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影视:狐狸精在后宫杀疯了小妙招了
第九百八十章 年世兰49
胤禛的声音低沉而凝重,他想起了废太子与老大之间的那场争斗,太子虽然被废黜,但大哥却也因此被圈禁,失去了自由。
这活生生的例子就摆在眼前,胤禛怎能不心生忌惮?
他知道,不管背地里怎么样,至少在明面上皇阿玛最看重的便是兄弟之间的和睦。
如果他此时出手,将老八的罪证呈上,或许能够扳倒老八,但同时也可能引发一场兄弟间的血腥风暴。
年世兰嘴角微扬,露出一抹似有似无的笑容,轻声说道:
“王爷,如今的局势已然发生了变化,皇上的慈爱之心在废黜太子之后,就如同那被风吹散的云雾一般,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如今在皇上的眼中,你们这些皇子们不仅是他的儿子,更是他的臣子啊,王爷可别忘了,十三爷是如何被皇上关入那阴冷潮湿的养蜂夹道之中的。”
胤禛听闻年世兰所言,不禁眉头紧蹙,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俗话说,虎毒尚且不食子,然而在这充满权力斗争的皇室之中,父子之间相互残杀却成了最为常见的事情。
老十三是那么的无辜,他可是自己最为要好的兄弟,可即便是如此,他也难逃皇阿玛的残酷折磨。
年世兰将胤禛的反应尽收眼底,她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
“王爷啊,如果您在此时还不出手的话,一旦八贝勒有所防备,那再想要对付他恐怕就会变得异常困难了,而且,皇上对八贝勒其实早就心生不满了,您只需稍稍在这火上浇点油,让皇上亲眼看到八贝勒的勃勃野心,那么这把火一旦被点燃,就绝对不可能轻易熄灭了。”
胤禛心中猛地一动,年世兰的这番话确实有几分道理。
如今的局势可谓是扑朔迷离、微妙异常,如果能够巧妙地借助皇阿玛之手,将八贝勒一举铲除,那么自己登上皇位的道路无疑将会更加顺畅,距离那至高无上的宝座也会更近一步。
他深吸一口气,稍稍定了定神,然后缓缓开口说道:“贵妃娘娘所言甚是,本王定会加紧筹备此事。”
年世兰见状,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抹满意的笑容。
她轻声说道:“王爷果然英明神武,只是年关将至,过了个热热闹闹的新年,谁也说不准皇上会不会在这个时候突然心软呢?”
胤禛听后,不禁眉头微皱,暗自思忖起来。
年关前后,皇阿玛通常都会封笔辍朝,不再处理朝政事务数日。
如此一来,若想在年关之前对老八动手,时间上确实颇为紧迫,所剩无几了。
“本王这就立刻回府去做准备。”胤禛的声音异常坚定,仿佛已经下定决心要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完成这件大事。
好在这些年来,他一直未雨绸缪,暗中做了不少的准备工作。
如今,只需要将这些东西稍加整理,便可付诸行动了。
就在此时,天空中的雪花越下越大,如鹅毛般纷纷扬扬地洒落下来。
这些洁白的雪花仿佛给整个御花园披上了一层银装,将其装点得宛如梦幻仙境一般。
胤禛和年世兰静静地站在亭中,彼此的目光交汇,仿佛在这一瞬间达成了某种默契。
他们的身影在微风中显得格外和谐,仿佛这个世界只有他们两个人存在。
————————————————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翊坤宫的寝殿内,康熙缓缓睁开双眼,从睡梦中醒来。
他醒了醒神,然后起身准备上朝。
“皇上,喝盏茶醒醒神吧。”年世兰轻声说道,她从颂芝的手中接过一个精美的茶盏,小心翼翼地递到康熙的面前。
康熙微笑着接过茶盏,轻嗅了一下茶香,然后抿了一口。
茶水的清冽口感让他的精神为之一振,他不禁赞叹道:“今日这茶味道倒是清冽。”
年世兰微笑着解释道:“皇上圣明,这泡茶的水是雪水呢,也不知道胤福从哪里听说雪水泡茶能明目解乏,这些日子总是天不亮就去收集雪水了。”
康熙听后,脸上露出欣慰之色,他感慨地说:“这孩子真是有心了,不枉朕如此疼爱他。”
年世兰见状,连忙娇嗔道:“胤福处处想着皇阿玛,连臣妾这个额娘都要吃醋了。”
康熙嘴角上扬,露出一抹微笑,宽慰地说道:“怎么,你这是同朕吃起醋来了?胤福这孩子向来聪明伶俐、孝顺有加,难道还会不心疼你这个额娘吗?”
年世兰闻言,脸上的愁容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欣慰的笑容,她柔声说道:
“咱们的胤福自然是最好的,皇上有所不知,他不仅将收集来的珍贵雪水献给皇上泡茶,还特意吩咐人将雪水送往其他皇子的府邸,胤福不好意思邀功,臣妾却是要替胤福讨赏的。”
康熙闻听此言,略感惊讶地问道:“哦?胤福竟然还记得他的兄长们?”
年世兰微笑着点了点头,解释道:“可不是嘛,胤福说他逢年过节都没少收到哥哥们送来的好东西,如今他也想略尽绵薄之力,回报一下兄长们呢。”
康熙听后,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欢喜之情,他觉得胤福年纪虽小,却如此懂得感恩和回报,实在是难能可贵。
“这孩子真是长大了,懂得礼尚往来,朕甚感欣慰啊。”康熙感慨地说道。
年世兰见康熙心情愉悦,便趁机继续说道:“皇上,胤福还说,他盼望哥哥们都能在皇阿玛身边尽孝,一家人团团圆圆的,那才是最好的。”
康熙微微颔首,表示赞同,他的眼神中也流露出几分温柔和慈爱。
“皇上快去上朝吧,臣妾在翊坤宫等您回来。”年世兰柔声说道。
康熙微微一笑,缓缓站起身来,他轻轻拍了拍年世兰的手,安慰道:“好,世兰先用早膳,朕去去就回。”
年世兰乖巧地点点头,目送着康熙离去。
待康熙的身影消失在门口后,她才转身回到桌前,独自享用起早膳来。
————————————————
此时的朝堂之上,气氛却与翊坤宫截然不同。
由于临近年关,众大臣们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只报喜不报忧,使得今日的朝堂显得颇为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