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反抗思想,他们怕了!
“是的!”
“可惜了猴子!”有人不禁惋惜起来,那声音里充满了遗憾和无奈。
“哈哈哈,我倒是觉得挺好的,毕竟做错事了就要接受惩罚!”
“所以,终究还是要有一些不一样的结局吧!”
“是呀!”众人纷纷附和着点头,表示认同这个观点。
一时间,观众开始不停地讨论起那只猴子来。
这场讨论可谓是泾渭分明、旗帜鲜明地分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派别。
其中一部分人对猴子充满了敬爱之情,原因无他,正是因为他敢于反抗那高高在上的权威和既定的规则。
这些人认为,他的勇敢无畏宛如黑暗中的一束光,照亮了人们心中对于自由和平等的渴望。
然而,另一部分人却持有完全相反的观点。
他们觉得猴子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其行为过于大胆,简直就是无法无天。
在他们眼中,猴子的所作所为破坏了秩序与稳定,给世间带来了混乱。
但无论众人的看法如何千差万别,有一点是猴子那种反抗到底、大闹天宫的精神,犹如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每个人的心坎上,令所有人都不禁为之震撼。
这种震撼直达灵魂深处,仿佛能够切身感受到猴子当时所面临的巨大压力以及他那破釜沉舟的决心。
与此同时,许多人也从猴子的身上看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勇气。
总而言之,不同的人站在各自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在猴子身上所看到的东西也是大相径庭。
对于如同天庭一般的权者而言,他们自然绝不希望孙悟空这样的人物存在于世。
每当想起猴子那惊天动地的壮举,他们便会心生恐惧,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他们无比担忧像孙悟空这样具有强大力量且敢于反抗的人物会不断涌现出来,从而威胁到他们的统治地位。
与之相反的是,那些曾经亲身经历过强权压迫的人,则发自内心地期望着这个世界上能出现更多类似于孙悟空的英雄。
尽管猴子身上或许有着诸多缺点,但相较于他那光芒万丈的优点来说,这些不过是微不足道的瑕疵罢了。
他象征着对强权无畏的抗争精神。
那股子坚定与果敢,仿佛燃烧的烈焰,永不熄灭。
只为了心中那份至高无上的自由信念,他勇往直前,毫不退缩。
他从未将敌人的强大放在眼里,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龙潭虎穴,也阻挡不了他追求自由的步伐。
若此去不能生还,那就让生命在此刻绽放最绚烂的光芒。
在这天地,我曾轰轰烈烈走过。
我奋战过,我爱过,至于最终的结局如何,于我而言已不再重要。
与此同时,在评委组这边,皆是好奇孙悟空的结局。
“难不成这将会是一个以悲剧收场的英雄故事吗?”福兰特·林沉重道。
“是啊,极有可能,回想一下林昊之前创作的《三国》,其中众多角色到最后都沦为了悲情式的英雄啊!”
“有时候,确实只有悲伤的结局方能凸显出英雄主义的深刻内涵。”
“就好比那力能扛鼎、气势如虹的西楚霸王项羽一般。”墨岩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要论及如何成功地塑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英雄人物,这个孙悟空绝对是足够了。
且看那孙悟空,其形象之鲜明、性格之独特。
哪怕最终他所面临的结局充满了悲剧色彩,却依然能够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毕竟,似孙悟空这般具备强烈反抗精神的英雄豪杰。
即便是在这片素来以悠久灿烂的文化而著称于世的大陆,也是独一无二的。
与三国中那些依据史实描绘而成的真实人物截然不同。
孙悟空完全是作者凭借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学功底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
通过孙悟空这个角色,作者尽致地抒发了自己内心深处对于自由的热切向往,以及对强权压迫毫不畏惧的坚决反抗之情。
尽管最后孙悟空未能取得胜利,可正是这种壮烈的失败,使得作品所要传达的主题思想得以进一步升华。
同时,这个深入人心的英雄形象,也永远地铭刻在了每一位读者心里。
如此看来,林昊此次创作的剧作已然完美契合了其所设定的主题。
……
而林昊也继续写。
到了这里,孙悟空的反抗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他凭借着一身通天彻地的本领,悍然与整个天庭、朝庭对抗。
如同历史中那些奋起反抗起义的人一样,虽然大多数都迎来了令人唏嘘不已的悲惨结局。
然而,原作者吴承恩并没有让这个故事就这样戛然而止。
显而易见,这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英雄故事。
大闹天宫所讲述的核心主题便
是反抗。
后面讲的是西游。
可以说整部西游记仅仅由两个部分构成。
一是大闹天宫,二是西游路。
甚至在许多人的眼中,西游的故事远不及大闹天宫那般精彩绝伦。
尽管如此,大闹天宫着重刻画的是反抗精神。
而后边的西游,更多地是在揭示现实世界中的种种弊病。
同时,它也是关于英雄成长的故事。
曾经那个桀骜不驯、敢于挑战权威的悟空,如今却不得不屈服于强权,并逐渐被驯化。
有人觉得这无疑是一场悲剧,但也有更多的人坚信这其实是一种成长。
毕竟,每一个人在生命的旅途中都需要经历这样的蜕变。
而且,正是通过这样的悲剧,向我们展示了人生究竟是怎样的?
人的这一生,真的会一成不变吗?
即便后来的悟空迫于如来的实力而选择屈服。
那象征着束缚与约束的紧箍咒虽然让他不再如往昔那般充满野性、难以驯化。
但实际上更多的原因在于他心中多了许多顾虑。
踏上西行之路的孙悟空已然开始成长蜕变,他再也不像最初时那样一言不合便喊打喊杀。
同时,在那位心地善良且忠厚老实的唐僧的悉心引导和帮助下,孙悟空逐渐放下了曾经的些许野性以及不良习性。
在猴子的身上所展现出的特质便是嗔,所谓嗔,即是指性情暴躁易怒。
一旦他发起怒来,仿佛世间再无能够阻挡他之人,无论何事皆敢于去尝试一番。
若要真正实现成长,成为一名肩负责任、心怀远大理想的英雄,他就必须摒弃这种嗔念。
这恰似一个初涉世事、懵懂无知的年轻人,宛如街头的古惑仔一般。
诚然,他在奋起反抗之时或许表现得英勇无畏,但如此行径却往往罔顾一切后果,甚至肆意杀戮他人。
那么,这般通过血腥厮杀得来的所谓正义,当真还是正义吗?恐怕未必吧!
想要做到真正的英雄,到了后期也必须经过道德的教育,要去思考,要改善自己的行为和方式。
所以,猴子需要成长。
这么一个英雄的角色需要成长。
即便,在一些人的眼里他逐渐变得成熟是悲剧。
但是,这是必须行的。
一如同前面讨论的自由,每个人都是自由的人都想无拘无束。
但是,这种自由是否能以妨碍他人为前提呢?
如果每个人都妨碍他人的自由。
那他想要的这种自由,还存在吗?
他只会成为少数强权者的特权。
那得到这种自由的本身不也变成了强权了吗?
那他反抗强权,追求自由还有什么意义?
所以,自由是需要克制的,是需要逐渐变得成熟的。
而无论如何,猴子在大闹天宫和西游两个故事当中。
那种敢于斗争、不畏强暴、坚韧顽强、活泼爽朗、诙谐乐观的性格却是前后一致的。
而之后的西游章节林昊并不会完全写。
甚至可以说,除了经典故事章节,绝大多数他都省略而过,不会重点写。
因为,西游的过程是为了体验人性,同时为了揭露世间和这满天神佛的黑暗。
所以,这些对所谓的英雄生魃来说并没有那么重要,只要重点描述几个故事就行了。
甚至,因为作者是身处明朝,嘉靖那个年代的关系。
所以他所描写的妖魔鬼怪也大多数是嘉靖年间的。
里面的很多妖魔鬼怪大都影射了当时不法的权豪势力。
他们是为害百姓的社会黑暗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