今日尚书台事务繁杂,想来要晚一些回来,老司农可在此安坐品茶,本宫已经派人去召他回来了。”,刘雁稍稍解释了一下,然后又问道,“老司农今日前来,可是有什么大事要嘱咐他?”

“确有要事,老夫已经向陛下辞官,准备回家读书养老。”

“啊?”,刘雁一惊,“怎么这么突然,老司农为国效力多年,如何要突然离去?”

“唉,老了,有些力不从心了,八十多了呀。”,孟光笑了笑,“殿下这位夫君可是老夫收过的一个最好的学生,没有之一。好了,公主殿下您赶紧休息去吧,不用管我这个老头子,我在这儿等他回来便是。”

刘雁点点头,她清楚有些话,孟光也是要单独说给诸葛瞻听得,于是吩咐一旁两个仆役:“侯爷回来之前,你们照顾好老司农,他有什么需要,都要满足!”

“是!殿下!”

吩咐完之后,刘雁于是告退,孟光也沉默了下来,只是专心的品茶等待。

等到半个时辰之后,诸葛瞻匆匆赶了回来,一进来就看到了一脸淡然的孟光,于是行礼道:“老师!”

“思远,回来了。”,孟光笑了笑,“来,坐!有事与你说。”

诸葛瞻点点头,看向一旁的几个仆役和侍女,说道:“你们先下去吧,本侯与老司农有要事商谈。”

等到几个人退了下去,诸葛瞻也立刻坐下来就开口发问:“老师,尚书台那边也收到您的上书了,为何要辞去大司农的职务啊。”

“怎么,老夫八十多岁,还不能退下来享受享受啊?”,孟光打趣道,没有之前与他见面时的严肃和板正。

“老师!”,诸葛瞻皱了皱眉,“您可不是爱享受的人,或者,您绝不会因为这种原因而辞去大司农的职务,能不能跟学生我说一下实话吗?”

“费文伟正式主政了,我这个老头子跟他素来就不是很投契,自然还是主动走了比较好,不然哪一天给人赶走了,不是给自己招不痛快?”,孟光依然笑了笑。

诸葛瞻这会儿也想起来前世的事情,孟光的确是在费祎主政之后,因为政见不合而被罢官了,这一世倒是更利索,直接主动辞职了可还行。

“老师,这何必呢?大将军未必就会……”

“你可知今天胡伟度回来之后,就被费文伟拉去饮酒聚餐了?”,孟光喝了口茶,又抛出来一个信息。

“这……”,诸葛瞻心中一惊,随即又问道:“老师这是何意?”

孟光也是直接挑明:“你与费文伟交往已久,当知道,他可是一直主张偃武修文,胡济在汉中协助王平执掌军务,又与费文伟私交甚好,文伟拉他自然是想着,推行自己的主张,这一点,你不会想不到吧?”

诸葛瞻一下子有些沉默,也无法反驳,依照他们这位大将军的脾气,也的确会如此,蒋琬病故之前也与他特地强调了这点。

“老师放心,若是大将军真有上书偃武修文的主张,学生自有应对之策。”。诸葛瞻心中也有自己的一套主张和说辞,要是在朝堂之上进行辩论,他也是不怕的。

“你如此说,我自然放心。”,孟光点点头,随后说道,“不过,之前几年老夫执掌农事,也有些见解,你姑且听一听。”

“老师请说。”

“蜀中富饶,非其他地方可比,故而物产丰富,所以在蜀地,无论如何,老百姓还是饿不死的,也容易积攒家底。”,孟光说道,“可武都、阴平那一块确实稍显贫瘠,眼下虽有屯田,但日后若是再有羌汉流民进入,只怕会难以为继啊。”

“老师的意思是……”

“田土制度,需要革新,思远,你以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