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八章 年世兰37

 
康熙的目光愈发锐利,仿佛要穿透胤禛的灵魂。

他冷冷地说道:“你最好与此事毫无瓜葛,否则,朕绝不轻饶!朕念你平日还算勤勉,才给你一个解释的机会。”

胤禛急忙跪地磕头,额头上冷汗涔涔,他惶恐地说道:

“皇阿玛,儿臣对您的忠心犹如那苍松翠柏,坚贞不渝,绝无半点二心啊!前日,隆科多曾到儿臣的府邸拜访,当时他的神情异常恍惚,似乎有千言万语想要倾诉,但最终却什么也没说便匆匆离去了。”

康熙端坐在龙椅之上,面沉似水,他那如鹰隼般锐利的目光紧紧地盯着胤禛,仿佛要透过他的身体,看穿他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

胤禛见状,心中愈发忐忑不安,他连忙又磕了一个头,接着说道:

“皇阿玛,此事关系重大,儿臣不敢有丝毫隐瞒,额娘虽是后宫女眷,处理起来倒也相对容易些,只是隆科多舅舅那里......他可是皇玛嬷的亲侄子,孝懿仁额娘的亲弟弟啊!皇阿玛,您打算如何处置他呢?”

胤禛看似不经意地提起了孝康章皇后和孝懿仁皇后,其目的无非是想提醒康熙,自己曾经是由孝懿仁皇后抚养长大的。

若要论起亲疏远近,孝懿仁皇后无疑比德妃更像是他的亲生母亲。

康熙听后,沉默了好一会儿,终于缓缓开口道:“此事你无需过多操心,朕暂且相信你的话,不过,对于这件事情,你必须给朕一个明确的态度。”

胤禛心中稍微放松了一些,他深吸一口气,然后缓缓说道:

“皇阿玛,额娘犯下如此严重的错误,儿臣实在是痛心疾首!然而,孝道重于泰山,即使额娘有再多的不是,儿臣也绝对不敢有丝毫的指责,儿臣如今唯有全心全意地为皇阿玛效力,以此来证明儿臣对皇阿玛的一片忠心。”

康熙听了胤禛的这番话,微微点了点头,表示认可。

他看着胤禛,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过了一会儿,康熙开口说道:“希望你能够说到做到,此事朕会妥善处理的。你先退下吧。”

胤禛再次叩头谢恩,“谢皇阿玛,儿臣告退。”

他站起身来,慢慢地向后退去,每一步都显得格外沉重。

当他走到门口时,他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转身,缓缓地走出了乾清宫。

胤禛心里很清楚,今天这一关虽然勉强过去了,但在皇阿玛的心中,自己的地位恐怕已经大大降低了。

他不禁感到一阵失落和无奈,同时也对未来充满了担忧。

————————————————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转瞬之间,三年已逝。

在这三年里,朝廷中争夺皇位的风暴愈发猛烈,然而,康熙却始终保持沉默,未曾明确表示他对哪位皇子更为青睐。

与此同时,二十二阿哥胤福已然四岁,他长得玉雪可爱,聪明伶俐,令人喜爱至极。

康熙对这个小儿子简直是宠爱有加,视若珍宝。

就在这一天,胤禛如往常一样进宫向康熙问安。

当他漫步于御花园时,偶然间瞥见了正在与胤福嬉戏玩耍的年世兰。

“华妃娘娘。”胤禛轻声唤道,然后缓缓地走向她。

这些年来,尽管岁月无声,但年世兰的身影却并未在胤禛的脑海中渐渐淡去,反而愈发清晰深刻。

每次见到她,胤禛都难以抑制内心的冲动,他总觉得,年世兰本应是属于他的女人。

“雍亲王,胤福,快给你四哥请安。”年世兰见状,稍稍向后退了一步,柔声对二十二阿哥说道。

胤福十分乖巧地向胤禛行了个礼,奶声奶气地说道:“四哥好。”

胤禛面带微笑地凝视着眼前可爱的胤福,心中虽然对年世兰有着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但还是努力克制住,伸出手轻轻地抚摸着胤福的小脑袋,温柔地说道:

“几日不见,胤福长得愈发高了,听闻都已经能够背诵《论语》了。”

对于这个年幼的弟弟,胤禛确实怀有几分真心的喜爱。

毕竟,胤福长得如此玉雪可爱,宛如粉雕玉琢的娃娃一般,让人不禁心生怜爱之情。

然而,在欣赏胤福可爱模样的同时,胤禛的脑海中却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一个念头——如果当初年世兰成为了自己的侧福晋,那么他们所生的孩子,是否也会这般讨人喜欢呢?

这个想法在他心头萦绕不去,使得他对胤福的喜爱之情愈发浓厚。

年世兰静静地站在一旁,目光落在胤禛身上,眼神中似乎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波澜,但转瞬即逝,她迅速恢复了平日里的高傲神态,嘴角微扬,不紧不慢地回应道:

“雍亲王过奖了,胤福年纪尚小,还需要多加教导呢。”

胤禛正欲开口继续与年世兰交谈,突然间,一阵爽朗的笑声从不远处传来,原来是康熙到了。

只见康熙面带笑容,步履轻快地朝他们走来,显然心情颇为愉悦。

康熙走到近前,对着胤福说道:“在这里玩得可还开心呀?”

说罢,康熙一把抱起胤福,抱入了怀中。

胤福见到皇阿玛,脸上立刻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同时不住地点头,表示自己玩得非常愉快。

满人一直以来都有着抱孙不抱子的传统习俗,但对于康熙来说,这些所谓的规矩和传统根本就不是他所关注的事情。

自从胤福降生以来,几乎每一天,他都能享受到被康熙这个皇阿玛亲自抱在怀中的待遇。

而站在一旁的胤禛,他的目光显得有些深沉。

毕竟他已经是一个四十岁的成年人了,对于皇阿玛的宠爱这种事情,他早已看得很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