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别干这活了,转职吧

赵昌心里想着怼天怼地,回到现实却还是得顾虑当前情况,束手束脚。

加入新变量,睡前用的复盘与推演时间又增长了些。

第二天早上醒来,昨天的憋闷散去很多,足够让他用更客观的角度去观察。

在等待某老头归来之前,这件事应该告知公卿,先让他们提前做好准备,在心里考虑相关措施。

但在沟通的时候,要提前暗示好自己的态度,以及老头子的态度。

倒不是让公卿站队,赵昌能够确定,在这件事上大家是可以求同存异的。

至于具体怎么求同,这需要进行认真讨论。

其中也有几个点应该弄清楚。

为什么会对我们的斥候展开袭击?这种行为只是普通胡人的做法吗?还是得到了对方统治者的允许?这是意外,还是刻意的试探?他们会想要开打吗?

多做几个假设,才能稳妥地制定对策。

即便有这个紧急事件,赵昌也没有直接将它提到最前列。

真正的讨论要等到人齐之后再开始,那位重磅嘉宾估计还在坐车赶回咸阳的路上。

赵昌的日程安排仍旧按之前定好的来,离了匈奴月氏东胡,秦国还是要运转,该看什么奏疏看什么奏疏,该和什么人聊天就和什么人聊天。

总不能为了那“鸡毛蒜皮”的事,把国内的吃喝拉撒都抛到脑后吧。

按照之前预定的计划,他今天首先要见的是罗彩。

这个人之前在房陵当天文黑户研究员,心中有一丢丢向往飞天,因此拉到了嬴政的赞助,被带到咸阳来搞飞行研究。

这两年他们没有获得具体的成果,但对他们项目小组的赞助费一直没断过。罗彩最近觉得自己到瓶颈期了,想多拿一点经费,去做更多试验,为此他申请了一次说服的机会,试着进一步打动二号金主。

罗彩特意找了之前的朋友们,多方面了解太子的作风,针对性整理自己的报告,力图能够拿到更多赞助。

他看上去镇静,心中其实根本没有底。

自己带的研究人员没能做出理想的成果,不管是用风筝式的模型测试,还是按照之前太子的建议用气囊式的模型测试,都没有真正成功过。

握着一堆失败经验,他实在是不好意思再多要钱。

但是,能力范围内该做的测试他已经尽力了,他需要更多赞助去搞更大的试验。

为了梦想,冲啊!

赵昌看到交给自己的这叠报告,有点头疼。

一眼扫过去,竟然密密麻麻的全是文字的干货。其中似乎有数理的结论,但是没有任何图画之类的辅助,全都是字,转换起来让人头秃。

因为罗彩在问出太子的务实偏好后,特意扔掉虚浮的东西,想让太子感受一下自己充满实在的心。

“说一下你取得的进展吧。”赵昌需要背景音帮忙。

一大早的,脑细胞还没全醒,他不想生啃这种太硬核的文章。

“好的。”罗彩对自己整理的东西很熟悉,脱稿就能讲个大概,用语言讲述也会更灵活,道,“在设计前,我们仔细观察了鸟的翅膀形状与飞行姿态,它们的成功能够成为我们的借鉴对象。”

罗彩道:“鸟的羽翼其实并不是伸直的,而是会弯曲的。双翼像弯弓一样,风经过它,就会给予力量。如果是直翼,受到的力量就会更小。

“通过制作不同的模型尝试,我们发现双翼的大小也会影响升力……”

佐以语音播报,赵昌总算把文字也看进去了,写着:“……翼展一尺,得风一石;展倍之,力四之;风倍之,力亦四之。五尺之翼,展自乘得廿五,以风平乘,三除之……”

赵昌读到这里沉思。这是在搞朴素的理论公式啊。

罗彩没有停下,继续说:“……我们思索过后,认为弧面比直面更好的原因,就在于它会将风分开。风遇到它就会二分,一半托起翼,一半滑逝。

“不同的形状下,坠落速度也会不同,就好比……石块与树叶。物体的形状会阻碍到风,为了减少阻碍,我们设计了更顺滑的模型,但这并不能完全停止坠落。”

说到这,罗彩声音有点低落。他想起了一串又一串的失败。

赵昌:“继续。”

罗彩便整理好思绪,讲下一个阶段:“发现它的不合格后,我们就去尝试您所建议的气囊,火焰在气囊下燃烧,气热囊轻,气冷囊重。”

他尽力量化燃料量、气囊体积、升力的关系,也写在文字中,出现在赵昌的视线里:“……囊容十石,需炭三斗,可载一石……”

罗彩的声音则从下方传来:“要有更大的气囊,才能载起更多的重量,我们先测试了不同直径竹材断裂的极限,了解到直径和它承重的关系。

“除却竹材外,绸面与皮革也需要我们找到它能承载的强度。只要悬挂重物测量材料的伸长,就可以发现织得更密的布匹能承受更大的力度……”

罗彩条理清晰地讲述他们这几年做过的所有试验与结论,包括但不限于:

如何集中燃烧提高热空气生成效率、对比气囊形状的上升稳定性,寻找最优的形状、尝试绳索牵引控制,探寻其中的规律、更精确地推导复杂气囊的容量体积、复盘坠毁的模型,进行重心调整……

将所有的东西精简地汇报完成,说到最后,嘴中干燥,心中忐忑。

罗彩暗自思索:这些总结是不是都太没用了,看在我们努力的份上,能争取到钱吗?

他等待着一锤定音的回复。

赵昌听完说:“要不你去指导其他项目的改进吧?”

罗彩:“啊?”

我做得果然很差吗?不让我干这活了吗?

但……我想飞到天上去看星星啊。

赵昌在脑中设想,道:“或许可以试着拿去改进弓箭、弩机。”

罗彩:?

面对不解,赵昌发散思维,给出方向:

“比如翼型的箭矢,基于你们设计翼面弧度的经验,改成更符合风力、动力的箭簇形状,说不定能够提升射程和稳定性。”

滑翔翼飞不远没关系,箭飞得远也很有用的啊。

“像这个对竹木的承重探究也不错,可以通过承重规律,优化弩机臂的结构,尽力减轻它的重量而不牺牲强度。”

由于昨天想了一晚上战斗,赵昌现在脑子里都是打仗打仗,给的建议也基本都和战争有关系,继续道:

“这个利用重心控制的理论,可以放到投石机上嘛,调整杠杆比例的配重位置,尽力去提高投射精度。

“还有,在气囊稳定性上的探讨,得出的这些结论如果能够改进瞭望塔或者城墙结构,增强它的抗风能力,也算有不错的益处。

“你不是记录了不同形状的物体会影响风的阻力吗?战车或马车的箱体形状也可以借此改良,减少行进的阻力啊……”

罗彩已经听懵了。

说着说着,赵昌发现脑子里竟然全都是军事相关的东西,轻咳两下,住嘴。

搞得好像我是什么战争狂魔一样,我才不是。

他低头看汇报的文书。

他从罗彩,联想到朱欢,他俩都是当初在房陵天文小组里的人。而朱欢,现在正沉浸在出航大业的前置任务中。

搓罗盘,搓大船……

船啊。

赵昌可算找到一个不是军事方面的建议,道:“对于你们总结出的升力规律,可以用来优化帆面,或许能指导设计弧形船帆?比如,试着提升逆风航行的能力。”

罗彩呆呆地点头,脑中也不禁跟着一条一条想象。

提到船,赵昌又想到水,振奋问:“这能不能用到水力的改进上呢?”

水力在国内的应用比较广泛,牵扯到的行业就更多了。

罗彩原本还觉得自己的努力没啥用处,但被太子过于开阔的思路启发,逐渐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颤栗。

他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也不知道这又是从哪生出的感觉。

只是心中在澎湃鼓动。

这些结论,为什么可以用到那么多地方呢?

一个又一个孤立的点,在他的眼中原本是互不影响的,但在太子的眼中像被无形的丝线相连,能够织成巨大的网。

连带着他也隐约窥见网的一角,看到一个瑰丽的、奇妙的世界。

罗彩沉默地思索,说:“或许是可以的。水与风大概能有共通的地方。既然曲面会影响风,水车叶片的角度也应该可以计算优化、调整,增强水流的推动力,提高它的效率。”

“嗯……”赵昌觉得这个应用方向很好,又道,“沟渠也能够改进,像模型减少空气阻力一样,减少水流的阻力,设计成抗冲刷的样子,降低水流侵蚀。”

罗彩忍不住补充道:“对于气囊能承受多少拉力的研究……或许可以用来改进纺织工艺,生产出更耐用的丝帛布匹。”

赵昌赞同:“说得不错。在气囊密封技术上,那些用桐油或漆处理的布料,也能用来制造防水帐篷或衣物。”

他给出自己的判断,道:“飞行的试验先暂停吧。”

罗彩诧异,有一点点抗拒。

纵然发现自己的研究不是全然无用的……

弓弩、投石机、战车、船帆、布匹纺织、水车、沟渠、防水布……这一个个意料之外的用途确实有些吸引他,让他想要观察进展。

但是,尽管自己的成果不能用在飞行上,他也不想放弃原本的梦想。

“你不是已经遇到困难了吗?不是已经难以继续研究了吗?”赵昌说,“你现在也看到了,知识与理论是共通的。你们对于飞行的探索,能够放到许多行业中去,去推动它们进一步发展。”

“反过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既然在原本的地方得不到进展,为什么不放开视角看一看?或许从中能够触类旁通,得到属于你的启发了呢?”

赵昌:哼,老头惹我生气,我要抢他的人才库。

“万事万物能够相互影响。从前你会想到如何在其他行业应用自己的发现吗?从前你会去想如何从其他行业中寻找反馈吗?”

赵昌说:“这就是你研究的空白啊。在你没有探索的地方,一定也有你能够借鉴的地方。”

罗彩恍然大悟,心中一点芥蒂都没有了。

不仅没有芥蒂,他还跃跃欲试地想要早点开启新的研究生涯,当即变成无情的“赞同太子”复读机,道:“您说得对!”

赵昌一锤定音,道:

“筹备一下吧,之后请咸阳各业工师前来,一同开会探讨、精进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