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先礼后兵,李治退位还政
两日之后,烈阳当头,微风拂面,也难以吹散那一股燥热。
广袤无垠的原野之上,数千人马林立,旌旗遮空,遥遥相望,气氛紧张而肃穆。
在这边,李承乾身骑一匹通体雪白的骏马,英姿飒爽地走在最前方。
他身边依次并列着数位大将,分别是:刘仁轨、裴行俭、李震、程处默、薛仁贵以及黑齿常之等人,
他们个个身披重甲,手持利刃,威风凛凛,并排而行。这些人皆李承乾麾下有名的将领,如今齐聚于此,气势如虹。
而在对面,则是以李治为首的一众名将。
李治同样骑着一匹枣红色的高头大马,身后依次跟着苏定方、王方翼、娄师德、执失思力、契必合力还有李义府等。
这些人无一不是当时名噪一时的人物,且大多数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浑身散发着蓬勃的朝气与自信。
双方的阵容堪称豪华,可以说是囊括了此时此刻大唐所有的风云人物。
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在历史上都勾勒出浓墨的色彩,每一张面孔都承载着无数的传奇。
从双方的兵力配备和战将实力来看,实在难以分出孰强孰弱。
就这样,双方在原地对峙陈列了许久,谁也不敢轻易先动一步。
终于,李承乾轻轻拍打马腹,胯下白马嘶鸣一声,如离弦之箭般冲了出去。
见此情景,李治毫不示弱,双腿一夹马肚,纵马迎上。
两人逐渐靠近,最终在相距数丈之处勒住缰绳停了下来。
“太子,可以开始比斗否?”
李治面带微笑,看着眼前的李承乾,朗声问道。
只见他神采飞扬,虽然年纪尚轻,刚刚步入弱冠之年,但却已经能够统领自己的一班得力部下,挥斥方遒,指点江山。
如此成就,又怎能不让这位少年天子心生豪迈之气呢?
“稍等一会!”
李承乾轻语,但他右手猛地一挥,动作干净利落且气势十足。
随着他的手势落下,前列那些全副武装、手持兵刃和盾牌的士兵们迅速而整齐地向两侧退去。
紧接着,令人震撼的一幕出现了。
一门门通体黝黑、散发着冰冷金属光泽的大炮缓缓地被推了出来。
这些大炮数量众多,一眼望去,竟然多达数百门之巨!
它们犹如一群沉默却又威严无比的巨兽,静静地矗立在那里。
尽管此时正值炎炎夏日,但当人们的目光落在这些大炮上时,心中还是不由自主地升起了一股寒意。
虽大多数人,都不知去用处,但是灵魂都是莫名的一震。
“太子,你这是何意?”
李治见状,顿时瞪大了眼睛,他那双原本还算温和的眼眸此刻布满了凶光,死死地盯着李承乾。
与此同时,站在他身后的那群武将们也陷入了短暂的惊慌中。
然而,面对李治的质问,李承乾却是一脸从容不迫。只见他微微一笑,缓声道:
“非也,你莫要误会。此乃本宫耗费大量心血研制而成的一种新型武器,名曰红衣大炮。想来关于这种武器的消息,你也是得到消息了吧。”
仔细观摩的话,就会发现每根黝黑粗壮的炮杆之上,都捆绑着一块鲜艳夺目的红布。
这块红布在阳光的照耀下,并未有多抢眼,如果不是有人特意提及,很容易就会被旁人给选择性地忽略过去。
“那你究竟意欲何为?”
李治皱起眉头,说话之间,他轻轻地摇了摇头,而随着他这个动作,原本有些骚乱的阵营终于渐渐安静下来。
李承乾笑而不答,只是静静的看着前方。
“开炮!“
随着李震一声怒喝,他高举的旗帜如同闪电般猛然挥下。
刹那间,时间仿佛凝固,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锁定在了那些黝黑的炮口之上。
下一秒,只听一阵惊天动地的巨响传来,所有的炮口同时喷射出熊熊火舌,如同一群咆哮的巨兽,瞬间将周围的空气点燃。
“轰!轰!“巨大的轰鸣声此起彼伏,相互交织,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声浪,彻底掩盖了世间一切其他的声响。
只见数百门红衣大炮齐声怒吼,它们每一次的喷发都是对大地的震撼冲击。地动山摇之间,整个战场都被浓烈的硝烟和火光所笼罩,让人仿佛置身于末日的炼狱之中。
良久之后,当尘埃渐渐落定后,将士们惊愕地发现。
原本矗立在前方不远处的那座矮小山峰,此刻竟然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地的碎石和沙砾。
如此惊人的破坏力,简直超乎想象,绝非人力所能企及。
李承乾面带微笑,转头看向一旁仍处于呆滞状态、尚未从刚才的震撼场景中回过神来的李治,缓声道:
“稚奴,你且说说看,就这数百门红衣大炮一同齐发,能否一举平夷一方城池呢
?“
李治如梦初醒一般,茫然地看着李承乾,结结巴巴地问道:“你……你说什么?“
很明显,他的思绪还停留在方才那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当中。
李承乾含笑道:“本宫是问你,如果在沙盘演练之上,本宫凭借这些红衣大炮来杀敌破城,你又该作何应对之策呢?“
此次阵前试炮,乃是一种先礼后兵的策略。
在这种绝对武器的强大碾压之下,所谓的兵法韬略似乎也变得微不足道起来。
李治语塞,斗帅、斗兵不用比,就已经输了。
这红衣大炮是无解,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
“呵!”
李治突然嗤笑。
从始至终,他都已经陷入到了李承乾的陷阱之中。
什么斗帅、斗将和斗兵,都只是一个借口。
“稚奴,本宫念苍生不易,在征战之中,才少有动用这红衣大炮,以百姓社稷为重,你还是降了吧。”
“本宫保证,不会对有功之臣,举杀伐之道,也不会对你有任何的约束。”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这一刻,也使得李治,感受到了,他与李承乾恒越在其中的巨大天堑。
完全不是对手。
自己引以为傲的平衡手段,在对外的战争之中,没有半点用处。
那只能用于制约朝臣,而非是对手。
“时也,命也!”
李治望着远处的天空,长长地叹息一声。他那略显疲惫的面容上,此刻透露出一丝无奈和感慨。
“这皇位,原本应该是属于你的啊……朕能够登上此位,或许也是父皇与太子精心策划的结果吧。”
李治回想起之前的种种,心中不禁涌起一阵复杂的情绪。
曾经,他满心不甘,为了打破困局,毅然决然地采取了极端手段,诛杀京兆门,平分天地,已安抚天下民心。
为了给自己争取一线生机,他不得不孤注一掷、破釜沉舟。
然而,即便如此,最终却依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听到李治这番话,李承乾微微皱起眉头,缓缓开口道:
“本宫与父皇的确曾有过一番谋划,但起初并没有将你算计在内。这一切皆是因局势发展所致,谁也未曾料到,父皇竟会……”
说到此处,李承乾稍稍停顿了一下,脸上流露出些许悲伤之色。
事实上,当初李承乾确有与李世民联手之意,并派遣李德謇送去书信。
只是后来由于局势变幻莫测,再加上李世民内心的诸多顾虑,此事便逐渐被搁置下来。
直到李世民临终之时,才暗中布下后手,只不过,直至今日,这些隐藏的手段尚未揭晓于众。
此时此刻,眼前的局面可以说是完全由李承乾一手推动而成。
“也罢,仔细想来,如果不是父皇……朕恐怕当真无法登上这至高无上的皇位。”
李治沉默片刻后,突然像是想开了一般,脸上的阴霾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释然的神情。
李世民驾崩之时,才五十岁,肯定是没有想过如此的。
在他看来,如果不是这样意外,他也不是皇上。
而如今与李承乾配合,绞杀氏族门阀的,则是应该是李世民。
自己就是一个意外。
“为了我巍巍大唐的千秋万代,为了祖宗创下的这片社稷江山,更为了这普天之下千千万万的黎民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朕禅位于贤者。”
李治缓缓开口说道,他的声音低沉而又坚定,但其中却透露出一丝难以掩饰的落寞与无奈。
话音刚落,他便转过身去,那略显孤寂的身影的在李承乾视线之中,逐渐远去。
当他一步步走到自己所属的阵营前方时,仿佛突然间一股强大的力量注入到了他的体内。
只见李治昂首挺胸,原本有些落寞的神情瞬间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则是一种君临天下的威严气势,皇者之气再度降临其身。
“诸位爱卿想必都已知晓,太子李承乾曾遭受奸佞小人的污蔑陷害,致使他蒙冤受屈多年。”
“然而,天理昭彰,真相终究大白于天下。如今太子李承乾得以洗清冤屈,重归朝堂。”
“当初天朝面临危难之际,朕不得不挺身而出,暂代监国之职。而今太子李承乾已安然回朝,理应由他继承大统,执掌皇位。”
“朕决定即日起还政于太子李承乾,并选定良辰吉日举行登基大典,望诸位爱卿谨遵此令!”
李治大声宣布着自己的旨意,目光扫视全场,不怒自威。
“陛下!”
王方翼和娄师德等将领闻言,犹如五雷轰顶一般,呆立当场。
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李治会突然做出这样的决定,一时间被震惊得说不出话来。过了好一会儿,众人才回过神来,纷纷跪地高呼:“陛下三思啊!”
“难
道你们竟敢违抗朕的命令不成?”
李治脸色一沉,怒声呵斥道。此时的他心中也是五味杂陈,一方面他深知这个决定意味着什么。
另一方面,面对李承乾手中掌握的那些威力巨大的红衣大炮,他实在是别无选择。
仅仅是眼前这数百台红衣大炮,就已经拥有了摧枯拉朽般的破坏力。
哪怕只有那么一丝丝的转机,李治恐怕也绝不会答应得如此干脆利落。
因为过多的挣扎,也是无益。
徒增伤亡而已。
国号未改,还是李唐王朝。
李治也就没有那么计较,开得开了很多。
若是顺位的继承,这皇位也轮不到他。
“陛下……!”
众人齐声高呼,但声音中却充满了无奈和不甘。他们望着李治那坚定不移的面庞,心中纵有万千思绪,此刻也只能化为一声长叹。
面对如此坚决的皇帝,那些原本还有心奋力抵抗之人,又能如何?
君命难违,这些人也只有选择了服从命令。
这便是他们所能为李治做到最后一件事,那就保持着对其的忠义。
只听得“扑通”之声不绝于耳,数千人齐刷刷地跪伏在地,向这位即将退位的皇帝表示最后的敬意。
这一刻,整个平原陷入了一片寂静之中,唯有李治那洪亮的声音在空中回荡:
“传拟诏书,传告全国,乃至是四方属国,朕还位于太子李承乾。”
李治站得笔直,宛如一座巍峨的山峰。他的目光坚定而从容,仿佛早已将一切都看透。
这份拿得起、放得下的气度,确实不愧是太宗之子。
原本以为会是一场惊心动魄的龙争虎斗,谁曾想竟就这样草草收场。
李治的豁达,也让李承乾阵营的所有人都肃然起敬。
好感度也一度攀升。
李治好像输了,但又好像并没有全败。
李承乾一脸严肃地端坐在营帐之中,他那锐利的目光扫过下方站立着的一众将领,深吸一口气,然后大声说道:
“裴行俭、刘仁轨、黑齿常之、程处默听令!本宫现命你们即刻率领本部兵马,火速前往泽州城,接管那里的军务!不得有误!”
话音刚落,李承乾的眼神变得愈发凌厉起来。
虽然李治已经当着众人的面选择了投降,但对于李治这个黑莲花,李承乾心中始终存有一丝警惕和戒备。
听到命令之后,裴行俭、刘仁轨、黑齿常之和程处默四人立刻挺直身躯,齐声应道:“诺!”
不多时,帐外尘土飞扬。裴行俭等人带着大批亲卫,扬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