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造反呀,开局六个土匪大舅子江南山水
第776章 朕要铸造新钱
御花园中,杨一笑和重臣们终于开始商议国政。
处理完小辈的事情,人人感觉精神气爽,不但长舒一口气,而且连思路都宽了不少。
恰好此时已经煮熟了羊肉,君臣们就聚在一起边吃边谈,肉香四溢之中,一件一件国事渐渐商定。
杨一笑首先开口,语气微微感慨,道:“诸位,最艰难的时期总算熬过去了,不但雪灾有减退迹象,而且国库有庞大资金,因此,朕琢磨着有几件事情要办一下。”
“铸币!”
当杨一笑说出这两个字时,在场所有人先是微微一怔,紧跟着,人人神情变的振奋起来。
铸币,铸币啊!
大唐终于走到了这一步。
后世之人受到影视作品的影响,也许有不少人存在着一个误区,比如,认为古代王朝建立之后肯定会铸币。
其实不然!
一个王朝建立之初,基本上不会立马铸造钱币,而是沿用前朝,并不限制流通。
尤其是民间,由于皇权不下乡的缘故,竟然会存在好几个朝代之前的铜钱,并且这些铜钱在交易之时依旧可用。
究其原因,各个方面……
第一个因素是古代缺铜的缘故,所以铜钱在任何王朝都被认可,即便新朝建立之后铸造了法定货币,但是老百姓仍然可以使用旧钱,甚至,交税的时候衙门都不拒绝。
至于第二个因素,则是铸造技术和人力方面的限制……
关于这一点,想想就明白,满足一个国家的货币流通乃是何等庞大数字,一个王朝在初期肯定无力满足整个国家的货币需求,故而,前朝的铜钱是一种补充。
这是很合理的治国策略,况且是历史真实存在的事实……
哪怕后世科技发达的时代,1949开国之后也曾这么做过,那时候我们虽然发行了【人民的币】,但是民间还是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铜币和银元,尤其是民国时期铸造的银元,直到我们五十年代末期才逐渐稀少。
由此可以看出,一国钱币全部替换是何等漫长的过程,就连后世都要慢慢的干,更遑论是古代的各个王朝。
【如果感兴趣,朋友们可以去查查,宋代时期国力很富裕,铸币算是历朝历代第一,然而,宋代仍然流通几百年前的唐代五铢钱,甚至,民间流通保留量高达八成。这算作者科普,喜欢钱币历史的应该都知道,至于以前没听过的朋友,算是又学了一个小知识,敲黑板,记下来去给家里孩子教育啊……这段不算字数】
总之一句话,铸币乃一国之大政,王朝开启大量铸币,意味着根基开始牢固。
这便是重臣们听到杨一笑说要铸币全都振奋的原因。
铸币!
大唐终于走到这一步了!
从当初开国之时的小小地盘,所有州域加起来仅仅二十四个,到今天,终于到了国力可以铸币的高度。
唐青云忍不住开口,声音有着说不出的感慨,道:“数年之前,陛下开国,当时咱们掌握的地盘实在太小,为了颜面甚至要向南云和金国借用,说是借用,实则勒索,唉,宛如昨日啊……”
宋老生点点头,接过话茬道:“那时咱们所有人的眼睛血红,个个抱着一言不合就开打的念头,原因只有一个,必须增加六个州域才具备开国之土。”
“幸好,无论金国还是南云全都害怕咱们发疯,因此,这两方势力各自交给了咱们三个州域。”
“这六个州域入手,再加上原本的十八个州,勉强凑足二十四个,让开国那一段历史不至于在史书上变成笑话。”
“想想那一阵啊,咱们真是不折不扣的疯子,为了让陛下开国,根本不计后果。”
“那一次如果南云和金国不肯答应,而是联合起来同时对咱们开战,恐怕,咱们这些人有一半已经不在人世了。”
“幸运啊……”
“现在回头想想还感觉害怕!”
宋老生由衷感慨,喃喃道:“当时真是疯了,啥风险都敢冒。”
在场的重臣无不点头,纷纷赞同宋老生的说法,只有他们这些核心才能明白,当初同时勒索金国和南云是何等冒险的一步棋。
那时候杨氏虽然有十几万兵马,可无论经济还是底蕴全都不算好,真要是引发大战,很可能被打的消亡。
幸好成功了!
并且还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
铸币,现在连铸币都敢想了……
……
既然杨一笑提出铸币,便意味着帝王的决意。
况且这些重臣的心里也渴盼,因此全都开始了献言献策。
王乐相一直负责商业,因此第一个开口,道:“以老夫之见,第一次铸币可以稍微劣质一些,这么做不但能摊薄成本,而且有利于冲击旧币,由此再配合国朝制定律法进行限制,很快便可以大量的替换前朝钱币……”
老王说着微微一停,沉吟一下继续又道:“而如果铸币精良,民间百姓会舍不得花,甚至会出现大量不利于推广的例子,比如老百姓会拿旧钱向朝廷兑换新钱……”
说着又是一停,紧跟着再次开口:“大家都知道,我们汉家民族喜欢攒钱,无论贫穷还是富贵,攒点钱财就赶紧存起来,或是埋,或是藏,这样一来必然导致大量新币不能流通,也就意味着我们需要铸造更多用于流通的钱。”
“总之一句话,初铸可劣质!”
“纵观历朝历代,第一次铸币都是这么干的!”
老王说完自己的见解,拱手向杨一笑正式进谏,道:“微臣启奏陛下,我朝首次当铸劣质钱。”
重臣们纷纷点头,都认为老王说的有理,毕竟老王一向负责杨氏的商业,乃是众人之中最了解财货的人物。
“赞同!”
“附议!”
“可行!”
大家个个出声,附和老王进谏。
然而,杨一笑却缓缓的摇了摇头……
他语气郑重道:“在朕看来,不可如此,反而朕认为应该反其道行之,大唐的铸币要比任何旧币都精良。”
“前朝钱币,仍然沿用,新铸之钱,慢慢替换,自古以来都如此,咱们改变不了这个习惯。”
“就比如现在,市面上流通的铜钱非常繁杂,不但有云朝一百多年的铸币,而且还有更前面朝代的遗留。”
“朕有时候给小虎头他们零花的时候,发现一串铜钱之中甚至有着几百年前的隋唐五铢钱……”
“由此让朕意识到,钱币替换是个很漫长的过程,也许要三五百年之后,整个天下才是大唐钱币的天下。”
“而朕,不愿意接受这种情况。”
杨一笑说着,放下手中的羊肉,他缓缓起身,目光闪烁深邃。
“货币之统一,国家之根基,当整个天下全都使用同一个王朝的货币之时,意味着这个王朝的影响会深入到每一个百姓的日常。”
“这是最大的民心,是古往今来任何帝王都渴望达成的壮举。”
“朕也一样,也想达成。”
杨一笑微微吐出一口气,目光看向今日进宫的所有重臣。
他语气明显肃然,有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沉声道:“关于开启铸币这件事,朕不打算采纳大家的谏言,朕有一份思虑良久的全盘计划,现在说给大家听一听其中的章程。”
“首先,钱币命名……”
“朕虽然是开国之帝,但却盼着大唐囊括四海,因这一份雄心壮志,故而朕不沿袭过往朝代的旧历!”
“以前那些皇帝,铸币都用自己年号……”
“朕不学他们,朕要用国号!”
“大唐,通宝!这就是朕给我朝铸钱的命名,以后无论哪一代的子孙都要沿用。”
“诸位应该能听明白吧,朕说的是子孙后代都这么干,无论大唐皇权传承多少代,每一代帝王的铸币都一样。”
“就叫大唐通宝……”
……
杨一笑今天不打算让重臣们参与讨论,因为他要按照后世人的思维定下这件事。
所有,他毫无停滞的继续往下说……
“此前咱们印发过杨氏宝钞,在使用期间发现了诸多问题,比如,小面额没有意义!”
“诸位,纸张不比铜钱,很容易受到磨损啊!”
杨一笑叹了口气,给大家讲解最基本常识:“小面额宝钞流通较快,交易次数一旦多了必然磨损,故而,当初发现小额是个错误。”
“户部这几年的奏疏之中,经常提到相关的问题,比如老百姓手里的宝钞残破,导致交易之时不被人接受,而如果想要拿到衙门兑换新钞,却被告知大唐并没有补发新的宝钞。”
“于是,百姓嚎啕大哭……”
“甚至,回家之后对大唐咒骂!”
“原因很简单,全家苦心积攒的财富消失了,宝钞磨损,让全家受害。”
杨一笑说到这里,忍不住又叹了口气,道:“这不是一两个例子,而是大量的情况存在,当初咱们印发的几百万贯小面额宝钞,现如今已经坑害了很多很多百姓。”
“究其原因,纸张问题,耐磨性无法和铜钱相比,所以宝钞注定了不适合基础流通。”
“但是……”
杨一笑说到这最后这两个字,语气明显加重了许多,郑重道:“小额宝钞有问题,大额宝钞却不是,当交易规模超过一定程度时,宝钞的意义又比铜钱有利太多。”
“因此,朕决定,大唐开启铸币的同时,宝钞也同时开启印发,只不过,这次只印大额的。”
“并且关于宝钞的最大用途,咱们君臣早就已经探讨过很多次,这玩意是莫大的杀招,是掠夺别家势力的手段,因此,宝钞必须继续推行。”
……
【第一更送上,山水继续去写,想必大家看出来了,杨一笑又要玩后世的手段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