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平衡之道
既然自已想不到好的办法,那就请教别人呗,偏偏他还不能跟大明土著商量。
光跟朱标商量,也没商量出什么有用的东西。
朱标也不敢大刀阔斧地改革。
朱吾适这个现代人,虽然脑子不一定多聪明,但是想问题的角度跟大明土著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朱吾适坐在龙椅上,组织了一下语言。
“我是这么想的,首先呢,传统科举制度肯定是要改革的,但是不能改得太狠,不然读书人接受不了,直接撂挑子不干了。
改革的话,减少四书五经的比重,增加考生实际治理能力。
例如财政管理,水利工程,军事战略以及农业。
反正大明已经很久没有科举了,干脆早点儿把这个消息传出去,让志在科举的读书人从现在就开始改变。
这个影响应该不算大,毕竟四书五经又不是废弃了。
而且考核考生的治理能力名正言顺,谁也挑不出理。
这个改革段时间内效果不算大,但是长期来看的话,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只要推行个几十年,大明以后能通过科举考试的人,起码在治理地方上比现在的读书人要强得多的。”
这一点朱元璋也想过,确实是个好办法,而且是个比较温和的好办法。不过是个长期工作。
大明初立,科举跟前朝有点儿改变很正常啊,谁也说不出什么。
如果几十上百年以后再改革,还真不好改了。就现在最合适。
“贤弟,你继续说。”
朱元璋给朱吾适倒了杯茶,期待他后面能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科举改革简单,如何防止文官一家独大,这才是重点。”
朱元璋深以为然,他看史书,大明中后期,自已的子孙明明是皇帝,活得却是一个比一个憋屈。
甚至都不得不扶持阉人跟文官对抗了。
看史书的时候,朱元璋都得带着足球或者篮球。
看到气愤的地方,就踢两脚或者拍两下,不然心里太难受,总想摔东西。
“贤弟啊,这个咱也想过,甚至都问过那个什么ds。咱看手机上说得就挺好的,就是不知道具体实施的话怎么样。”
朱吾适一口茶水直接喷了出来。
他是真的没想到,朱元璋都会用ds了。
他自已总是住在天上人间,那里没有网,自然也不能玩儿手机。
朱元璋比他方便,皇宫是有wi-fi的,朱元璋每天都会抽空去玩儿会儿手机。
“既然你都会用ds了,那还问我干啥啊。”
朱吾适不觉得自已能比ds更有办法,人家可是ai,有大数据做支持的,自已只有个不算特别聪明的脑袋,比不过ai啊。
“贤弟此言差矣,我看那个ds,多少还是有些呆板的,具体事物还是要具体分析的,它又没有来过咱大明,对大明不了解,想到的办法未必就全都合适嘛。所以还得贤弟你来啊。”
“没想到你老朱也会拍马屁了,行吧,那我就说说我的想法。
要想防止文官集团一家独大,首先就是要给他们制造对手出来。
外部的对手,自然是勋贵了。
如果文官集团政治军事一把抓了,皇帝说话跟放屁也没什么区别了吧。
当皇帝的,最好是先把军事抓在手里,文人只有笔杆子,关键时刻还能以力破局。
当然了,这个是下策,最好是让文官武官分庭抗礼,起码对文官也是一种约束。
反正就是增加一些武将的地位,让他们可以跟文官抗衡。
而且还是那种几百年后依旧能抗衡文官的地位。
而不是没有了战争武将就不重要了,没有话语权了。
这个我还没想到好办法。
另外就是给文官内部制造对立,防止他们铁板一块。
首先就是出身问题,传统读书人出身很固定,大部分都是世家大族,书香门第,极少部分出身寒门。就算是出身寒门,一般也会拜师什么的,最后大家还是自已人。
我现在主要想的就是这方面的事。
目前来说,我的想法是,士农工商都可以当官。
这些阶级天然就不是一路人,他们同朝为官,肯定是有不同的政治诉求,那就必然做不到铁板一块。”
朱元璋稍微一思考,就明白了朱吾适的意思。
人性是不可逆的,现在的读书人是既得利益者,贸然动他们的利益,反弹太厉害了,大明不一定承受得住。
所以科举改革不能太冒进。
限制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找一个对手。
就像自已,因为有陈友谅,张士诚等人在旁边虎视眈眈,所以一刻都不敢松懈。
因为要靠着手下的人打仗,所以对手下也非常的优待。
很多时候喝多了甚至跟将领们称兄道弟的。
可是等到敌人被消灭了,谁还敢跟自已称兄道弟的。
只要不让文官一家独大,他们就不敢做得太过分。
作为皇帝,就可以起到居中调节的作用。
“没想到贤弟你还深谙平衡之道啊。”
朱吾适毫不在意地摆摆手。
“多看点儿电视剧小说啥的,是个人都知道了。
最能制衡文官的,那自然就是武将了。
但是有个最大的问题,如果不解决,那武将也制衡不了文官多久。
就是武将地位的降低。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打仗的时候,文官的作用没有武将大,所以武将的地位往往比文官要高。
可是等到没有敌人了,国家进入平稳发展阶段,武将的作用大大降低,文官的地位开始凸显。
大宋武将地位低,岳飞那样的大元帅在朝堂上都没有太多的话语权。
大明如果不能吸取教训,未来必然会重蹈覆辙的。
和平年代,武将地位下降是必然的,那么想要制衡文官,就不能全靠武将了。
首先是制度上,监察百官的部门必然要有,还不能只有一个。
御史大夫监察百官,但是御史也是文官,说不定就会沆瀣一气,所以锦衣卫肯定是不能没有的。
要我说干脆成立一个单独的部门,尽量用一些没有背景的人。
这个部门的职责就是,接受对官员的举报,然后负责调查。
至于谁来举报,肯定不能光指望百姓,这个时候锦衣卫就派上用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