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山南国

第326章山南国

同治八年六月十七,乱匪“总统兵马大元帅”杜文秀受封“山南王”,接受了邵全忠的招安。

清廷建立山南国,裂土九万平方公里,封给杜文秀,命杜文秀即刻就任,为国屏藩。

雪区是有个山南县的,但跟新建的山南国并无关系。山南国这个“山”,指的是喜马拉雅山。

喜马拉雅山南麓,是印度洋热带海洋气候区的最北端,水利资源丰富,土地富饶,乃是雪区小江南。

后世这里天竺移民七十多万,经多年繁衍,人口达到一百四十万,平均每平方公里也才十六个人。

邵全忠的手笔比天竺人还大,一次移民了一百万人过去,为国镇守这块因为高原、高山阻隔,难以实控的土地。

邵全忠隔着锅台上炕,顶着钦差的名头,去干预云贵总督麾下的事情,就是看中了杜文秀团伙的组织度。

杜文秀在占领区设立官员,实行统治达十四年,政令畅通,俨然一副小官府的姿态。那么整体搬迁过去,马上就能抱团牢牢占住那块地盘。

大理乱匪官府的效率果然很高,杜文秀一声令下,所属各地军队、官吏、阿浑一齐出动,马上组织所有麾下乱民,携带家资,开始了邵全忠组织的又一次人口大迁徙。

二十万乱匪携家带口,乱民总数达到一百万人,推着小车,带着家当,立即开始了比马占鳌远征圣地规模还大的移民行动。

一百万人的迁徙不是一波走的,大理附近的最先得到通知,第一批出发。随着远近不同,移民次第出动,队伍绵延数百里。

清廷发布了小皇帝的特赦令,追随乱匪造反的其他老百姓,全部赦免,留在了当地继续当顺民。包括本地原来的汉、白、彝、纳西、傣、僳僳、景颇各族老百姓。

这一次迁徙完成,云贵境内跟陕甘一样,乱民基本就没了,此长治久安之策。

至于他们迁徙的目的地,那可是东天竺,信仰跟他们基本一样,邻居还能和睦点是吧

要从地图上看,大理和新鲜出炉的山南国直线距离很近,但却不能这么走过去,一百万移民穿越横断山脉是不可实现的。

长达数百里的移民队伍绕了个大大的圈子,向东直奔广西,在百色附近入珠江水系,乘船到达广州,入住珠江口为他们准备好的移民营。

再由南洋水师护卫,乘运输舰绕道马六甲海峡,经印度洋到达吉大港。

距离达到一万四千里,跟马占鳌去圣地的行程距离差不多。

不过他们的行程可轻松多了,不用在严冬里穿越戈壁沙漠,不用一路讹粮食,沿途由官府供应吃喝、运输船只,大部分行程在海上。

官府提供吃喝吃亏了么他们要是不被招安,历史上又打了四年仗才被剿灭,双方几十万大军打四年的消耗和对领地的霍霍,拿出零头就足够这点差旅伙食费了。

更别说恢复战后千疮百孔的经济要投入多少,邵全忠天马行空的主意绝对起到了多方共赢的结果。

邵全忠跟赫德签的《清英海陵协定》,在东天竺要到了一条铁路线,谁去镇守谁修铁路都需要朝廷钱。

要是派普通移民和军队去,光是移民费用就是天量的,还要承担常年驻军的费用。

这些造反的罪民不用给移民费啊,出运输费和路上的粮食就行了。

朝廷甚至不给这些护路军发武器,就用他们造反时候落后的火绳枪、大刀长矛弓箭。他们又不是去跟英军作战的,需要对付的是东天竺本地想偷铁轨的窃贼而已。

反正邵全忠是不打算在东天竺跟英国冲突,修好铁路坐等大英帝国崩溃,那早着呢。

杜文秀这个藩王,有义务出劳役修筑孟铁,出兵当护路军保护孟铁沿线,精锐驻扎吉大港,护卫雪区的印度洋出海口,朝廷一个铜板都不。这是你藩国存在的意义啊,我白给你封王么以山南国养孟铁,这是这次建立藩国的原因啊。

修铁路朝廷要派人勘探、设计,运铁轨过去,但少了人力成本,能省一多半钱啊。

算上龙驹寨经西安、兰州、伊犁省、浩罕省一直到西域四藩的铁路,乱民们为华夏的铁路事业算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然劳役不是奴隶,孟铁的修建效率会大大降低。不过呢,本来这也不着急,慢慢修。

雪区内部的铁路更难,需要的时间更长。恐怕要经历跟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一样的波折,修个七八十年都有可能。

至于他们反叛脱离华夏邵全忠跟英国人可是盟友,从吉大港方向出兵收拾他们玩似的。

再说你反叛就能独立了么旁边就是世界第一列强英国人,你没有华夏背后支撑,还想自立英国人挥挥手就灭了你,杜文秀不是傻子的话就不会干这个事。

至于几十年后,跟内地的铁路修通,那就更是一点问题都没有了。

…………

同治八年六月二十五,邵全忠抵达广州,中途还在三门岛停靠,视察了施工中的三门岛军事基地。

他人在海上,还没到广州,胳膊伸得老长,以两广总督的身份,帮云贵总督解决了占据云南一半领土的叛乱,替朝廷除掉了最后一块心腹大患。

朝廷表示,邵全忠真是太能折腾了。

要是没有邵全忠跟英国人合作,从吉大港方向派遣移民的路子,朝廷要派一百万移民翻越高原和喜马拉雅山实控山南地区,实在是太困难了,基本不可实现。

那块地虽然好,眼巴巴看着开发不了啊。

都空多少年了一般人都不知道华夏有这块宝地。封出去个藩国就是一道命令的事,不钱办大事的典范啊。

邵全忠到现在也没造反,还帮朝廷除去了最后一个大反贼,还一直为我大清开疆拓土。

就是文祥,也得承认,邵全忠虽然是权臣,但对我大清忠不可言。

话说当年文祥还是云南提督的时候,朝廷派他第一次西征杜文秀,就大败而归。损兵折将,虚耗国孥。

人家邵全忠就派了一个说客,杜文秀乖乖领着所有乱民搬走了,不服不行。

两广总督府衙门曾设在肇庆一百多年,现在搬到了广州府,在现代的越秀区越华路116号。

三个营的近卫军在总督府四周驻扎,已恭候多时。他们是在汉堡与邵全忠分开,随邓世昌临时护卫舰队,护卫普援归国的。

随着邵全忠的到达,四营汇聚,邵全忠的近卫部队又恢复到了一个旅的规模。

新任大秘伊莎贝尔和王嬷嬷指挥警卫排士兵,打扫布置房间,接洽电报房,忙得不可开交,第一步先把书房布置好。

邵全忠在书桌后的太师椅上刚坐下,端起沏好的红茶,伊莎贝尔来报,“刘永福求见,已经在广州等你十几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