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西语国家经济同盟
自由党和工人党的谈判又持续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终于在1898年的年初结束了谈判环节。
自1898年开始,西班牙的自由党和工人党历史彻底结束,这两个政党也将拥有一个新的名字,工人社会党。
工人社会党成立的第一天,就对外公开了自己的政治诉求和党章党纲,详细地介绍了工人社会党未来的政治规划和理念。
这么做的目的也很简单,那就是向西班牙民众介绍这个全新的政党,吸引那些志同道合的人加入。
果不其然,随着工人社会党刊登的新闻在全西班牙范围内传开,民众对于这个新的党派的讨论也在热烈的进行当中。
虽然自由党已经丧失了民众支持,但工人党却牢牢把持着工人群体的投票。工人社会党在工人党的基础之上,又增加了社会福利和社会公正这两项政治理念,成功引起了更多西班牙人的关注。
对于民众来说,他们或许分不清每个党派的政治思想是怎样的,但他们绝对分得清哪个党派的政治思想对自己更加有利。
如果非得支持一个政党的话,那为什么不去选择那个对自己更加有利的政党呢?
对于工人社会党成立之后西班牙政治局势的变动,卡洛并未关注太长的时间。
毕竟不管是工人党还是工人社会党,都是在卡洛控制之下的。这些党派不仅不会影响卡洛对西班牙的统治,反而还能成为卡洛统治西班牙的有利工具。
在这样的情况下,卡洛自然没什么好担心的。更何况合并后的工人社会党也只是西班牙的第三大党,在下议院的选举没有开始之前,占据下议院席位最多的仍然是保守党和进步党。
卡洛也希望通过自由党和工人党的合并来刺激保守党和进步党,让他们为了获取更多的民众支持,不得不想尽千方百计的实现自己的党章纲领。
还别说,工人社会党的成立确实对保守党和进步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这个新成立的党派通过报社宣传的方式很快吸引了大量西班牙人的关注,这也让保守党和进步党察觉到了危机。
保守党还好,因为拥有贵族和大地主这个基本盘,再加上西班牙的大多数人口都是农民的原因,工人社会党一时半会儿还是影响不到保守党的地位的。
但进步党就完全不同了。进步党的受众和工人社会党的受众是有一定的重合的,那些被工人社会党在报社上公开的信息吸引了民众,说不定就是进步党的支持者。
面对着工人社会党有可能的挖墙脚的行为,哪怕进步党是目前西班牙的第二大党派,也不得不对此表达担忧。
进步党的应对方式也很简单,那就是效仿工人社会党,在报纸上宣传自己的党章党章和政治思想,吸引更多的人加入进步党。
与工人社会党将目光聚焦在工人以及社会福利方面不同,进步党为了吸引人眼球,在宣传中加入了许多包括民族和泛伊比利亚主义的色彩。
说起来,随着西班牙逐渐强大,民族主义在西班牙也非常盛行。
对于这些支持民族主义的人来说,进步党在宣传中增添了一些民族主义的色彩,确实让他们感觉到了一些不同。
泛伊比利亚主义自然不用多说,这是火遍整个伊比利亚半岛的思想主义,也引起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国内许多人士的认同。
也就是卡洛认为目前还不是最好的时机,要不然光凭借着葡萄牙国内的伊比利亚主义者,就能够很轻松的吞并葡萄牙这个国家。
当然打天下易,守天下难。吞并葡萄牙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但如何永久的占领并且消化掉葡萄牙,这是一件非常非常难的事。
虽然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之间在语言,文化和其他习俗方面都有着高度的相似,但这并不代表葡萄牙人就会被西班牙轻松同化。
一旦同化工作出现任何问题,可能就会像西班牙上一次吞并葡萄牙那样,被迫让葡萄牙再次独立。
工人社会党的成立为1898年的到来拉开了序幕,卡洛也在关注着1898年国际局势的发展。
历史上的1898年可是相当特殊的一年。美西战争正是在这一年爆发的,也正是因为和美国人的战争,直接让还沉溺在幻想之中的西班牙政府被打入了现实。
历史上在美西战争之前的欧洲各国排行当中,西班牙还能偶尔进入列强的排行榜。
但美西战争结束之后,西班牙已经彻底的告别了列强行列。此时的西班牙不管是在综合实力还是在国际地位以及威望方面,都已经离列强差之甚远。
与历史上的西班牙不同,此时的西班牙经历了改革和接近30年的发展,综合国力强盛了太多。
卡洛是完全不怕和美国人之间的战争的,因为古巴已经被置换给了英国的原因,美国似乎也没有理由发动和西班牙之间的战争。
事实确实如此。随着1898年过去两个月的时间,卡洛惊讶的发现美国人并没有任何额外的动作。
目前来看,历史上的美西战争应该不会再发生,美国人就算想要向世界宣告自己的实力,应该也会重新挑选一个目标。
毕竟此时的西班牙在列强的排行当中已经能够稳稳排进前四,欧洲各国普遍认为西班牙的综合实力比奥匈帝国还强,美国政府也没有必要一下子给自己找个这么强大的对手。
毕竟说白了,美国只有经济和工业方面符合列强的身份。美国的军事实力虽然不弱,但在列强国家当中还是排名垫底的。
想要凭借这样水平的陆军和海军去打败西班牙,那明显是痴人说梦。
虽然已经确定美西战争不会再发生了,但卡洛并没有减少对美洲局势的关注。
恰恰相反,从1898年的3月份开始,卡洛反而还加强了对美洲局势的关注。
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巴拿马运河的建造已经持续了15年的时间,距离原定的工期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二。
如果认为巴拿马运河即将建造完成那就大错特错,因为之前提到的种种原因,目前巴拿马运河的建造进度只有总工程量的三分之一。
剩下的三分之二大部分都是最艰难的地段,这不仅代表着工程的预算会比原来的要更多,所需要的时间也比原来久的多。
虽然法国为了把持运河建成后的经营管理权,在上一家运河公司破产之后又组织了另一家公司接手工程。
但因为运河的建造进度受影响严重的原因,无论如何,运河的建造都赶不上原本计划的工期。
卡洛关注的也正是这一点。法国的企业无法按照原本的计划完成巴拿马运河的建造,这也代表着法国企业必须要面临两个选择。
要么去请求哥伦比亚政府将工期宽限,延长几年甚至十年的时间来建造巴拿马运河。要么就寻找一个实力雄厚的合作方,通过分享运营和经营管理权的方式,来加快运河的建造进度,避免整个运河的建造工期被延迟太长时间。
目前想要在原本预定的工期内完成运河的建造,基本是不可能的。但延期的时间也是有长短之分的,对法国一方的名誉损失和利益损失,自然也是有所差距的。
卡洛的目的也是想趁着法国无法完成原本预定的攻击,尽可能让西班牙的资本参与到巴拿马运河的建造当中。
如此一来,就能通过和平的方式获得巴拿马运河的经营管理权。虽然这样的经营管理权是要和法国共同进行的,但只要没有美国人的参与,这对西班牙来说就是一件好事。
当然,法国政府愿不愿意和西班牙分享巴拿马运河的经营管理权,此时还并不确定。
但如果他们不愿意和西班牙分享经营管理权,他们就必须要请求哥伦比亚政府将工期宽限数年的时间,同时做出一定的补偿才行。
卡洛之所以如此关注巴拿马运河的经营管理权,主要原因也是因为美国对巴拿马运河控制权的觊觎。
早在巴拿马运河的建造启动之前,美国就成立了巴拿马运河工程临时协会,由南北战争时期的著名将军,美国前总统尤利塞斯·格兰特作为临时协会的主席。
在1880年,美国政府派遣了两艘巡洋舰抵达了哥伦比亚的港口,假借外交访问的名义炫耀自己的武力。
在1881年,美国与哥伦比亚政府签署了一项协定,约定双方应在巴拿马地峡的战略要点建立海上军事防御据点。
这些防御据点平时由哥伦比亚的军队守护,如果爆发战争,则由美国的海军陆战队负责。
原本这项协定已经被签署,但因为哥伦比亚国会强烈反对的原因,最终又被哥伦比亚方面否决。
也正是因为来自美国的强烈压力,让哥伦比亚不得不呼吁欧洲国家共同保证巴拿马运河的中立地位。
欧洲各国是愿意看到巴拿马运河保持中立地位,但美国可不愿意看到巴拿马运河保持完全的中立。
毕竟说白了,巴拿马运河是美国的生命线,可不是欧洲国家的生命线。
相较于欧洲国家通行巴拿马运河的船只数量,美国通行巴拿马运河的船只数量绝对是数倍甚至数十倍。
在这样的情况下,巴拿马运河保持中立的地位,吃亏的其实只有美国。
历史上的美国因为在1898年发动美西战争的原因,他们此时没有太多的精力关注巴拿马运河的动向。
但此时不同,因为美西战争不会爆发的原因,美国几乎所有的目光和精力都在巴拿马运河上。
1898年2月,美国大使找到了英国政府,想要在巴拿马运河的控制权方面获得英国的支持。
但英国人也不傻。此时没有布尔战争的外交压力,英国可不会白白放弃巴拿马运河的掌控权。
虽然目前建造巴拿马运河的是英国的死对头法国,但法国建造完巴拿马运河之后,英国也是能获得一部分掌控权的,为什么还要多生事端,去帮助美国人获得运河掌控权呢?
眼看无法获得英国人的支持,美国又将目光放到了其他的欧洲列强身上。
除了法国之外,目前在美洲有影响力的实际上就只剩下西班牙。
英国,法国和西班牙,这三个列强正是曾经殖民美洲的殖民帝国。还有一个殖民帝国是葡萄牙,只不过葡萄牙并不是列强,在巴拿马地区的话语权也很低,自然被美国忽略了。
从南美洲各国的语言分布图也能看出,整个南美洲说葡萄牙语的实际上就只有巴西一个国家。
除了被英国荷兰以及法国瓜分的圭亚那地区之外,剩下的几乎所有南美洲地区,都是说西班牙语的。
从这一点也能看出曾经西班牙日不落帝国有多么辉煌,南美洲的大部分国家曾经都是属于西班牙的殖民地。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美国想要获得西班牙的支持,来帮助自己竞争巴拿马运河的掌控权。
但可惜,美国人没有想到卡洛对美国的忌惮,远远比对英国和法国的忌惮更高。
如果说英国人还是委婉的拒绝,那西班牙就是光明正大的拒绝。西班牙甚至还表达出了对掌控巴拿马运河的兴趣,一点都没给美国大使面子。
在欧洲碰壁之后,美国政府清楚想要通过欧洲国家支持获得巴拿马运河的掌控权已经不可能了。
既然这种光明正大争夺控制权的方式不可行,那美国就只能想一些更加阴险的办法,尽可能让自己获得运河的控制权。
什么阴险的办法呢?
既然控制巴拿马地区的哥伦比亚政府并不支持美国,那简单,只需要让巴拿马地区独立出去,扶持一个支持美国的巴拿马政府不就行了?
到时候通过巴拿马政府的支持,美国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运河的掌控权。至于建造运河的法国,既然是和哥伦比亚签订的条约,那就去找哥伦比亚政府,关巴拿马政府什么事?
想到这里,美国政府的官员逐渐兴奋了起来。
打仗美国或许不在行,但在哥伦比亚国内搞破坏对美国这些官员来说,还是相当在行的。
而且哥伦比亚政府的政治局势本来就比较混乱,美国只需要小小的推波助澜,就能让哥伦比亚这座死火山重新爆发活力,瞬间火山迸发。
哥伦比亚国内的政治动荡,主要是因为保守党和自由党之间的冲突。
之前也提到过,早在新格拉纳达共和国时期,哥伦比亚国内就已经出现了保守党和自由党政权独立的现象。
自由党在1849~1857,以及1860~1884年执政,期间进行了若干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和政府专卖制,取消了教士特权,没收教会财产,制定宪法,规定政教分离,宣布国民信仰,言论和出版自由等等。
这一系列操作虽然确实让当时的哥伦比亚变得更加强大,但也引起了自由党这个改革派与教士、地主阶级的激烈矛盾。
这又不得不提到南美洲独立的历史。南美洲各国虽然在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下独立,但他们对于自己的政治体系是没有明确的认知的。
对于联邦制和共和制,南美洲的这些国家一直没有明确的观点。这也导致各个党派各自发展之下,局势变得根本不可控制。
虽然自由党执政了相当长的时间,但保守党因为有着教会和大地主阶级的支持,手中掌握的军队反而比自由党还要多。
就这种情况,自由党又怎么可能进行完全又彻底的改革呢?
保守党和大地主阶级手中的军队不是摆设,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他们肯定要发动相应的战争来结束自由党的改革的。
这也是这些南美洲国家和西班牙最大的不同。
虽然当时的西班牙也拥有改革派和保守派,但当时作为改革派的进步党是掌握了国家的军队的。
不管是教会还是大地主阶级,他们手中掌握的军队数量都不足以挑起内战,这也是西班牙的改革能够成功的原因。
哥伦比亚的状况和西班牙完全不同,这也导致哥伦比亚的自由党虽然执政了数十年的时间,但改革因为保守党的长期反对,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
美国之所以有了挑动巴拿马地区独立的想法,原因也正是哥伦比亚的混乱局势。
毫不夸张的说,此时的哥伦比亚就如同一个火药桶一般,真的是一点就炸。
历史上的哥伦比亚也在这段时期爆发了千日战争,保守党和自由党进行的内战让哥伦比亚损失惨重,彻底退出了南美洲强国的行列。
卡洛自然也是知道哥伦比亚的这段历史的。哥伦比亚是否会爆发战争对卡洛来说并不重要,巴拿马地区是否会独立出去,以及美国是否会在哥伦比亚战争以及巴拿马的独立上横插一脚,这对卡洛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哥伦比亚可以爆发战争,巴拿马也可以从哥伦比亚独立出去。但问题是,这其中美国人不能干预,也要防止美国掌控独立后的巴拿马政府。
如何防止美国掌控独立后的巴拿马政府呢?最简单的事情就是早于美国掌控巴拿马政府,亦或者阻止巴拿马地区的独立。
对于目前的西班牙来说,不管是第一个还是第二个选择,或许都是有希望做到的。
1898年3月中旬,西班牙政府内部正式提出了关于西语地区经济同盟的提议。
所谓的西语地区很好理解,就是讲西班牙语的地区。这些地区主要集中在美洲,除了南美洲诸多国家之外,还有就是中美洲以及摩洛哥地区了。
对于西班牙来说,这些曾经属于殖民地的地区在独立之后,同样也能为自己提供不小的助力。
特别是南美洲诸多国家,哪怕只是在经济方面的合作,也能加快西班牙的工业和经济发展速度。
这些个西语地区一旦成为西班牙的潜在市场,西班牙的工业产品就能轻松地倾销到这些国家和地区。
虽然单个国家的面积和人口都不多,但这些美洲国家加起来的人口和国土面积还是很多的。
西班牙除了可以将工业品倾销到这些美洲国家之外,还能从这些美洲国家进口大量的廉价资源。
不用多说,这份提案自然是卡洛命人提出的。
对于西班牙来说,如果能够整合美洲地区的西语国家,就能够进一步缩小和欧洲顶级列强之间的差距。
这份提案很快在议会的讨论中被通过,这些西语国家曾经都是属于西班牙的殖民地,西班牙和这些地区加强联系自然是理所当然的。
毕竟这些南美洲国家的人口,有相当一部分是西班牙移民的后裔。在没有利益冲突的情况下,这些国家和人种是天然性的亲近西班牙的。
想要组建这个西语国家经济同盟,就必须得获得南美洲诸多西语国家的支持,这一点还得靠西班牙的外交努力。
因此,卡洛将这个重任交给了西班牙的外交部门。如果能够通过外交的方式获得这些西语国家的支持,从而建立西语国家的经济同盟,这对西班牙和这些美洲国家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哥伦比亚也是西语国家,如果能够将哥伦比亚吸纳进西语国家经济同盟,西班牙在哥伦比亚的话语权也会增加不少。
在哥伦比亚的话语权增加,也就代表着西班牙对于巴拿马运河的控制权归属就有了更多的影响力。
虽然不至于让西班牙获得巴拿马运河的掌控权,但也能更大程度地防止美国掺和到巴拿马运河的建造和运营当中。
就算巴拿马地区从哥伦比亚独立,巴拿马也是属于西语地区的。卡洛想要建立西语国家经济同盟,目的也正是如此。
不管巴拿马地区独不独立,西班牙都能在巴拿马地区和哥伦比亚获得极高的话语权。未来一旦建造运河的法国公司出现变动,西班牙就能自然而然地接手运河的建造,从而获得巴拿马运河的掌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