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七章 开始攻击
白素堂站在城楼之巅,目光如鹰隼般锐利,紧紧锁定着城外的乾军。然而,北门外的乾军却仿佛静止了一般,只是默默地伫立,每一双眼睛都如同寒芒般,狠狠地盯着城墙上的守军。
“真是奇怪,他们为何迟迟不发起进攻?究竟在等什么?”乾军的按兵不动让白素堂心中愈发忐忑,他隐隐感觉到一股不祥的预感在心头萦绕。
猛然间,他仿佛想到了什么关键之处,大声呼喊道:“传令兵何在?”
“末将在。”传令兵应声而出。
“速去各门探查,务必摸清乾军的兵力部署。探明之后,即刻回来禀报!”白素堂的语气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决断。
“遵命。”传令兵领命而去。
就在这时,“轰轰……”两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骤然响起,仿佛惊雷在天际炸响,回音在空中久久回荡。
白素堂微微一愣,连忙问道:“炮声是从哪个方向传来的?”
“将军,好像是西边传来的炮声。”一名士兵回答道。
“不对,我怎么感觉是从南边传来的?”白素堂眉头紧锁,心中充满了疑惑。
众人正自迷惑不解之际,“轰轰……”又传来两声更加猛烈的炮声。
“没错,炮声确实来自西门。”此时,所有人异口同声地确认道。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名斥候匆匆赶来,神色异常紧张地报告道:“将军,乾军开始行动了!他们正向西门发起猛烈的攻势,大炮已经开始猛烈轰击!”
“西门校尉是干什么吃的?刚才为何不向我及时禀报?”白素堂怒喝道,随即厉声命令道:“宋毅,速速向西门增派两个营的兵力!”
“是。”参将宋毅闻言,立刻疾步而去。
“西门的火炮威力不足,乾军真是会挑软柿子捏。”有人在一旁小声嘀咕道。
白素堂闻言,心中骤然一凛,心脏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攥住,一种不祥的预感愈发强烈:“糟糕,西门危险!”
“来人,从各门抽调两门大炮,防守西门!”
……白沙河北岸,延展着一片广袤无垠的芦苇荡,在这初春时节,枯黄的叶子与新抽出的嫩绿交织在一起,随风轻轻摇曳,犹如一幅层次丰富的画卷,波光粼粼的水面在阳光下反射出柔和而迷人的光泽。芦苇杆依旧挺拔修长,尽管叶片因季节的更迭而显得半枯半荣,却仍轻盈地随风摆动,发出沙沙的声响。
这片芦苇荡便是绝佳的隐蔽之地,六万乾军正悄无声息地隐匿于此,他们身着暗色战甲,宛如一群潜伏的猎豹,耐心等待着那决定性的出击时刻。面容坚毅,眼神中闪烁着必胜的光芒,他们在芦苇的掩映下,几乎与周遭环境融为一体,难以被外界察觉。
对岸的燕军斥候正严阵以待,负责警戒。然而,他们对即将逼近的危险浑然不觉。这些斥候身披轻便铠甲,背负着弩箭,目光锐利地巡视着河面,也留意到北岸那片看似平静却暗藏危机的芦苇荡,但没有发现任何可疑之处。
……
“大将军,水位似乎毫无动静,咱们不知何时才能等到可以顺利趟过河水的一刻。”余乐低声呢喃,言语间流露出一丝焦急,他身旁,汉水军都统皇甫瑞与副都统孟桂岭也凝神倾听,面露同样关切的神色。
宇文恪神色淡然,目光深邃,扫视了一圈周围,缓缓说道:“没那么快的。耐心点吧,年轻人。若想赢得这场战争,便需拥有超乎常人的耐心。咱们要像草原上的狼,狩猎前能潜伏数日,忍饥挨饿还得不动声色,只待最佳时机,将猎物一击毙命。”
孟桂岭附和道:“大将军,所言极是。”
皇甫瑞也淡然笑道:“真正的勇士,不在于力能扛鼎,而在于心能定海。耐心与智慧,往往比锋利的刀刃更能决定胜负。告诉将士们,保持警惕,养精蓄锐,我们等待的,不仅是水位的下降,更是那一刻,让敌人措手不及的绝佳机会。”
宇文恪轻笑道:“皇甫将军,深谙用兵之道啊。不过,我们还要明白,战争不仅是耐心的较量,更是对时机精准把握的艺术。正如草原之狼,它们不仅懂得潜伏,更懂得如何利用风的方向、猎物的习性,来
策划一场完美的狩猎。我们亦是如此,要观察天象,洞悉敌情,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将优势最大化。”
他目光转向余乐,语气中带着一丝期许:“余乐,你虽年轻,但也足智多谋,只是缺乏磨砺。记住,每一次等待都是对意志的磨砺,每一次观察都是对智慧的积累。当你能够像草原之狼一样,既能潜伏隐忍,又能敏锐捕捉战机,那你便真正成长为了一名出色的将领。”
余乐闻言,轻声说道:“大将军教诲,余乐铭记于心。”
皇甫瑞与孟桂岭相视一笑。
随着夜幕降临,芦苇荡中一片寂静,只有偶尔传来的虫鸣与水波轻拍岸边的声音。乾军将士们,在大将军和几位都统一起潜伏下,不仅没有丝毫懈怠,反而更加坚定了必胜的信念。
……
“轰轰……”铁山城西门外的两门“奋勇无敌将军大炮”炮口继续喷着火苗,每一声轰鸣,都震颤着大地,撕裂着空气。
燕军被这两门火炮压制地死死的,城墙上的防御被毁之十之七八,炮台上的重型火炮,在乾军的炮火覆盖下,或被直接命中炸成碎片,或轰然倒塌,滚落一地。那些躲在箭垛后的士兵,面对“奋勇无敌将军大炮”的轰击,显得如此渺小与无助。炮弹将坚硬的条石瞬间摧毁,箭垛轰然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