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李世民驾崩消息传来,李承乾的反应
坑杀敌军,实乃最为妥善且高效之处置手段。
自古以来,兵戎相见即为血腥杀戮之事。
故而,对于兵之道,不可轻率论及,畏兵如虎,足见世道的残酷无情。
“此外,需留下一支队伍,负责管理牲畜,并与辽东保持紧密联系,源源不断地将物资转运过去。其余众人,则休整三日,而后继续向深处挺进。”
薛仁贵目光扫视着在场的其余几位将领。
此时的他,心中所想唯有效仿昔日冠军侯霍去病之壮举,勇往直前,深入敌境,一举击破并斩杀靺鞨王庭。
“遵命!”
数名将领齐声应道,随后各自依令行事,有条不紊地退下。
经过多日的征战,薛仁贵凭借自身超凡的勇武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成功赢得了全军将士们由衷的敬意。
四道的军士,无一不对薛仁贵心悦诚服,对他的统领深信不疑。
……
辽东城中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只见一匹快马如闪电般疾驰而过,马上的骑士高声呼喊:“急报,急报!”
那激昂的嗓音瞬间传遍整个街道,引得沿途的几名行人匆忙避让。
“太子殿下,有八百封加急信件送达!”
百家学堂内,武行神色匆匆地手持一封信件,一路狂奔至李承乾跟前,然后恭恭敬敬地将信件呈递上去,双手微微颤抖着,可能是因为走的太急,也可能是因为信件内容。
对此,李承乾仿若未闻一般,他整个人如同雕塑般伫立原地,全部的心神和精力都汇聚在了眼前那台气缸之上。
确切地说,这可不是普通的气缸,而是一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蒸汽机!
只见蒸汽机正呼呼地冒着滚滚热气,犹如一头咆哮的钢铁巨兽。
而其左右两侧的铁轮,则像是不知疲倦的舞动,不停地来回旋转着,带起一阵又一阵的疾风。
历经数月的艰难攻关,无数次的失败后,他们终于成功地突破了技术瓶颈,将蒸汽机的核心部件——气缸给制造了出来。
此时此刻,在李承乾的眼中,世间再无其他事物能与之相提并论。
对于他而言,没有任何事情比让这台蒸汽机投入实际应用更为重要。
见李承乾不为所动,武行又悄然走近,贴近他的耳畔轻声低语道着,不过这次的声音比之前大了很多。
“殿下,不良人刚刚传来一则密报,大唐朝堂上,已然发生了惊天巨变,陛下……殡天了。”
“陛下殡天了?”
李承乾闻言,不禁低声呢喃着,过了许久,李承乾才如梦初醒般缓缓回过神来。
“你刚才说什么?再说一遍!”
李承乾猛地转过身,满脸不可置信地盯着武行,怀疑自己是否听错了方才的话语。
不可能啊!
这才647年,距离李世民驾崩,可还有两年之久呢。
第一反应,就是这绝对是不可能。
“太子殿下,不良人亲眼看见百官身着素衣随行,将灵柩送入乾陵之内,消息准确无误。”
武行补充说道,这样大的消息,肯定是经过反复确定过的。
“通知刘仁轨他们,立即来城主府进行政议。”
李世民提前驾崩,绝对影响历史走向的大事件。
让李承乾不得不慎重对待,甚至所有的计划都要改变。
半日之后。
几位李承乾的心腹,都集聚到一起。
“裴将军,你可知,太子殿下接下来有何动作否?”
刘仁轨问向一边的裴行俭道,其余诸将,也均侧耳而来。
“太子殿下之谋划,我自是猜不出,不过,北境之中,薛仁贵和高侃均是捷报传来,可能是战事也说不定。”
裴行俭说道,他统御全道,知道的信息要快上一步。
“如此说来,当做是一件大喜事啊,薛将军和高将军,用兵如神,克敌如此,幸甚。”
刘仁轨笑道,他们之前的担忧也就此消散。
起初,除了李承乾对薛仁贵和高侃有信心外,他们可一个人都没有,认为这是难以完成的壮举。
统帅之道,因人而异。
有将能统百人而破阵,如入无人之境。
有帅则能御百万之众,完成灭国之役。
在小兵团的作战上,薛仁贵,无人能出其右了。
这是刘仁轨和裴行俭所不能的。
但是在统御大军团上,那么年轻一辈,就当属裴行俭了。
一个是将,一个则是帅。
“归根结底,还有赖于太子殿下运筹,太子殿下知人善用,如是换成了你我,说不定就冻死在了冰天雪地之上了。”
裴行俭笑道,能在这样的一位主公帐下效力,是何其幸运啊。
就不会再存在什么怀才不遇了。
各人都能因才致用。
“太子殿下来了!”
几人回头,便看见李承乾阴沉着脸走进大殿来。
在自我的意识上,李承乾是没有将李世民当做父亲来对待的。
而且,两人相处的时间不久。
但是,在闻讯李世民殡天的时候,李承乾还是不由的心生一股悲意来。
在场之人,都善于察言观色,看见气氛不对,都纷纷闭上了嘴巴。
李承乾入座,看向了下方。
“都到了,那本宫也就说了,得到最新的消息,陛下已经殡天,不久之后,朝堂之上,便会派遣使者而来,邀请我等,前去观新皇登基之礼。”
“请太子殿下,节哀顺变!”
闻言,众人均不由低下了头颅
但也也才此时,每一个人的心思开始活络起来。
谁都知道,巨变怕是已经要发生了。
“太子殿下,朝堂派遣使者而来,让我等其观礼,观的又是谁的礼呢?”
很快,刘仁轨故左不知开口问道。
“自然是新太子李治了。”
李承乾悠悠开口,也想看看他这一群心腹的意思。
特别是刘仁轨,毕竟他之前可是声明,不打唐土的。
现在,这些肯定是不能再刘仁轨了。
之前他是为了报李世民的知遇之恩。
现在,李世民都死了,夺嫡之争,肯定可以参加了。
他第一个开口,也就在表明他的态度了。
“先帝驾崩,新帝登基是必然,依礼而来,当是太子殿下您登基,如果是其他人,我等可不愿意,我等愿意护送太子殿下回都登基。”
程处默很快就抬头,对着李承乾说道。
从始至终,他们都只认李承乾这位太子。
“太子殿下,此前为了高句丽四道安稳,才违抗旨意,留守而下,不曾想,却被奸佞诬蔑,以至于此,实在不公。”
“我等皆愿,领军而去,为太子殿下讨个公道,诛杀奸佞,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裴行俭也挺步而出,表明自己的态度。
“太子殿下,朝堂之上,奸臣当道,借陛下殡天之际,行不轨之举,当诛杀之。”
李震也进言道。
几人,无一例外,都欲要举战事。
就连出师之名都想好了。
这同样是出一个出征的最好时机。
毕竟,李治登基之初,局势不稳,最易成事。
如果只为如此,那么事情就容易很多。
但是李承乾的最终目的,也唯有他的那几位结义兄弟知道。
“请太子殿下下令吧,不然启时就来不及了,此事越早越好。”
刘仁轨再次呼道。
“太子殿下,不要再犹豫了,下令招兵吧。”
“以募兵为由,还能够解决之前因雪灾而造成的流民,亦是赈灾。”
几人见李承乾还是不语,又相继进言。
其实,这也是必要的流程。
帝王登基都还有三让呢?
更别说是举兵。
“众将为本宫鸣不平,本宫心甚慰,但是举兵,我们只有四道之地,能成事否?”
李承乾再问道,欲要寻求众议。
大殿也为之一静。
敌强我弱,确实不好讨伐之。
坚守还可以,但是要攻打大唐的话,这样的难度,谁都一清二楚。
那可不是靺鞨、倭国这样的蛮夷之地。
他们是逆天讨伐。
对于大唐来说,他们才是蛮夷之地。
最为致命的是,他们所倚仗的兵法韬略,用在征唐的途上,效果定然也就不大了。
说的容易,但是到做的时候,就显得极为的困难了。
“太子殿下,你可能想错了,我们四道之地,对战并不是唐之全境,只能说是奸佞之辈。”
“太子殿下,此前在朝堂之上,素有威严,有多施仁政,只要现在太子殿下振臂一呼,将太子殿下你所遭受到的不公,公布于众,想必朝野之上,必定沸腾,也肯定有更多的名人志士为太子殿下所鸣冤。”
程处默言道,他现在只不过是将李承乾之前谋划的布局说出来而已。
“对,当是如此!”
刘仁轨附和道,但是心中大惊,这一切怕是早就谋划好了。
“众将,既然也觉得此事可成,那便按照程将军所言行事吧。”
“若是无事,李震留下,其他人,均退下吧。”
李承乾当即就屏退了几人。
“我等告退!”
众将也是知道,李承乾还有要事密谈,他们也都知趣退下。
他们每一个人都备受重任,倒也没有因此,生出过什么埋汰之心。
“火枪、火炮均能投入到战斗了吗?”
攻唐战役,这新型武器,肯定是要用上战场的了。
这段时间,李承乾忙于讲学和研究蒸汽机,就没有再过问李震的军练过。
事到如今,他才记起。
“火枪兵如今能熟练操作的有五千众,而火炮,只制造出了一百台,但均能使用。”
李震为难的回答道。
这是技术的难关,很难突破。
只能制造出这么多的枪炮,他训练出来的兵甲,也只能这么多了。
“够了,接下来的训练,你按照本宫之前给的方案进行演练,要按照实战来进行要求。”
这是李承乾最后的底牌。
不过,这样的兵力,想要在伐唐战役之中,起到决定的作用,显然还不够。
只能起到出其不意的作用。
“好,我们以实战的方式来进行演练。”
这支队伍,倾注了他们太多的心血了。
也只有二人知道,四道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都是被这火炮火枪吞没掉了。
“对了,军器械那里,有没有研究出新型的枪支呢?”
遂发枪,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不能改变战局,若是再革新一代,那绝对是能改变战场形态了。
“还未研发成功,依照太子你提供的方案,也只是研究出了一个大概,枪支虽无问题了,但是就难在子弹的包被上。”
李震摇了摇头。
“看来还是本宫太急了,无事了,你也下去忙吧。”
李承乾不由苦笑。
先人们,虽然都聪明,也有技巧,但是工艺的时代跨沟,显然不是这样就能轻易解决的。
若是再过个几年,这样的难题,或许能被攻破。
但是目前已经等不及了,马上就要开启战斗了。
辽东道、平壤道、百济道和新罗道四道的重要城池中,都张贴出了一道又一道告示。
“太子殿下,又施展仁政了吗?”
“肯定是如此,自此李承乾太子临此后,每每张贴告示,都是利民之事。”
城门口处,无数的人潮拥挤而来,都欲要看清是何事,就是那目不识丁这辈,也都来凑热闹,而且,这部分人是占据了多数。
“有谁识字的,给大家念念,这上面讲了什么好事。”
有人马上嚷嚷道。
“唉,这可不是什么好事,而是天大的坏事!”
那领头的军士叹息道,其虽没有读过书,但是在传帖告示的时候,已经全部听清楚了这里面的所有内容了。
“敢问军爷,这上面写了什么?”
众多的民众脸色都一变,太平的日子都没有过多久。
“难不成,又要加收赋税了吗?”
“如此还好,就怕会收走田产。”
一时之间,众人都不由担忧起来。
对于他们来说,对最大的事,就是温饱。
“你们都错了,是朝堂之上,有奸臣当道,恶语中伤我们当今的太子殿下,如今更是巧立名目,另立新君。”
那领头军士喊声道。
民众还是一脸茫然,这种家国大事,与他们有什么关系?
虽然都替李承乾惋惜,但也好像无能为力。
不动到他们那点田产来,那就万事大吉了。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这是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