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彪悍的大***
莫元季以为女儿说的都是大长公主告诉她的。
他也很激动,如果这个叫红薯的东西种出来,真如女儿说的那样,能够想象到,他莫家,他,就要进入史册了。
父女俩立马带上那两袋红薯去了庄子,让庄子里的人腾地,把一些不重要的菜拔了。
莫晨曦知道怎么种红薯,但是没有亲自种过,她给父亲说把红薯切成小块,大热天从闽南带回来,有的出现白色小芽,尽量每一块上面要有个芽。
“只要能发芽长出藤叶,用藤叶继续栽培,那就能种一大片。”
莫晨曦盯着红薯的白芽,眼睛发光,莫元季不疑有他,小心翼翼的亲自切块。
“爹,庄子里一定看好了,有人要问,就说是给文山大长公主,的东西。我看大长公主挺嚣张的,没人敢惹她。”
莫元季这才问道:“大长公主叫你过去有什么事?”
莫晨曦说了咋回事,莫元季听了也是无语,知道女儿没这个神功,当初迫不得已演出戏
“以后再要有人因为这个找你,找理由推了。”
莫晨曦说道:“我也不想有这个名声,幸好谁都知道我身体虚弱。大长公主说邱三太太还想找我问点事儿呢,没好意思提出来。
“爹,有时间把京里高层人家有什么特别事的查一查记下来。能找我开口的也就是门第高官位高的人家,或者能有关系能攀上咱家的。万一推脱不了,我知道个大概,说点模棱两可的话,能糊弄过去就糊弄过去。”
莫元季摇摇头叹气,“早知道那次不装神弄鬼了,以后能推就推。”
他也知道,如今能张口的都是推不掉的,比如,文山大长公主。
文山大长公主想了两天,进宫见太后,把事情说了。
王太后说道:“你回来是因为这个吧?”
文山大长公主爽快承认,“是的,玉兰夜不成寐,总梦见她姑祖母,回来上坟,听说莫夫人的事,我就找了她。没想到是真的,就是她身体太差了,姑祖母没说几句话她就承受不住。”
王太后真是无语,如今称呼都跟着驸马的妾称呼,不应该说祖母没说几句话的吗?
陈家血缘,就像祖父说的,你儿子身上留着他们的血,你自己选的。
文山大长公主比先皇大两岁,按照民间的称呼,是她大姑姐。大长公主成亲,王太后还没进宫,只知道驸马是她自己挑的。后面发生一系列事情,先皇训斥大长公主,王太后刚怀孕不久,无意听到他们姐弟俩的对话。
先皇说大长公主给皇家丢人,喜欢女子,为何要嫁人。
大长公主理直气壮道:“凭什么你能喜欢男人我就不能喜欢女人?我嫁人也是想像女人一样好好过日子,那个混蛋新婚夜给我说什么他中意他表妹,让我成全纳他表妹为贵妾,好像他当驸马多委屈,和我洞房还提条件?
“是他先打我脸,他不是喜欢他表妹吗?我成全他,贵妾也是妾,妾要伺候主母,我就让他摸不着。后来变成这样我也没想到。反正玉兰没想当那个混蛋的贵妾,愿意陪着我。”
先皇扔了桌上一本书,大长公主鄙视的口吻:“你敢把你喜欢的人封为男皇后吗?我只喜欢玉兰一人,我们说好了,我死了她当姑子,她死了我绝不会喜欢别人。你敢吗?”
就是那次王太后知道先皇喜欢男人,为了有儿子才和她同房,为了掩人耳目故意宠姜太妃,也临幸其他嫔妃。
之后,文山大长公主几次试探,王太后说了一句:男人能做的事女人为何不能做,大长公主顿时把她当做知己,有事进宫给她说。
所以,大长公主的事和周家的事太后都知道。
大长公主名下有个儿子,十三岁了,是她身边宫女所生,周驸马和周家一个丫鬟生了一个女儿,今年十岁,说是酒后乱性。
周驸马和大长公主较上劲了,死活不同意和离,文山大长公主在京,他就去敲门,吵吵闹闹,所以,大长公主在京里另有住处,又经常外出。
不过,为了掩盖她和罗玉兰的事,弄出她养面首的假象。
王太后问道:“你打算如何?”
文山大长公主说道:“我想了一个主意,让周驸马写个当妾书,让玉兰立个女户,把周浩宇过继给她,继承罗家香火。然后再把玉兰姑祖母的坟迁回淮北。我知道姑祖母不愿意葬在周家祖坟,被丈夫气了一辈子,才不想和丈夫合葬。”
王太后见她很轻松的说着很难办到的事,说道:“我不会帮你出头,你这样太不合常理。”
文山大长公主说道:“我没指望弟妹帮我,我只是来说一下,要是闹出什么,弟妹就装不知道,谁要来弟妹这里说什么,弟妹就推到我身上,说我骄纵也好,跋扈也好,总之别揽事。”
王太后点点头。
大长公主只要说弟妹,那就是提醒,也可以说是警告,别管她的事,她谁的面子也不给。
王太后也从来不管她的事,大长公主从来不插手朝政,一门心思和罗玉兰缠绵,还有,想法摆脱周驸马。
就是因为王太后从不说她一句,甚至是理解她,所以,在先皇驾崩后,王太后要垂帘听政,很多大臣反对,文山大长公主全力挺她,甚至牵着四岁的新皇上朝。
吓得大臣们妥协,太后掌朝总比大长公主掌朝要好,万一在后宫养面首,那就是大燕国的笑话了。
文山大长公主说道:“我从南边带来一种食材,交给莫干菜帮着种出来,他女儿帮玉兰大忙了,我没时间赏赐他,你有空帮我给莫干菜赏点东西。听说他家挺亲密的,多给点银子。”
王太后答应了,知道文山大长公主说这些,表明她自己没银子了。太后派人拿几张银票给她,大长公主接过,笑着道谢。
王太后从不因为这个抱怨,大长公主向她要银子,总比在外搜刮当地官员强。
私德有亏,大义还在。
对于她说的让莫元季种植东西,王太后也没在意,以为只是找个借口要钱。
她让梁太监给莫元季送了一万两银子,莫元季又是无语。
女儿说的,能种出红薯银子哗哗的来,真是的,还没种出来,到手一万两。
不过这一万两他全给了女儿,这是女儿的功劳,以后种出来,是莫家落了大实惠。
因为女儿说了,她只要银子,不要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