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4章 基因编辑技术

张渊杰在实验室中,看着最近一次实验的结果。·x\4/0\0?t!x·t*.?c`o,m′

紧绷的神经终于是松弛下来,脸上也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总算是取得一些成果了……”

在腾达医药成立的时候,张渊杰就第一批加入到了腾达医药当中。

不过这不代表他的研究,是从腾达医药成立开始的。

事实上他的研究,在十几年前就开始了。

只是十几年来,他的研究进度不如人意。

发表过几篇有学术价值的论文,但是这些有学术价值的论文不能转化为金钱价值。

只因他研究的方向,是基因检测与编辑技术。

这个方向的难度,是非常非常大的。

人体的基因,一直都是人体最神秘的存在。

它的本质,是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rna所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这是现代生物学对于基因的定义。

这么一个简单的东西,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

人体的一切疾病,都与基因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张渊杰认为,只要能够攻克人体的基因难题,就可以攻克世界上所有的疾病。

是的,没听错。

是所有。

当然,这是年轻时张渊杰的想法。*s¨i¨l/u?x_s?w·./c?o\m~

当时的他还很不成熟,是一名产科医生。

在产科,他见到过很多具备相当大争议的问题。

最大的,就是一个有问题的孩子,到底该不该生出来。

站在医生的角度,张渊杰不建议任何一个家庭生一个有问题的孩子。

视力问题、听力问题、肢体障碍、甚至是智力障碍。

这些孩子从出生起,就要比其他的孩子活下来更困难。

普通的家庭,也承担不起后续的治疗费用。

即便是勉强承担了,对他们后续的生活质量水平,都会有巨大的影响。

但是站在父母的角度。

很多母亲在孕激素的作用下,会让母亲不舍得孩子的离开。

父亲也会因为与母亲的感情与责任,选择承担。

打掉还是不打掉,一直都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的话题。

于是年轻的张渊杰想到了基因编辑技术,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既然产检发现了孩子的问题,直接用基因编辑技术提前解决不就好了?

这样一来,直接解决了这个难题。

于是张渊杰开始了转行。

从一名产科医生,变成了基因技术的专家。

后来张渊杰逐渐意识到自己年轻时想法的不靠谱。

有些疾病,不是基因技术能解决的。>!ˉ如t文¥#网]a °!?追¢最<新′>·章~|节??°

那不是医学问题,而是经济问题。

但张渊杰还是觉得基因技术非常有意义。

不过这项技术实在是太难了。

即便在千禧年的时候,人类就已经绘制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

却还是无法破解基因的秘密。

人体的两万多个基因,就像是一坨屎山代码。

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最多就是将代码给人看。

可那又能怎样?

看了就能懂吗?

全世界研究基因技术的专家凑一块,在人体的屎山代码面前,就像是一个初出茅庐的业余程序员。

看不懂,根本看不懂。

而且就算是看懂了,也不意味着就能修改。

继续用编程与代码来打比方的话,他们还没完全掌握编程工具呢!

况且就算掌握了编程工具,也不能随意地修改。

屎山代码难以修改的地方就在于缺少注释。

很多条代码看似平平无奇,只是最常见的代码。

但是删除或者修改之后,可能会引起整个程序的崩溃。

于是新来的程序员为了避免发生意外,只能选择放着不管。

毕竟放着不管,最多也只是更吃设备的性能。

要是突发奇想想要优化代码,导致整个程序崩溃。

那影响可就大了。

人体更是如此。

谁知道修改一下基因,会不会引起人体出现其他的问题?

难度大、风险大,导致研究这个方向的医学专家很少。

张渊杰作为这个方向的专家,总觉得自己是蜀中无大将之后的廖化。

好在自己研究了这个方向十几年。

加入腾达医药之后,又得到了来自腾达资金支持。

还通过腾达的关系,加深了与许多医院的合作。

不得不说,在腾达办事就是方便。

在最近,终于取得了一定的

成果——通过基因编辑技术预防糖尿病。

是的,只是预防。

了解过糖尿病的都知道,糖尿病是无法治愈的。

药物控制也好,饮食控制也好,经常锻炼也好,都只是控制血糖不升高。

虽然有研究显示,部分糖尿病前期的病人逆转成功恢复正常。

但是请注意,这里的用词是“逆转”而非“治愈”。

只是血糖恢复到了正常的水准,但是胰岛功能并没有恢复。

还是需要患者用强大的自制力管住嘴、迈开腿。

这是其一。

其二,糖尿病具有家族聚集性。

从名字上就能听得出来,这个性质是指一家人会共同得病。

家里的长辈得了糖尿病,那么这个家里的晚辈也很容易得糖尿病。

一方面是因为晚辈在成长的时候,容易与长辈的饮食习惯趋同。

而长辈的糖尿病,往往又和不好的饮食习惯有关。

继承了长辈的这种饮食习惯,得糖尿病的概率自然要高一些。

其次就是基因的问题了。

基因具有遗传性,这一点是医学界乃至全人类的共识。

孩子会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长得像,就是因为继承了长辈们的基因。

长相是基因的表现形式,疾病也是。

正因为糖尿病的无法治愈与遗传学,目前对于糖尿病只能做预防。

如今的张渊杰带着自己的团队,已经研究明白了糖尿病在基因层面上的一些问题。

可以通过靶向药物,消除糖尿病在基因中的易感性。

简而言之,就是预防。

预防的对象,就是家里有糖尿病人的普通人患病。

张渊杰放下实验报告,打开一份新的文件填写起来。

这是一份追加预算的申请书。

他希望能让腾达医药增加预算,进一步地研究基因编辑技术和糖尿病。

说不定他就能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攻克现代医学公认无法治愈的糖尿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