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消息
她这样子,宋英哪里不明白,她只是嘴上说着不急,其实焦急得很。
她把温好的手炉塞进林大夫的掌心,蹲下身道:“师父,横竖等开春后再说,眼下天寒地冻的,您这把年纪了,哪经得起在外头风餐露宿。找师伯固然要紧,您的身子骨也要紧啊。”
林大夫心中暖融,抬手点了点她的额头,“别以为为师不知道你肚子里那些弯弯绕绕。算算日子,开春后,文轩的信也该到了,到那时候哪还顾得上这些?”
宋英眨了眨眼睛,故作懊恼地一拍脑门,“哎呦,我怎么把这事忘了!”
她歪着头,笑得眉眼弯弯:“还是师父思虑周全,我果然还有得学。”
林大夫:“……”
她改点为戳,不轻不重地在宋英额间一按:“哪儿学来的这些油嘴滑舌的腔调?偏还学得是个半吊子,回头让袁清好好教教你,如何拍马屁才能拍得不露痕迹,拍得人心花怒放。”
宋英狡黠一笑,“这我不该向诗仙与王阁老学习么?”
林大夫愣了愣,诗仙李白她知道,但王阁老是谁?
马大夫同样不解,上一代阁臣里,确实有一位姓王的阁臣,问题是,师侄一个未去过京都的女孩怎么会知道?
他问:“王阁老是谁?”
“王勃呀,”宋英冲他们挤眉弄眼,“他的《滕王阁序》冠绝文坛,可不得好好学一学么。”
林大夫莞尔,这才想起因《滕王阁序》广为流传,民间也尊称他为‘王阁老’,还有戏曲唱词言:王阁老题诗惊满座。
一时间,三人都乐得不行,没有了先前的沉闷。
过了一阵,童云舒来了,她显然已经从童仵作口中知晓了,特意来向林大夫与马大夫行了晚辈礼。
林大夫从手上撸了个镯子给她,马大夫为难了,他朴素惯了,身上也没带个玉佩扳指,一时间还真不知道该拿什么给小辈做见面礼,总不能直接给银子吧。
宋英见此,取了头上的掐丝梅花簪子递过去,才让他有见面礼可送。
以前她不太明白,为什么富贵人家的夫人都爱在手上套镯子,有些还一套就是好几个,碍事的很,原来是为防着这种情况。
傍晚时分,童仵作来了医馆,说是早上仓促,没来得及给小辈见面礼,特来补上。
宋英乐得不行,直呼还是做小辈好,认亲,长辈酷酷花钱,小辈酷酷收礼。
忙完冬月,本该清闲惬意,光阴似箭,可心中悬着未解之事,日子便如同浸了水的棉线,沉甸甸地拖得老长。
在他们的期盼,春天终于姗姗来迟。
三月里,林家几个仆役千里迢迢送来了林文轩的家书:青玉仍在宫里当差,是位老嬷嬷了,但这些年不曾有过她‘中邪’的传闻。他在信中说,青玉很可能与周大福不一样,她是单纯的中邪,并非得了那怪病。
林大夫拿着信,垂眸看着,短短两页,她却看了很久很久,久到宋英都怀疑她是不是睡着了。
过了好一阵子,她终于抬眸,对等候的仆役道:“这两日你们好好休整休整,路上需要什么该准备就准备着,七日后我们回京。”
仆人应下。
等他们出去,宋英立刻担忧道:“师父,这件事情是不是该从长计议,等师兄验证过,确定青玉得的是那种怪病,咱们再进京也不迟。”
林大夫轻轻摇头,“青玉伺候太妃,住在深宫,林家都是平民,想见她一面都难如登天,更何况是验证,这事得我回去才行。”
宋英拧着眉想了想,这还真是只有师父,才有可能接触到宫里的人。
“那去京城需要准备什么,我明儿就去采买。还得回家一趟,得跟我奶奶他们说……”
“不必,你不必去。”林大夫打断了她的话,她抬手拂过案头那摞泛黄的医书,指尖在书脊上流连,“这一屋子的医书典籍都留给你,你要好生研习,将师门衣钵传承下去。”
“不行,我得去,师父你一人上京我不放心。”话落,宋英忽而觉得自家师父后半句的口吻不对劲,“不是,师父,我怎么听着你像是在……交代遗言呢?”
林大夫戳了下她的脑袋,“瞎说什么呢。”
宋英心慌得厉害,盯着她的脸,不肯放过她面上一个神情,“不对,师父你很不对劲。你老实说,这次回京昭雪,是不是很没有把握、很危险?”
“涉及皇权,青玉的病也不确定,自然是没有把握。不过危险倒没有,你师父为先太后治病多年,无论宫里京里,人脉都广着呢,怎么会为了这点小事情丢命。”
丢命!!!
宋英听得心头一颤,“这怎么会是小事情?当年的事情很可能就是当今老皇帝陷害的,他很可能不愿意为将江家翻案,我们翻案是违逆他的意思,怎么会是小事情?”
说到这里,她清晰意识到这件事情有多危险,他们可能是要与皇帝对抗呀,难怪师父都开始安排后事了。
她放软了语气,祈求道:“师父,没有把握咱们就再等一等嘛,这么多年都等过来了,也不差这一时半会儿。”
林大夫轻抚她的发顶,叹息道:“不能再等了,为师年岁已高,不知哪日便去了。”
“呸呸呸!”宋英急道,“师父福寿安康,定能长命百岁!”
林大夫笑了笑,“即便为师长命百岁,那青玉嬷嬷年岁也大了。她或许是唯一能证明你师祖清白之人。若错过,翻案就更难了。”
“这世上的事情再难也有法子解决,咱不能再搭上性命了。”
“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林大夫望着窗外,“于为师而言,为师父昭雪,还师门清白,比为师的性命更重要。”
宋英不能接受,“师父,您这样做,师祖他们在九泉之下,也不会安心的。他们肯定希望你好好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