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5章 忠烈秦家

当看到秦府门前,那位身形佝偻、白发苍苍的老夫人,身旁还站着一个孩子。

李彻就知道,此刻他必须走下这銮驾了。

什么帝王威仪,在这一刻都及不上对忠臣遗属的那份承诺。

他当即对身旁的秋白低声下令,清出一条通往秦府门口的路。

亲卫们立刻行动,在銮驾与秦府大门之间的道路上,建立起一道坚固的人墙,将汹涌的人群隔开。

更有手持火枪的精锐士兵,迅速进入街道两侧商铺的二楼,占据制高点和狙击位置。

承诺要兑现,但小命也要有担保,尤其是火枪逐渐成为主武器的今天。

李彻可不想像肯尼迪那样‘脑洞大开’。

一切准备就绪,李彻整理了一下衣冠。

随后在无数道好奇的目光注视下,稳步走下了銮驾。

街道两侧的百姓们也都安静了下来,好奇地伸头张望,窃窃私语。

也不知这府里住的是何方神圣?

竟能让新皇帝在入主皇宫这等大事面前,特意停下銮驾,亲自前往?

秦府......除了那秦会之外,没听说过朝上有哪位姓秦的大人物啊?

至于那秦会之,早就带着家人逃之夭夭了。

而李彻缓缓秦府门口走去,看向站在府门石阶下的秦老夫人,林氏。

几年不见,这位老夫人显得更加苍老了。

岁月的刻刀在她脸上留下了更深的沟壑,背也更驼了,头发完全变得花白。

唯有那双眼睛,依旧带着历经风霜后的坚韧与清明。

她看到李彻走来,倔强地推开了想要搀扶她的儿媳赵氏,随即颤颤巍巍地向前走了几步,便要向李彻跪下行礼。

李彻哪敢让长者跪自己,他连忙快走几步,在秦老夫人膝盖即将触地之前,稳稳地扶住了她的双臂。

“秦老夫人,您这是做什么?”李彻语气中带着一丝埋怨。

林氏摇了摇头,声音有些沙哑:“陛下还能记着老身这风烛残年之人,已是天恩浩荡,老身不能因为陛下念着秦家,便失了礼数。”

李彻心中涌起一股酸涩,叹了口气:“是朕食言了,这么久才来见您。”

“上次回京变数太大,朕自身尚且难保,只能仓促逃离帝都,实在无法脱身前来府上探望,每每思之,心中愧疚。”

林氏连忙道:“陛下言重了!国事为重,陛下能于万忙之中还记得秦家,老身......已是感激不尽。”

她的话语真诚,眼神更是明亮,能听出来是真的没有丝毫埋怨。

李彻点了点头,目光转向林氏身旁那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

孩子约莫五六岁年纪,正睁着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毫不怯场地打量着李彻。

眉宇之间,依稀能看出其父秦旌的几分影子。

李彻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问道:“此子便是秦卿的儿子吧?今年几岁了?”

一旁的秦旌遗孀赵氏,眼圈微红地回道:“回禀陛下,正是亡夫遗子,今年......六岁了。”

林氏则轻轻拉了拉孙儿的衣袖,低声道:“还不见过陛下?”

那小男孩闻言,立刻有模有样地整理了一下衣衫,对着李彻规规矩矩地作了一个揖,童声清脆:

“小子参见陛下!”

他伸手,轻轻拍了拍他的小脑袋,笑道:“岁数倒是正合适,与朕的长子年纪相仿。”

“朕当年曾说过,待你长大些便让你入宫,给朕的儿子做伴读,今日正是朕实现诺言的时候了。”

林氏和赵氏闻言,皆是浑身一震,眼中瞬间爆发出惊喜之色。

她们万万没有想到,当年陛下为了安抚她们而说出的一句话,过去了这么久竟然还记得如此清楚,并且真的要兑现了。

李彻看着她们激动的神色,目光随即扫过秦家一众女眷。

看她们身上的衣服虽无补丁,但布料普通,颜色素净,显然日子过得并不宽裕。

他眉头微蹙,不由得问道:“老夫人,当年朕离京时不是留了些金银给您,怎么府上......”

他语气一顿,眼中闪过一丝冷意,“可是京中有人欺你们?”

倒是当时的自己没考虑到这一点,秦府一家没有成年男丁,很容易被其他人欺负。

很好......自己刚到帝都,也不能只施恩,怎么都得杀几个人立立威。

林氏见李彻似有怒意,连忙解释道:“陛下息怒!并非有人欺辱,陛下当年所赐都被老身用了。”

“哦?”李彻有些好奇,“老夫人将钱用在了何处?可是身体不好,求医了?”

不等林氏回答,一旁的小男孩开口道:“请陛下莫要责怪祖母,祖母拿钱盖了学堂,收了好多读不起书的哥哥们念书!”

林氏连忙拽了小男孩一把,刚要开口责怪。

李彻却是打断道:“老夫人,果真如此?”

林氏点了点头,接过话头,语气平静道:“回陛下,老身见京中一些寒门学子因家道中落,或是断了资助,无法继续进学,实在可惜。”

“便用陛下所赐,在城西置办了一处院落,请了先生,让他们能有个读书的地方。”

“这些人没有世家根基,若能学有所成,将来或也可为陛下所用,报效国家。”

说着,拉了一下身旁的小孩子:“这孩子如今也在那学堂中启蒙,若是入宫伺候皇子,也不至一问三不知。”

李彻闻言,却是愣住了。

秦老夫人明明自家生活简朴,却将巨额赏赐用于兴办义学,培养寒门子弟。

李彻只觉得一股感动涌上心头。

老夫人这是将自己赐予的恩典,转化为了对国家未来的投资,以此来报答君恩。

怪不得......怪不得能教养出秦旌那样忠勇刚烈的儿子。

这样的家风教出的孩子,别管学问如何,心性品行绝不会差。

留在皇子身边做伴读,不仅足够,甚至是去病他们的福气。

李彻目光更加柔和,摸了摸小男孩的脑袋:“你叫什么名字啊?”

小男孩也不畏惧,脆生生地回道:“禀陛下,祖母为我起名为琼。”

李彻笑着点了点头:“好名字,秦琼......嗯?秦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