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一百五十四 信函销毁
154
我心中暗自思量,为什么她对这封信如此执着,甚至不让我看信中内容?再加上昨日她的言辞,对她父母以及南雀山态度的突然转变,显然与她以往大相径庭,这不禁让我心生疑虑。这封信里,或许也隐藏着她父亲某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想到这里,我试探着刺激她,说道:“苇宁,你不让我看那封信的内容,是不是因为里面写了有关你父亲的事情?你不想让我知道,对不对?”
余苇宁低声辩解,语气却显得含糊:“哪里有写我父亲的事情,你别乱猜。”
我注意到她神色慌乱,心中更加确定她有所隐瞒,于是正色道:“那你为什么不让我看?还有,昨天你突然说你父母和南雀山的不好,这完全不像你以往的作风。这信里一定提到了你父亲背叛我父亲的事,我说得对不对?”
她连忙否认道:“没有!你不要乱猜。这不过是汉南王写给江东王的信,怎么可能提到我父亲呢?”
我轻轻握住她的手,语气柔和下来:“苇宁,既然没有提到你父亲,那你就让我看看信,好不好?”
她扑进我怀里,泪眼模糊,哽咽道:“我不给你看。”
我轻抚她的发丝,低声安慰道:“苇宁,你别再这样固执了,好不好?这封信里或许藏着我父亲被害的真相,我必须知道。不然,我这个做儿子的,又怎么能对得起他?”
她将头埋在我胸前,泪眼婆娑地抬起脸,说道:“我不能给你看。你看了这信,就再也不会理我了。”
她的话让我更加确信,这封信必然提到了她父亲的不堪过往。我擦去她脸上的泪水,郑重说道:“我怎么会不理你呢?若是你父亲背叛了我父亲,那也是他的过错。那时候你还小,难道我会将上一代的恩怨强加到你身上吗?你把信给我,因为我一定要查清害死我父亲的真凶。”
她固执道:"我不给你,我不相信你说的。你这个人就是这样,尽是说些别人爱听的话,以此来迷惑我。"
我更加坚信道:"你这么说,信里面的确提到你父亲的事,不然你不会这样子。"
她突然紧紧抱住我,哀求道:"相公,我们别管这封信了好不好?像我昨天说的,我们两个离开这里,去荒野的石屋隐居,两个人快快乐乐过日子,不理这些纷争了,好不好?"
我决然道:"不好,换作是你父亲,你会不去查明真相吗?我父亲被害二十多年了,现在连害他的人是谁都不知道,我岂能就此不管,而只顾自己快活。你将那信给我,若你父亲未曾背叛,不也能证明他的清白吗?"
她神情复杂,终于将信拿了出来。我以为她要把信交给我,岂料她竟然将信揉成一团,用力搓揉,直到信纸化为碎屑粉末。眼见证据被毁,我欲要阻止,却已来不及,当下喊道:"你怎么能这样做!这可是重要的证据啊!这是我小姨冒着性命危险才保留下来的东西,你怎么能将它销毁?你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做?”
她低声说道:“因为我不想失去你,你现在让我别无选择。”
我怒不可遏,说道:“我早已告诉过你,若你毁了这封信,我们连朋友都没得做!”
说罢,我转身离开了房间,只留她一人在那里泣不成声。
回到王府,我满腹懊恼。这本该是即将到手的重要证据,却被余苇宁轻易毁掉,实在令人气愤。这是小姨冒死换来的东西,如今因我的疏忽而毁于一旦,想到这里,我既愧对小姨,也对不住已逝的大王爷。
刚走到大厅,一名仆人见我回来,恭敬地说道:“少主,原来你在这里,大夫人正在召见你呢。”
我点点头,说道:“知道了,我这就去见母亲。”
不多时,我来到母亲房间,行礼问安后,大夫人关切地问道:“念秋,你昨晚没在王府,是去了哪里?”
我答道:“母亲,我昨日去拜访了小姨的父亲,从他口中得知,小姨与府中的赵嫂关系亲密。于是我便去探访赵嫂,然而赵嫂已故。后来从邻里得知,赵嫂有一女儿和女婿,我便前去拜访,得知小姨与赵嫂的女儿也曾是好友。等折腾完这些,天色已晚,所以未能回府,在客栈暂住了一夜。”
母亲听罢,神情哀伤,叹道:“原来赵嫂已经离世,想不到今天才从你口中得知,真是令人惋惜。”
我连忙安慰道:“母亲不必过于悲伤,生老病死皆是天命所归。母亲如此牵挂,赵嫂在天之灵想来也会感到安慰。”
大夫人微微点头,感慨道:“是啊,赵嫂在府中任劳任怨多年,我却未曾好好感谢,如今却阴阳两隔,怎能不让我感伤?”
我说道:"母亲,都是孩儿之过,不该将这坏消息告诉母亲,让母亲平添伤悲。"
大夫人温声说道:"念秋,这岂是你的错,你尚且知道去探望赵嫂,也算心怀感恩,代母亲了却一桩心愿。"
然而,她哪里得知我去探望赵嫂的真正意图,我只想查明大王爷之死的秘密,并非去感恩图报,想想都觉有些愧疚。如今那封信已毁,线索尽断
,更令我心烦意乱。想到那封信不仅是赵嫂女儿多年妥善保存,又是小姨冒着性命危险换来,结果却因我疏忽被销毁,内心的懊悔与自责愈发沉重。
,!
大夫人见我神色凝重,关切问道:"念秋,你脸色不好,是不是有什么心事?"
我勉强对她微笑,柔声道:"没有什么,母亲,只是突然有些感触罢了。"
大夫说道:"想来也是你昨天忙碌了一天,累了没有休息好,母亲也不打扰你了,你回房去休息吧。"
我只得恭敬行礼拜别大夫人,回到自己房间。我心想,按余苇宁的说法,这封信既然是汉南王写给江东王的,却没有寄送出去,想必汉南王会另外再写了一封信给江东王。他与江东王联系,必定来往书信较多,那么江东王府一定有不少汉南王的信。我只要写信给江东女王说明事情原委,问她索求这些信件,她或许会将这些信件寄送给我。但是她一定会查看这些信件的内容,想必也有些有损她父亲的名誉的内容,她也未必愿意将信件寄来。看来这条路也行不通,也得另寻线索。
正坐在房间思索时,忽然传来一阵敲门声。我抬头看了看窗外的天色,起身走过去开了门。一开门,门外站着的却是徐如月。她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目光温柔如水。看见她的瞬间,我所有的烦心事都仿佛被抛到了九霄云外。每次面对她,我总能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定,也唯有在她面前,我才敢毫无保留地将心事摊开。
我微微一笑,将她请进屋内。她落座后,我端来一杯茶,轻声问道:"如月姑娘,你今天没有去寻亲会吗?"
徐如月接过茶,浅浅抿了一口,淡然笑道:“少主,我今日特意前来看你,所以就没有去寻亲会了。”
她的声音平静,却透着一丝难以察觉的柔情。我闻言,心中不由一暖,握住她的手,语气更加柔和:“如月姑娘,我们即将成亲,你以后就别再叫我‘少主’了,直接叫我的名字就好。”
她听后脸颊微微泛红,有些羞怯地垂下眼眸,低声道:“少主,我一时之间还改不过来口。大家都这样称呼你,我若突然直呼你的名字,就觉得怪怪的。"
我笑着说道:"有什么怪怪的呢?你要成为我的妻子,自然可以直呼我的名字了。不过,你觉得叫着别扭也就罢了,随你叫我什么,反正也不过是个称呼而已。"
徐如月抬起头,浅浅一笑:“少主既然这么说,那我就怎么顺口怎么叫。不过,我还是觉得直接叫你‘念秋’有点怪,好像是大夫人才这样叫你,我可不想抢了你母亲对你的称呼。"
我轻声笑道:"好吧,你爱怎么称呼都行,说实在的,我只是不喜欢别人叫我少主,感觉我像是一个主人似的。倒是那些不认识我的,叫我公子,虽说陌生,但是听着还顺耳一点。"
徐如月掩嘴一笑:“你真是特别,别人叫你少主你还不喜欢。"
我平静地说道:"我只是不想有这种主从之分,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对等的,而不应有阶级之分。"
徐如月点点头:"难怪少主对每个人都很尊重,现在听你这样说,我才明白。原来,你的心境远比旁人豁达。”
我微笑道:"你尊重别人,别人也会尊重你啊。你不尊重别人,别人凭什么要尊重你。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你说是不是?"
徐如月答道:"少主说得极是。"然后,她似乎又想起了什么,神色稍稍一变,略显犹豫:“少主,我今日来找你,其实还有一件事想与你说。”
我略微皱眉:"如月姑娘,是什么事?你尽管直说。”
她沉吟片刻,低声道:“少主,小玲曾找过我谈话。”
我心中一震,面色微微变得凝重。没想到小玲为了天龙公主,居然还找了徐如月,这令我不得不佩服小玲对天龙公主果然忠诚。
我压下心中的波澜,淡然说道:“她也曾来找过我。想必她是为了天龙公主的事情,劝你慎重考虑我们之间的婚事吧?”
徐如月点了点头,语气带着一丝复杂:“确实如此。小玲说得很真切,我听后不免有些动摇。她告诉我,天龙公主对你情深意重,甚至愿意为了你放弃自己的公主这个皇家尊贵身份。这让我不禁开始思考,我们的婚事是否对公主不公平。”
我叹了口气,握紧她的手,认真说道:“如月姑娘,你怎么能这样想呢?要不是余姑娘破坏,我们其实已经成亲了,全汉南城都知晓,现在我们也只是补办婚礼而已。那天天龙公主也亲自对我表露过心意,我也跟她说清楚了,她也能理解。你现在可不能动摇,那小玲只是为了天龙公主才会说得很夸张。"
她目光中似乎带着些许犹豫,轻声道:“少主,我只是说我被小玲说得有些动摇,又不是真的动摇。我是怕自己成为你和公主之间的阻碍。如果你真的对公主心存眷恋,我也愿意成全你们。”
我紧紧盯着她的眼睛,语气坚定而温柔:“如月姑娘,听我说,没有什么人,没有什么事,能够阻挡我们在一起。我们会结为夫妻,才不去管别的什么人
或什么事。无论发生什么,你都将是我的妻子,这是不容更改的事实。我们在一起,不是为了他人而活,而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幸福。”
听到这番话,她终于露出了一抹释然的微笑,轻轻点头:“少主,我明白了。谢谢你。”
我见她脸上的笑容渐渐舒展开来,心里也稍稍松了口气,继续说道:“如月姑娘,我知道你一向为人善良,也为别人着想,但在我们之间的事情上,我希望你能多为自己考虑。不要让任何人的话左右你的心意,尤其是像小玲这样的人。”
徐如月抬眸看了我一眼,轻声问道:“少主,我知道你心意坚定,可是天龙公主确实对你一往情深。若有一天她真的放下矜持,不顾一切来争取你,你又会如何应对?”
我微微一怔,随即苦笑:“如月姑娘,你想得太多了,其实大可不必。天龙公主虽然对我也曾坦率表明过心意,但她也对我说向我表白是为了得到释怀,积压在心里反而感觉痛苦。她毕竟也是皇家公主,也断然不会做出让人为难的事。我也已经清楚地告诉她,我的心在你这里。她理解我的选择,也尊重我们的感情。所以你不必担心这些,更不必担心我对你的心意,其实我对天龙公主也只有敬重之心。"
喜欢奇异世界奇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