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混日子睡觉打蚊子

第89章 求贤令

吾乃李唐皇室后裔,以推翻暴政、恢复正义为使命,今特此向天下英才发出求贤令。

当今朝廷腐败无能,民不聊生。吾等反贼志在推翻暴政,为民请命。然欲成大事,非得贤才不可。故特此广发英雄帖,求天下有识之士共襄盛举。

吾所求之贤才,须有高尚之品德,卓越之才华,博学之学识,以及热爱百姓之情怀。

凡有志于推翻暴政、为民请命之贤才,无论身份贵贱,皆得参与此次选拔。一旦入选,吾将委以重任,予以高官厚禄,并许以共建新朝之荣耀。

贤才选拔分为笔试与面试两部分。笔试考察学识与才华,面试考察品德与胸怀。笔试通过者方可参加面试,最终合格者将获得吾等反贼之重用。

望天下英才踊跃报名,共襄盛举。吾将亲览贤才,以求推翻暴政、为民请命之伟业。

此令!

张定看着县尉给上来的求贤令,看着里面的“反贼”二字看的青筋直跳,一双眼睛都快得红眼病了,虽然我是反贼,大家也都知道我是反贼,但是自己称呼自己为反贼,还是有点掉价。

人在外面,身份都是自己给的。最次也是个绿林好汉,好一点就是百里侯什么的,至于一开始的李唐皇室后裔,这个基本上是纯属扯蛋,往自己脸上贴金。前面皇室后裔,后面称呼自己反贼,难道现在就在玩反差感了吗?这未免太超前了。

虽说里面还是有可取之处,比如人人平等思想,但是整体上不行。尤其是县尉五大三粗,没想到还想着通过笔试来选拔人才,这也是张定没想到过的。看他样子也不像是读书人的样子啊。

还要考察胸怀,嗯。

总之,一言难尽。

拿起另一份,是县令写的,怎么说呢,不愧是正儿八经的读书人,看人家怎么写的啊:

【义军求贤令】

大明崇祯年间,天灾人祸,民生凋敝。吾等虽处草莽,心系黎民,誓以义举匡扶社稷,救民于水火。今广开贤路,诚邀天下英才共襄盛举,以图国泰民安。

【一】文士贤才

吾辈求学识渊博之士,能文能武者尤佳。凡通经史、晓兵法、善谋略者,皆为上宾。愿以文会友,共商国事,以文治国,以武安邦。

【二】武勇之将

求勇武过人之将,能领兵作战,护民安邦。凡武艺高强、智勇双全者,吾等必厚待之,共谋大业,以武止戈,保家卫国。

【三】医术高明

求医术高明之士,能救死扶伤,济世安民。凡精通医理、善疗疾苦者,吾等将尊为上宾,以医济民,以仁心安邦。

【四】工匠能人

求技艺精湛之匠,能造器物,兴水利,筑城池。凡巧思妙手、能工巧匠者,吾等将厚待之,共谋民生之需,以工兴邦。

【五】商贾贤良

求诚信经营之商,能通财货,利民生。凡精于商道、诚信为本者,吾等将予之优待,以商养民,以富强邦。

凡有志之士,不论出身,不问过往,但凡愿与吾等共赴国难,皆为吾等之良朋益友。吾辈将待之以诚,待之以礼,共图大业,以期恢复大明之盛。来者不拒,去者不追,愿天下英雄,共赴义举。

此求贤令,非为一己之私,实为天下黎民之福祉。愿诸君共鉴,同舟共济,以期国泰民安。来者请至吾军大营,或遣使至各处义军联络点,吾等将恭候佳音。

看着面前屁股沾了一点凳子边儿,老老实实的坐着,像个小学生的县令。再看看对面坐着的县尉,虽说也是老老实实的坐着,屁股沾了一点边儿,但总有种照猫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感觉,他可能展现自己武人的一面会更好。虽说这年头武人确实毫无地位,在文人面前就是孙子就是了……

张定只能说,就凭人家这表现,这能力,活该人家是县令。里面这些思想,要说县令真是如此想的,张定根本不信。先不说读书人了,就说武人,他能看的起?

就算看得起,知道武人集团对于一个政权的重要性,那商人和工匠绝对是扯淡。

明朝实行的是重农抑商的政策,这意味着政府倾向于支持农业而非商业,商人的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利受到限制。明朝政府对商人征收重税,并在社会地位上给予限制,商人被视为“市井之徒”,其社会地位低于士、农、工等其他社会阶层。

明朝对商人的服饰也有特定的限制性规定,明朝初期的《大明律》对商人的服饰作出了限制性规定,禁止商人穿着绸缎绫罗等高档纺织品,以此来压制商人炫耀财富的行为。

更别说商人及其后裔通常不被允许参加科举考试,进入仕途,这一点杜绝了他们阶级上升的可能,一个没有前途的职业,能够得到人们的尊重吗?

虽然到了明朝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和商品经济的逐渐繁荣,这些限制措施有所放宽

,商人的地位也逐步提高,但是,在权力面前,他们始终是弱势的一方,他们只能够贿赂官员以达到自己的不可告人的目的。

工匠在明朝的社会结构中属于“工”这一阶层。他们通常被编入匠籍,世代承袭职业,并需定期为官府服务。就官员来说,他们也是被压榨的一部分,很多人把他们当做牲畜随意买卖,你会对自己家的鸡鸭鹅尊敬吗?

虽然里面都是些县令自己都不相信的话,但是确实比较符合张定的想法。虽然张定不会和他说自己的想法,但是一些事张定是通过他去办的,毕竟他们都是外人,不像县令熟悉本地的情况。

通过这些事情,县令很明显搔到了张定的痒处,这些人当官可能一般般,但是捞钱和猜上司的心理确实个顶个的好手。想想也是,成天不干正事,就琢磨这些东西,能不清楚吗?

“这确实是个聪明人。”张定暗暗想到,果然,能够从这么多读书人里面杀出来,还混上一个县的县令,把同时压服了地头蛇,做了一个实权县令,还是很有手腕和脑子的。

不要以为你拿着上面的红头文件,一个人跑到一个地方,你虎躯一震,下面的人就会五体投地,让干嘛就干嘛。想多了,更多的情况可能是一开始不知道你什么成份,会不断的出招试探。

一旦发现你又没关系又没能力,还不会做人,大概率是被架空的料。你有什么办法呢?下面的分全是本地人,他们沆壑一气,一个鼻孔出气,什么瞒着你。就像秦二世六国都快打进咸阳了,人家赵高还告诉他:陛下,天下在您的英明治理下,一片祥和。

明朝权臣严嵩在进入内阁后,通过积极争权和干预其他大臣的上奏事宜,逐步架空了时任内阁首辅翟銮。严嵩的手段包括在向皇帝汇报工作时不征求翟銮的意见,以及干涉文武大臣们的上奏事宜,这些行为最终导致翟銮的权力被边缘化。

这些例子无一不说明不是你是老大,别人就非得听你的,只要你能力不行还昏庸,哪怕你是皇帝也是如此。

更别说小小的一个县令了。

“这人要么给我当牛马,要么就去投胎吧。”张定想着,这种聪明人放走多可惜,可不能让他跑了。

纵然县令确实确实写的比县尉好,但是他是老大,屁股不一样,想的自然也不一样,不能光因为能力就捧高,这里面还要考虑很多问题,最明显的就是制衡问题。

“嗯,你们都写的不错。”张定笑着说道,说先充分认可他们的努力,县尉明显松了一口气,这明显不是他的优势,自然得提着一口气,县令就笑的不是那么自然了。

毕竟大家都知道,县尉写的东西和他写的差距有多大,但是老大都开口了,你能怎么着,忍着呗。

“我看你写的东西让我耳目一新,既然你已经认识到了,我就交给你一个活。”虽然不能很捧,但是也要说明我很看好你,不然怎么有动力打工呢?县令身体前倾,一副随时做好准备的样子。

“你去让城里的大伙都开门,就算他们不做生意也得吃饭吧?我们没有那么可怕,为什么不出来走一走呢?我们设了粥铺,可以去吃粥吗?只要不出城,都好说。”

“还有,那些工匠,你把他们叫在一起,让他们打些长矛啊之类的武器,要是会火桶就更好了。”

火铳发明于中国元代,由南宋突火枪演变而来。明朝时期对火铳的发展和使用起了重大作用,火铳成为当时军队的重要武器。

火统是明朝时期广泛使用的火器,尤其在明朝中后期,它成为了军方大量装备的常用武器。火铳是一种既可以远距离射击敌人,也可以近战砸击的两用兵器,因其多用途性而受到重视。

火铳在明朝有不同的类型。其中一种类型是三眼火铳,它的铳身由三根管子合铸,形成一个品字形,每个管子都有自己的火门,可以分别点火发射。三根管子共用一个銎,安装一个木柄。另一种类型的铳管是一个整体,里面有三个铳堂,火药室相互连通,点火后可以连续发射,威力巨大,类似于散弹枪的效果,能够一次发射多发弹丸。

三眼火铳在戚继光的部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很多电影和电视剧中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这种火器在战场上能够对敌军造成有效的打击,无论是远距离的射击还是近距离的砸击,都显示了其优越的性能。明朝时期,火铳的使用标志着中国古代火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后世火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朝火铳种类繁多,包括噜嘧铳、三眼火铳等。噜嘧铳性能远超日本鸟铳,是神机营的标配武器。三眼火铳可轮番射击,具有持续火力,是明朝重要的单兵火药武器。

明朝火器在当时世界数一数二,种类纷繁多样,展示了明朝在火器运用方面的卓越成就。

他们这次也不是没有缴获,只是已经锈迹斑斑了,最大的作用就是告诉张定已经有了火器。

“大人,其他的应该没问题,但

是火统……”县令面露难色。

“我记得库里有几杆,只是锈了,让师傅们尽力仿制一下。告诉他们,只要把东西搞出来,女人,钱,房子,只要我有的,什么都行。”

县令露出一副震惊的表情,“是,大人。”

看着他痴傻的样子,张定也不想说了:“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