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对战争的准备

赵构……不,完颜宗构,成为了宋(?)金之间沟通的桥梁。

双方自然清楚,这样的联合,其实会很复杂。

因为赵佶那边都不能算是一个政体,他只是漂泊在外的一个太上皇,身边有几个曾经的宠臣,行政力量几乎没有,军政能力,也就只有那些。

虽然东南的士绅们开始把一些希望放在他们身上,可是他们也清楚,那些士绅给钱给粮可能都没问题,然而要他们旗帜鲜明的站出来支持太上皇,那是不可能的。

那是谋逆,要株连三族的。

虽然大宋对士大夫还有地主阶层很是客气,就算谋反估计也只是干掉本人,不会对家族有什么牵连,然而他们毕竟也没到被逼上梁山的时候不是吗?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赵佶他们有的只是一些钱粮,和一些暗中的帮助。

归根结底还是要靠金人。

幸亏的是,赵桓赵谌父子的强势,让金人也开始觉得,和这样的一个国家当邻居,那可不是什么好事,还是赵佶比较好。

如果灭掉了这两父子,让赵佶继续当皇帝,那他们就算暂时吞不下大宋,那至少也可以保证金国的统治。

说穿了,大金不怕打仗,然而之前输给大宋的那一场,确实也让他们觉得害怕,尤其是赵谌的那支荡寇军。

只有一千人,却在战场上比满万的女真战士还要可怕。

和赵谌对阵过的不管是粘罕这样的名将,还是只是侧面对抗过的挞懒这样的智者,他们都能感觉到,和赵谌的对抗,简直就不是正常的打仗,他们惯用的铁浮屠冲击对方大阵,然后收割的战术完全没有用,因为根本就冲不开对方的防线!

随着赵谌的休养生息,谁知道那样的军队,赵谌手下还能有多少?

可惜的是,赵佶他们也完全不知道赵谌是怎么做到的,荡寇军的军械,或者说是火器的制作,在太子府是绝密,甚至大宋朝廷都并不掌握这种武器。

而在宋金谅解备忘录的签订中,赵谌展现出来的态度也让他们知道,这个大宋太子,根本就不想这么和平下去。

他心目中的和平,和金国上下想的和平,其实差不多。

那就是至少得有一方当狗,毫无威胁,才能拥有和平。

而这一年多来对辽国故地的统治不太稳定,也让他们知道,这样继续下去的话,大宋会越来越强大,而金国,会越来越虚弱。

所以在政治统治没有太好进展的情况下,继续用不断的战争来强大自己,然后对付大宋,这才是唯一的道路。

在这样的情况下,高丽就成了他们一个比较好的出兵对象。

毕竟现在金国附近虽然敌国也不少,然而西夏已经称臣,西辽已经跑去中亚了,萌古高原上的那些部落又是零零散散的,就算金国再强,想要在那么辽阔的草原上把萌古各部消灭掉,也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也就只有打高丽了。

高丽也确实是个好对象,他们地盘不小,人口也不少,之前是跟着辽国混的,辽国灭了之后也没有称臣,而是依靠着地形死守,之前不打他们是因为大宋更好打,现在嘛,有了赵佶那边的船只支援,干掉高丽,占据朝鲜半岛,取得海面上的进攻能力,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在定下了策略之后,金国很快就开始了他们的行动,不少附庸的士兵都被征召起来。

用这种附庸去打仗,可以让他们得到满足,同时也让自己的统治变得更加稳固,这本身就是金国想要推行的打法。

高丽的噩梦,从这一天开始了。

当然了,这一切似乎和赵谌没什么关系。

在和西夏的和谈结束后,赵谌离开了汴梁,回到了大名府。

军事方面他并没有放松过,整个河北在军屯和皇庄全面开花之后,基本上已经成为了一个大军营,那些义军分散出去就是一个个武装的种子,虽然因为当义军的时间不长,绝大部分义军还是日子人,对现在的庄农生活很是满意,然而本身就是经过战争摧残的,对安稳生活的可能失去,那是绝对不能忍受!

这些义军和那种已经在乱世里混了十来年的义军不一样,那种义军基本上已经很难脱离战斗成为日子人了,而这些义军,却还没到那个地步。

他们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很是满足。

而在之前几个月的战斗中留下的斗志和保护自己财富的能力,却并没有失去。

所以如果金兵真的打过来的话,赵谌只需要一道征召令下去,那就不是十万大军了,凑出二十万来都不算稀奇。

而且他们的装备,也不差。

河北人民惯用的弓箭,那是一点都没拉下,而那些军械,赵谌也在战后给他们补充了一些,精铁打造的短刀,每个村庄至少有十几把,其他的长矛什么的,更是几乎每个青壮都有,这帮人因为之前的义军生涯,分散成了村民之后,也保持了组织性,在庄头们的带领下,他们除了生产能够相互帮助之外,农闲的时候也经常组织训练,和以前的禁军比起来,甚至要更强一些。

经过金兵的蹂躏之后,他们知道了,要保护自己的财富,最靠得住的,就是自己的力量。

所以虽然赵谌麾下能直接指挥的,实际上只有他那五万直属的六军,然而实际上要指挥起来的话,从河北三路,他最少能动员三十万大军。

毕竟河东路还有种师中和王禀的两万西军和胜捷军,河北东路也有范琼和马忠的三万禁军,这些都是重新整编过的职业军人,军饷什么的都是赵谌通过太子府发放,尽管实际战斗力不如赵谌麾下的亲军,然而和之前号称精锐的西军比起来,也差不到哪儿去。

对太子府的这三路,赵谌也作出了一些改变,最典型的就是军政分开,特地设置出来都布政使和都指挥使,以及都按察使,作为一个路的三名最高长官,都布政使管民政,都指挥使管军事,都按察使管刑名,三人互不统属,却要相互合作,在分权的同时,也要进行紧密的配合才行。

这一年多的情况证明了,这种体制,还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