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一击仗剑至天涯

第883章 理藩院(2)

“臣拜见陛下!”

“臣等拜见陛下!”

东暖阁内,朱聿键、刘鸿训、梁之垣等一行人作揖行礼,坐在宝座上的朱由校,心底却生出几分感慨。

“变化真不小啊。”

朱由校深邃的目光,停留在朱聿键的身上。

朱聿键以唐王孙的身份赶赴朝鲜,这期间是做了很多事的,作为朱由校选定的首位王大臣,朱聿键肩负的职责与担子很重。

别看朝鲜距大明很远,但朱聿键每隔一段时日,就会向京城呈递密奏,而透过这些密奏内容,朱由校也能察觉到朱聿键的变化。

与最初的稚嫩相比,眼下的朱聿键成熟很多。

不过在看到朱聿键时,朱由校还是挺感慨的,黑了,瘦了,高了,关键是朱聿键开始蓄胡子了。

在见到朱聿键所蓄胡子,朱由校嘴角露出笑意,才二十出头,不过还别说,这胡子一蓄整个气质都不一样了。

“免礼吧。”

过了许久,朱由校才开口道,随即对刘若愚道,“给长寿斟茶赐座。”

“奴婢遵旨。”

听到这些的朱聿键,心底生出一股暖流,天子对他还跟先前一样,而同行的刘鸿训、梁之垣一行,此刻亦生出唏嘘与感慨。

天子对这位唐王世孙,那真的是没得说啊。

据他们所知,唐王世孙此次从朝鲜归京,是天子要为其选嫔,这份殊荣,在宗藩中可不是谁都有的。

此事一旦做了,唐王世孙在京举办大婚,那承袭唐王爵一事,就没有任何意外,谁来都不好使。

“朕召你们归京,是有件事要做。”

在众人思虑之际,朱由校的声音响起,坐下的朱聿键知道,天子讲这些话,是对刘鸿训他们讲的,所以很识趣的聆听。

刘鸿训、梁之垣他们却生出各异想法。

这次急召他们归京,对天子所想,他们不是没有想过,但想来想去,却想不到天子究竟想干什么。

毕竟他们这帮人,有从辽东归京的,有从朝鲜归京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事,天子要这样做呢?

“朕打算在京特设一院。”

朱由校神情自若道:“今后专司对外部地区治理与干涉,特别是大明的那帮藩属国,为避免类似朝鲜的事再发生,朕觉得有必要集权管控。”

“!!!”

刘鸿训、梁之垣他们无不心生惊意,这不是礼部的职权吗?为何天子要特设一院,来特别去管这些呢?

刘鸿训他们想不明白。

“该院就叫理藩院。”

瞧出御前诸臣的变化,朱由校继续道:“朕筹建该司,是希望能切实管好大明所辖一众外藩,而不是像过去那样,除非是有朝贡了,或者是出问题了,有司才想起来这些外藩,这不是宗主国该有的表现。”

“此外像辽东、草原、西北、雪域等地活跃的各族势力,大明不能没有统一方针,出了事才想着解决,像一些边陲战事或冲突,如果最初就进行干预的话,那就不会在大明边陲发生。”

“过去怎样,朕不想多提。”

“但从理藩院特设后,诸卿到理藩院任职后,就必须要切实履行职责,与礼部等有司有冲突的职权,要先行厘清好,理藩院的这副担子,刘卿可愿担起来。”

理藩院主官有人了!!

梁之垣等一行人,在听到天子所讲,无不是看向了刘鸿训,他们清楚一点,今后他们要在刘鸿训麾下做事了。

只是这个理藩院,听天子所讲种种,所辖职权,特别是实权可不小啊,这要是传到朝野间,只怕是会引起轩然大波的。

“臣愿担起来!”

在众人聚焦之际,刘鸿训上前作揖道。

“朕果真没看错人。”

朱由校露出淡淡笑意。

理藩院的特设,宣告着大明在对外事务,特别是针对一众藩属国,还有毗邻大明周遭的各族势力,大明从过去那种被动接受,迈向了积极干预,甚至是控辖,这对大明而言是极其重要的转折。

不可否认的一点,鞑清对边疆的实控,还有各族势力的影响,做的的确比大明要强,羁縻政策终究会有反复,但是实控就不同了。

要将离的远的疆域,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必须要有对应政策与体系才行,中央集权必须对他们产生影响才行。

奴儿干。

三宣六慰。

巨港。

这些曾经属于大明的政策延伸,甚至以此控制住不少疆域,可最后为何都一一成为过去式,这都是有原因的。

“对于理藩院所辖职权,朕拟了一份章程,诸卿可先下去看看,有什么想法,就汇总起来呈递御前。”

想到这些,朱由校看向刘鸿训一行,“理藩院的特设,不是朕一时心血来潮,才决意特设的,该司是要肩负起对应职责的。”

“等到正旦结束,该司就要开衙,理藩院的驻所朕已选好,眼下修缮的差不多了,留给诸卿的时间不多了。”

“臣等遵旨。”

刘鸿训一行当即作揖拜道。

尽管对这个理藩院,刘鸿训他们还有不少疑惑,但透过天子的态度,众人无不知晓一点,理藩院是有大作用的。

事实上如他们所想一样。

理藩院今后要管的,不止朱由校提到的种种,其还要兼管一项重要职责,即移藩海外的庞大宗藩宗室,还有愿去海外的勋贵,这部分亦归理藩院实控。

至于大明本土,则有宗人府管着。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的管理本土勋贵,朱由校后期会在宗人府内,下设一对应的衙署来管着。

对应的群体,有对应的衙署管着,这样就不存在空子可钻。

大明传承到现在,之所以会滋生这么多烂摊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有太多的空子可钻了。

过去怎样,朱由校不想细究。

没有任何的意义。

已经发生的事,说的再多有用吗?

没有!

所以从天启朝开始,大明会有很大的改变,朱由校要针对本土与海外,皆构建起一套完美闭环,至少遇到对应问题时,有对应的机制去解决,而不是没有可依循的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