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兵自重纵横小秦王

第600章 对于皇帝来说,忠臣要用,奸臣也要用

朱元璋靠在龙椅上,微微眯起双眼,目光中透着一丝感慨。

“咱只是感慨倘若胡惟庸能晚些时候死去,老三的处境或许会比现在好上许多。

有些事情身为皇帝,爹不便亲自出面,也无法按照那常规的程序去处理。”

朱标静静站在一旁微微颔首,虽然他的脸上露出疑惑之色,却并未打断。

朱元璋顿了顿,继续开口说道:“那些奸臣,往往愿意为了满足咱的需求,去做那些有悖道德伦理与律法的‘脏活’。

在某些特殊的情形之下,他们所具备的特殊才能与手段,的确能够为爹解决一些极为棘手的难题。

就拿修建应天府城墙和打造铁甲舰队之事来说吧,倘若胡惟庸尚在人世,那些阻碍与麻烦大可以交予他去处理。

待到事成之后,再取胡惟庸的项上人头以安抚民心便是。

如此一来,他也算死得其所了!

毕竟这世间之事,哪有那么多的是非对错,不过是权衡利弊罢了。”

对于此时的朱标而言,朱元璋的这番话犹如一团迷雾,深奥得令他难以捉摸。

甚至与朱标长久以来所秉持的认知大相径庭。

他的内心陷入了极度的挣扎之中,一方面是对父亲的敬重与顺从,那是多年来的父子之情和君臣之礼。

另一方面则是自己坚守多年的正义与道德底线,那是朱标心中的信仰。

此时他咬了咬牙,心中一横说道:“爹,儿臣斗胆,有不同的见解想与您说说。”

朱元璋微微挑眉看向朱标,似是有些意外,却也未阻止。

朱标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此前儿臣与三弟探讨‘胡惟庸之死’时,三弟曾说过一番话。

儿臣今日斗胆,愿与爹一同斟酌。

他说所谓忠奸,实则不过是在皇帝利益、朝廷利益以及百姓利益这三者之间做出抉择罢了。

这三种利益相互交织,时而共同点多些,时而又少一些。

此时臣子们便不得不做出选择,究竟以谁的利益作为首要考量。

但凡忠臣基本都是以朝廷和百姓的利益为先,皇帝的利益次之。

至于皇帝的情绪,他们往往并不放在心上。

而奸臣则恰恰相反,他们大多以皇帝的利益为先。

尤其是皇帝的情绪,更是被他们置于首位。

至于其他人的想法与利益,统统都要往后排。

那布衣百姓的生死安危,在他们眼中,更是不值一提。

因此即便任用奸臣在短期内或许能够稳固统治,但长此以往必定会激起民怨。

古人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昔日唐太宗的这番话,可谓字字珠玑。

还望父皇能以史为鉴,切莫重蹈前人的覆辙啊!

儿臣实在不愿看到百姓受苦,更不愿看到大明的江山社稷因此陷入动荡。”

朱元璋听着朱标这番毫不退让的话语,心中的怒火瞬间腾起。

他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嚯”地站起身来。

此时朱元璋的脸色陡然阴沉下来,眼中闪过一丝凌厉的光芒。

他怒喝道:“标儿,你如今已近而立之年,怎么看问题还是如此幼稚,如此不成熟?

常言道,有其父必有其子。

照你这般下去,咱还不如将雄英接到宫里来抚养。

好好调教一番,免得日后也像你这般优柔寡断!”

朱标心中一紧,脸色微微一白。

对于父亲提及儿子,他心中满是复杂情绪。

在这封建王朝的后宫之中,做女子本就艰难,而他的太子妃常氏更是不易。

常氏不仅要操持内宫诸事,恪守妇德,而且还要肩负起生儿育女的重任。

自洪武七年十月诞下朱雄英,到洪武十一年十一月朱允熥出生。

短短四年时光,常氏便为朱标接连生下了两儿两女。

即便如此朱标心中最疼爱的,依旧是那嫡长子朱雄英。

此刻听到朱元璋竟要将自己视若珍宝的儿子接进宫去抚养,朱标只觉心中一阵剧痛,仿佛有人要硬生生地挖走他的心肝。

他的眼神中满是不舍与坚决,那是一位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眷恋与守护。

于是朱标立刻不假思索地说道:“爹,儿臣有一事始终未曾向您禀报,还望您能恕罪。”

朱元璋见状脸上的神色稍稍缓和,缓缓坐回龙椅。

他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

“你我父子之间,何须如此见外?

莫不是最近雄英的学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你想向爹炫耀一番?”

朱标闻言脸上顿时露出极为为难的神情,他支支吾吾,话语也变得吞吞吐吐起来。

“其实……其实是雄英近日偶感风寒,儿臣已请御医诊治过了。

所幸并无大碍,还望父皇不必忧心。”

他心中暗自祈祷,希望父亲能够相信自己的这番说辞。

更期盼着儿子朱雄英能够早日康复,平安无恙。

朱元璋眉头微微一皱,眼中闪过一丝担忧,语气却依旧沉稳。

“既已请了御医,那便好。

你要好好照料着,莫要让孩子遭罪。”

朱标连忙拱手应道:“儿臣省得。”

朱标这边与朱元璋的谈话暂告一段落,而在这皇宫之外的洪武军事学院里,宋焱章的故事正悄然上演。

宋焱章出身寒门,家中一贫如洗,却难掩其对兵法的痴迷。

那狭小的屋子里,昏黄的油灯下,常常能看到他如饥似渴地研读兵书的身影。

宋焱章常常一读就是一夜,困了便用凉水洗把脸,然后继续沉浸在那充满智慧的兵书世界里。

凭借着超乎常人的天赋与坚持不懈的努力,宋焱章终于得以踏入洪武军事学院的大门。

然而在学院里面,他却常因出身低微而遭人轻视。

那些富家子弟常常对他投以不屑的目光,私下里还对宋焱章指指点点。

可他并未因此而气馁,反而更加发愤图强,一心钻研兵法。

曾有几位家境优越的学员联合起来,故意在学院的集体训练中给宋焱章使绊子。

他们把最繁重且危险的任务部分丢给宋焱章,还在一旁冷嘲热讽:“宋焱章,就凭你这穷酸样,也配和我们一起训练?

这些活儿你要是干不好,可别连累到我们。”

宋焱章没有声张,也没有去和那些学员正面冲突,而是选择接受了任务。

他冷静地看了看周围同样出身一般、愿意配合自己的学员,面色凝重的说道:“大家听着,咱们虽出身不如他们,可咱有的是本事。

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合理分工,定能完成这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