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宝儿回来了
自从那天沈钰顺利通过府试,他早就想回家了。
想来家中现在定然也都知晓了宝儿府试通过的消息,想必亲人们都在殷切地盼着宝儿归家呢。
沈二木此时的心就如同那离弦之箭一般,恨不得立刻就回到家中。
沈钰看着归心似箭的沈二木,“二伯,我们明日就回去吧。”
他们原本打算明日踏上归程的,然而谁能想到。
第二天,府学的好几位先生以及府城中几个书院的先生竟都不约而同地来到了客栈,而且专门是来找沈钰的。
这些先生们总算是找到了沈钰,前几次他们前来的时候,都扑了个空,因为沈钰恰好不在。
而这一次,他们暗暗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牢牢地把沈钰看住了。
“沈钰啊,你来我们书院吧,我们书院可以为你免除所有的花费呢。”
“我们府学还专门为你准备了一间宿舍。”
“我们书院每个月都会举行小考和大考的比试,只要能进入前三名,那都是有奖励的,可都是实实在在的奖励,第一名的奖励可有三两多银子呢。”
看那些先生们的架势,简直就差直接动手把沈钰拉走了。
他们把沈钰团团围住,滔滔不绝地向他讲述着各自书院的情况以及所能提供的优厚待遇。
沈二木等人被挤到了一旁,陈父和时父看着沈二木,眼神中满是羡慕。
“你家侄子可真是了不起啊。”
“这孩子将来肯定差不了。”
他们还听自家儿子说,沈钰和从京城来的云家公子关系极为要好,那云公子特别喜欢沈钰,这两天一直带着沈钰四处游玩呢。
沈钰面带微笑,礼貌地拒绝了大家热情的邀请,那些先生们脸上都露出了失落的神情。
不过,当他们看到其他人也没有能够留住沈钰的时候,心里也就平衡了不少。
就在这时,云沐也赶来了。
“沈钰,我是来给你送行的,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你一路上一定要多加小心,等到了八月的院试,我们再好好地较量一番。”只见他送了沈钰一套做工极为精致的棋盘。
盘石镇
沈家食肆已经关门整整两天了,食客们也都知道了沈老头的孙子在府试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沈老头等了沈钰两天,实在是等不及了,就先回了村子。
村长得知沈钰考中童生这个消息后,简直高兴得不得了。
毕竟他们村子如今出了一个读书人,而且还是在九岁的时候就考中了童生,这在十里八乡可是头一份呢。
附近的村民们都怀着好奇的心情纷纷跑过来,想要看看这位童生老爷到底长什么模样,结果被告知还没有回来。
于是大家有事没事就到村口去闲逛,都想着能够第一时间见到归来的沈钰。
沈家上上下下都洋溢着喜气,他们正在筹备着过两天摆宴席的事宜。
沈老头已经发话了,要摆上整整三天的流水席,而且这摆宴席的钱由他们老两口出。
一家人都在忙碌地准备着食材以及摆宴席要用的各种东西,虽然又忙又累,但大家的心里都是美滋滋的。
这时卫青阳兄弟来了,与他们一同前来的还有卫黎安的父亲毅宣侯。
沈老头他们一见到毅宣侯,都不由得紧张起来。
毕竟这可是在战场上杀敌无数的大将军啊,他的脸上带着一股煞气,看起来凶巴巴的。
而且他长得又高又壮,比他们高出了不少。
大花她们也显得有些紧张,纷纷向毅宣侯行礼。
沈大木等人心里正在犹豫着要不要行跪拜大礼,只见毅宣侯那原本冷硬的表情一下子变得温和起来。
他赶紧摆摆手,示意他们起身,不必行礼,还亲切地说道:“以后咱们可就是亲家了,不用太拘谨了,老伯,怎么没有见到你们家沈钰呢?”
毅宣侯这次回来本是要押解叛军入京的,但是在路过青州府的时候,突然想起儿子一直提起的沈钰。
他听说沈钰年纪不大,但是身手却极为了得,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苗子。
又知道侄子正在和沈家的大孙女议亲,所以他就赶紧趁着这个机会跑过来看看。
沈老头微微弓着身子,拘谨地微微抬起头,说道:“回侯爷的话,我家孙子还没回来呢。”
卫黎安脸上挂着亲切
的笑容,连忙上前搀扶住沈老头的胳膊。
“回侯爷,犬孙尚未归来。”沈老头微微躬身,言语间带着几分拘谨。
卫黎安见状,笑着上前搀扶住沈老头,温声道:“沈爷爷,您莫要与家父客气,只当他是寻常之人即可。家父向来随和,毫无架子。”
毅宣侯亦是连连点头,爽朗一笑,“正是,诸位不必与本侯疏离客气。本侯不过是一介武夫,对那些繁文缛节向来不讲究。”
正说着,只听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五花和沈娟娟兴冲冲地从外跑进来。
“回来了,回来了!宝儿回来了!”五花高声喊道。
沈娟娟亦是气喘吁吁,“宝儿已到村口了,村长遣我们回来叫人。”
“他被那些村民们团团围住,一时难以脱身,你们快去解救他吧。”
沈大木一听,眼睛猛地一亮,拔腿就往外面走。
沈三木也紧跟其后,脚下生风。
沈老太则是着急地撩起衣角,连忙带着儿媳和孙女往外走,脸上满是急切的神情,毕竟沈钰回来了,他们都高兴得不得了。
毅宣侯看到沈老头也有点蠢蠢欲动,似乎很想出去,只是因为他在这儿,所以不好意思走开。
于是,毅宣侯微上前扶着沈老头的胳膊,笑着说:“老伯,咱们也去看看吧,我特别好奇您家孙儿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沈老头一听,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连连点头,两人便一起朝外走去。
卫青阳和卫黎安也赶紧跟在他们身后。
一路上,沈老头脸上带着自豪的神情,滔滔不绝地夸着自家孙子。
“我孙子可是这十里八乡最聪明的娃子呢,从小就特别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