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 论如何用“百家饭”养一座城

柏丘觉得自己是倒大霉才遇到这种事。本文搜:晋江文学城 jinjiangwxc.com 免费阅读

赵昌觉得自己耐心即将告罄前还会给出温馨提示,简直不能再贴心。

等了两秒,他没能等到柏丘开口,于是说:“既然如此,先把他押……”

“请等一等啊!”柏丘震声。

不要那么急,给我一点点时间好不好?

眼看要栽,他没空再斟酌,被迫选择。

赵昌对身侧迈步的侍卫颔首。近侍心神领会,又退回原位守候,看着他们交谈。

上次吃到秋仲的教训,至少在和陌生人进行会面的时候,赵昌是绝对不会再让自己与外人有独处的机会了。

就算将来不得不独处,也要认真搜身,保证对方是赤手空拳,自己则带好武器。

柏丘内心下了决定,显得比刚才镇定许多,暗中打颤的牙齿终于稳稳咬合。

他呼气,出言解释道:“因为我知晓的内容并不是很多,也不能确定其中哪些会有关联,所以我正在思索应当如何准确地表达,还请您稍作等待。”

“可以。”赵昌从容再颔首,等他组织语言。

再过一阵。

柏丘才终于说:“正如您所说,我家中确实有废木料会供作冶炼的燃烧,先前就是这样互相订下的。”

不同产业间会有合作,这很正常。

订好协议后,就按时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钱货两讫。

“但是这一年开火的时候少了。”柏丘不出意外地转折,“我也不清楚他们少开炉的原因,只是见他们实在不收我家的料子,就废了契券,转去易市上散卖了。”

他的主业不是燃料供应商,家里盈利的大头不靠这个,他提供的燃料基本都是做完木工的废料,顶多用来烧个炭。

在燃料界,他只是个小合作商,被一脚踹开也不在意。

不收就不收,反正柴火一直都是重要的生存资源,不愁卖不出去。

“从前商谈的时候,我见他们全都能包圆,还给他们降了价呢。”柏丘之前会给团购打折,算账道,“现在改成易市散卖,以收益来看,扣去税额,钱也比以往赚得更多。只不过要多废些售卖的时间。”

这还要多亏最近秦国大力推广贸易举措,尽量保证各地市场交易畅通无阻,激活了零售交易的活力。

柏丘嘴一张,就要抓着这一点开吹。

似乎刚才没能按计划吹成功,心中留下了执念。

“嗯,这些话就不用说了。”赵昌猜到他要继续说什么,开口打断,并不想听他讲夸夸的废话。

柏丘:……

他被堵住,心里抓挠。

让吹一句会怎么样!会怎么样啊!

赵昌不关心被打断的发言,询问道:“你说今年的开炉减少,是因为什么?你一点都不清楚吗?”

将铁商转私为公的措施,最开始是从三川郡向外扩散,邯郸也在去年被囊括在改造中。

从名义上来说,这里与铁有关的产业,不管是采矿业、冶炼业、铸造业、运输业……链条上的一系列环节都属于官方了。

要开炉冶炼铸造,也应该由官府决定。

有对邯郸县下发的本年生产计划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停炉。

这么大的异常情况,还说一无所知,赵昌不信。

就算是纯吃瓜的百姓,听说之后也得竖着耳朵打听两句吧。更何况这是位有牵扯的商户。

一个消息闭塞的商人,平时拿什么做买卖啊?别到时候全家都被卖了还要帮别人数钱。

柏丘果然还在瞒,停顿片刻,又说:“可能,也许,是和原料有关……矿石的开采较为艰难……所以……冶炼的次数也少了……”

这话说得他自己都不太信。

赵国还在的时候倒没见采矿退步,换成秦国统治,连矿都不知道怎么采了。这可能吗?这合理吗?

但最终柏丘还是咬牙支支吾吾地说出来。

他都能想象得到了,犀利的问句在等着自己:为什么矿石的开采变得艰难?是因为邯郸必须是赵国的邯郸才会采矿吗?诶,你怎么又不说话了?

赵昌点头:“我知道了,原来是出于这个原因。”

柏丘见他看起来信了,惊得眼睛放大。

赵昌好像在思索什么,道:“多谢您所告知我的消息。”

“啊……这是我应尽的责任。”柏丘条件反射用出社交辞令。

“作为感谢,不如您今日就留下就餐吧。”赵昌邀请道。

柏丘:这是变相禁足吗?真的只是留我吃饭吗?真的吗?

赵昌期待地问:“好吗?”

“好……”柏丘笑容干涩,“您对我如此热情,我怎么能拒绝呢?”

好苦,我的命好苦啊!

赵昌说要留他吃饭就真的在留他吃饭,只不过是让柏丘自己赏景享用。

他没时间作陪。

在问过柏丘之后,赵昌就找来了正主,邯郸县令沈湘。

他看着这幅面孔,隐约记得沈湘在外派前看上去还没这么……忧郁。

他与人交流不深,只是见过几面。比萍水相逢还要萍水相逢。

在咸阳的时候,沈湘外表更为儒雅随和,是个开朗的交际草。

但这气质是骗人的,能坐上县城主官的位置,就不可能完全文弱。

县令在职责上负责行政管理。登记人口、征收田租口赋;审理案件、维护地方秩序;督导农时、管理土地分配……

平时由县尉掌管军事权。但在紧急时刻,县令也会临时协调驻军的防务,算是半个武官,弱不起来。

“好久不见。”赵昌感到新奇,解锁了对方的新形象。

大概是外派的工作很折磨人吧,沈湘身上萦绕着淡淡的忧伤。

看上去像个艺术家,随口就要对着景色吐两句诗的那种。

“是有多年未曾与您相见了,您的变化巨大,让我深感惊讶。”沈湘平静地垂目说,“不知道今日您传我前来,是有什么样的疑惑需要我来解答呢?”

赵昌顺势问道:“您的惆怅是因为矿产被迫供应不足,影响冶炼吗?”

沈湘表情一变,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唉,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从始皇帝停在这时,就开始担忧什么时候会被发现……

既然都点到这种程度了,再遮掩实在是睁眼装瞎,沈湘索性承认:“是的。”

他在心中猜测,不知道太子都查到了什么……车队停靠这么些天,是否一直在查探……

是不是都知道了呢?

赵昌也不问了,道:“说吧。看在我们算是相识的份上,坦白一些,对你我都好。”

他要空手套白狼。

但沈湘不清楚,还觉得他特有底气:都知道是矿上出问题了,查到的其他内容能少吗?

太子是好心念着旧情,在给自己最后一次坦白从宽的机会。如果说出来的东西和对方查到的有差别,那就彻底玩完了。

沈湘叹气,先说:“还要多谢陛下与您在邯郸停留,得益于此,这些天郭氏松口不少,工坊也又忙碌起来。”

他没有往咸阳报困难……其实咸阳也没法出手帮忙。

哪个县没有困难?不能自己尽力克服,全想着往上叠压力?

秦国有数千县城,咸阳根本帮不过来。

基层都协调不好的事情,高层远程微操难道就能直接解决了吗?中间隔着执行层,通常情况下,只会更艰难。

除非出现分布广泛的海量个例,找到共通之处,能够反向推动咸阳出台新策。

不然,一县一环境,终究还是要靠当地官吏自己想办法。

沈湘最近就趁着旁边有靠山在威慑,抓紧时间去恐吓郭氏,先啃了一点好处下来。

“哦。所以等到我们走了,又要回归原样?”赵昌在心里记下关键词,继续诈。

沈湘坐在案后叹气,双手交握,不自觉抓着手心,说:“我并不想做到这种程度的僵持,只是他们想要的太多,我不能退让……

“在收归冶铁的资源后,郭氏就一直有所不满。”

沈湘办事还挺利落,在政令下达后,至少成功做到了明面上把他们的生产资料转成国有,没把人逼反。

但也没有让他们彻底甘心。

任谁产业扩张得好好的,突然要被管制、被控制,家产不能再纯粹地听自己的命令,心中都会生出不满的。

“他们只是在拖延。即便损耗家财,也想要我先屈服罢了。”沈湘又叹气。

“矿工是他们养出的人,做事就变得不畅快,运来的速度也慢,运到他们的库房,总是攒着找借口说再推迟几天交货,铸造时也会经常出残次品……”

真要说完全不听话吧,他们又偶尔挤出一星半点的资源送来,不想把沈湘惹急了。

但除此之外,各个环节上就是硬拖、硬磨。

问起来就打太极。

眼看要到沈湘底线了,再开一点口子。开完就关上,继续拖。

沈湘也没法杀一批、换一批。要换就得全产业链都换,牵扯太多,他根本找不到那么多可用的人。

只找工人采矿没用,还要让车队听话地运到仓库,库房的看守也要及时开仓,送到冶炼处,铸造的工匠也要乖乖打造。

牵一发而动全身,沈湘只能先忍,慢慢来。

反正这里还有基础的官造工厂,在接手后,能凑合着用。

“我记得您今年开垦新农田的任务是完成了的,武器防具的生产也差不多达到底线。他们不够配合,您是从哪来的足够使用的器具?”赵昌想起一件事。

沈湘立刻解释,道:“太子,我没有造假。我手上的矿石人力都在生产武器之类,这才勉强足够。至于其他器具,我曾经认识诸多同僚,早在最初郭氏慢待我时,我就

去信联系他们,请他们分些农具给我。

“一县向我匀出十套八套来,多要几十个同僚,就够垦田了呀。”

赵昌:……你真是个人才。

刚开始斗就看到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找到了不耽误正事的解决方法,只不过选的方法有点异于常人。

“邯郸有您在,也是吃上百县饭了。”

沈湘再叹,道:“这样的日子不会太久的。”

他表情有点期盼,说:“我听说您似乎有意向再迁几批豪族,我也已经将他们家中族支上报,不知我是否有机会呢?”

能不能把郭氏送走?去外地和别人狗咬狗,别再这里折磨我了。

这也是沈湘愿意继续忍耐的理由。

赵昌一时无言以对,吐槽道:“您对他们实在太仁慈,被规矩拘束得厉害。耕作是生存的根本,郭氏阻碍农具生产,借完就了事了吗?

“实在不行,不如握好县卒,保障了安全,再直接告知黔首要被耽误农时,你有心无力,看黔首能不能容忍他们的做法。”

沈湘惊讶,道:“可是,这,这会损害秦的形象啊!”

我身为县令,在这里就代表了秦国的脸面。让百姓看到我没用的样子,那不就太丢脸了么?

赵昌想:你去找别的县令要饭,就不损害秦的形象了是吧?确实,大家都是秦人,不怕丢脸。

他反问:“在赵眼里,秦能有什么形象?”

对赵国来说,咱们有形象吗?有吗?

既然没形象,那咱们有什么可丢的?

沈湘:……

您在瞎说什么大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