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刘备主动出击,张青出使江东荣归故里

一炷香后,刘备同诸葛亮乘马车出府。

张松和张任在前面带路。

马车上,诸葛亮对刘备说道:“汉中被曹操所得,刘璋请主公入州府,必有让益州之意,不知主公心意如何?”

刘备道:“正要问孔明!”

“哎!”诸葛亮叹息:“遥想当年,刘表病危时,也是这般场景啊!”

“是啊!”刘备点头:“当时孔明劝我取荆州,奈何错失良机,最终被曹操得了荆州!”

诸葛亮叹息:“可今日之益州非昔日之荆州啊!”

当年在荆州,诸葛亮给刘备定下的战略就是取荆州。

上策,刘备从刘表手中接管冀州,对内交好四大家族,对外联合江东,抵御曹操。

下策,扶持刘琦接管冀州,对内依旧交好四大家族,对外仍旧联合江东,抵御曹操。

但人算不如天算,刘表突然病死,蔡瑁、蒯越等人迅速扶持刘琮继位。

曹操以雷霆之势南下荆州,刘琮滑跪投降。

导致刘备携民渡江,一路逃到了江夏。

赤壁惨败,导致刘备再无力与曹操一战。

甚至,刚到手的交州,硬是被曹操从刘备的嘴里扣了出来。

按照诸葛亮的谋划,汉中挡住曹操,为刘备争取夺下汉中的时间。

可汉中,连三个月都没有撑住,张鲁也选择了滑跪。

如今益州唾手可得,对刘备来说,却是烫手的山芋。

诸葛亮叹息:“曹操的五十万大军就在汉中,只要主公接管益州,曹操必定发兵来攻。”

刘备接管益州,必定人心不稳,还要对抗外部的曹操,这便是内忧外患。

“是啊!”刘备点头:“若立刘璋之子继任益州牧,只怕当年荆州之事重演啊!”

刘璋之子刘阐,虽有仁义之名,但绝非明主。

若扶持刘阐继任荆州,他完全有可能向曹操投降。

这样一来,刘备便会再次错失益州。

一旦失去益州,意味着刘备错失了人生中最后一次机遇。

诸葛亮拿出书简交给刘备:“这是我为主公拟定的治益州之策!”

刘备接过书简查看,随后摇头:“以仁义治益州,或可稳住人心,但内部必定生乱!”

诸葛亮追问:“主公何意?”

“严法治益州,明正典刑!”刘备道。

“严法?”诸葛亮诧异。

“没错!”刘备点头:“刘季玉以仁法治理益州,导致世家大族骄横,文武不受约束,百姓遭受剥削,命如草芥,所谓的富庶都是建立在百姓的痛苦之上!”

刘备就是编草鞋出身,没有人比他更了解百姓的苦难。

在益州这些年,刘备在百姓中的声望,甚至超过了刘璋。

诸葛亮道:“莫非,主公要取信于民?”

“没错!”刘备点头:“若得百姓归心,方是归心,世家大族更应以严法约束,一句话,反其道而行之!”

一瞬间,诸葛亮看刘备的眼神都变了,憧憬,敬佩,甚至是仰望。

这一刻,诸葛亮在刘备身上真正看到了帝王的气质。

刘备,再也不是那个所谓的仁义君子了。

而此时,刘备也将一份策略书交给了诸葛亮查看。

里面有详细的治益州策略。

刑罚严明,肃清盗匪,震慑欺压百姓的世家大族。

同时,铸造直百钱,扩充军需。

诸葛亮摇头:“主公,这策略……”

刘备道:“策略书出自法正之手,直百钱出自刘巴之手,由张松交于我手!”

“此三人,皆为蜀中奇才也!”诸葛亮当即拱手道:“主公治益州,不在话下!”

此时,马车停到了郡府外。

刘备、诸葛亮、张松和张任四人一同来到刘璋卧房。

“季玉兄!”刘备躬身行大礼。

“玄德,坐!”躺在病榻上的刘璋向刘备招手示意。

“嗯!”刘备微微点头,从旁落座,而后道:“季玉兄近日伤病可有好转啊?”

刘璋闻言,连连摇头:“病入膏肓,药石难医啊!”

刘备同样摇头:“吉人自有天相,我相信季玉兄定然能早日摆脱病痛……”

刘璋还是摇头,炙热的双目望向了刘备:“玄德,五十万曹军

就在汉中屯驻,我已是日夜难安啊!”

刘备赶忙说道:“我已命二弟关羽调十万南中军入益州,不日便会赶到成都,直入葭萌关,定保益州无事!”

“如此甚好啊!”刘璋点点头,抓住刘备的胳膊道:“玄德乃当世英雄也!吾年事已高又病入膏肓,今无以为继,愿让益州于玄德,还请玄德不要推辞!”

刘备闻言,立刻跪在地上:“季玉兄,刘备绝无鸠占鹊巢之心,若疑我……”

刘璋摆手:“我知你无此心,我也并非试探,玄德贤弟与我相知相熟,还不明白我的心意嘛?”

刘备道:“我相信,季玉兄定能康复,刘备也当协助季玉兄击退曹军!”

刘璋眼眶发红,扭头望向了张松。

张松拱手道:“我主诚心相让,还请皇叔不要生疑啊!”

“嗯!”张任也跟着点头。

刘璋从床榻边拿出州牧大印交于刘备之手:“玄德,请你不要再推辞了,冀州牧非你莫属!”

刘备摇头:“季玉兄既有此心,刘备不愿违抗,且容我暂代益州牧一职,待击退曹军后,定还政于季玉兄!”

刘璋没说话,眼眶泪水翻涌,坐起身来,紧紧的抱着刘备。

三日后,刘璋召集益州文武入正堂。

当着文武群臣的面,将主公剑交于刘备之手。

“即日起,益州印绶一职交于左将军刘备之手,刘备即为益州牧,无论文武群臣皆听命于刘备,凡有不尊者,杀无赦!”

当着所有人的面,刘璋将印绶交给刘备。

刘备高举手中印绶。

堂上文武齐声跪拜:“我等参见主公!”

建安十八年,五月中旬。

刘备正式接任益州牧,奉刘璋为蜀公。

张松依旧担任益州别驾,法正被拜为军师副中郎将。

其余文武,皆得提拔。

而后发布新政,交由张松、法正实行。

命刘巴赶造直百钱。

同时,整编两部人马,合兵三十五万。

任命关羽为益州军左副都督,张飞为益州军右副都督。

张任依旧担任益州军大都督一职。

同时,派孙乾为使者入江东,邀孙权北上,共击曹操。

而后,刘备听取了军师庞统的建议。

主动向曹操出击,派两路兵马出葭萌关屯驻。

一路由张任、张飞、马超统领,兵马十万。

一路由关羽、赵云孟获统领,兵马十万。

两路人马,皆屯驻于要地,易守难攻。

消息很快传到了汉中。

曹操火速召集文武入中军议事。

“我等参见丞相!”众文武纷纷躬身行礼。

曹操道:“刘璋不遵朝廷诏令,擅自授益州大位于刘备,人心未稳,军心未安,刘备竟然敢派兵出葭萌关,狂妄至极!”

刘备接管益州,自然是在曹操的意料之中。

但是,刘备接管益州后,敢主动派兵出葭萌关设防。

这完全超出了曹操的预料。

夏侯渊抱拳道:“丞相,我军当即刻发兵讨伐刘备!”

胖的立刻抱拳道:“丞相,我愿为先锋,率部攻入葭萌关,直取成都!”

曹植立刻说道:“父亲亲率大军攻入葭萌关,亦可命曹仁、曹仁率部从荆州入益州,两路夹击!”

曹操没说话,目光望向了张青。

张青向曹操拱手示意,而后道:“据校事府探报,刘备已派使者入江东,邀孙权北上,直取合肥城!”

此言一出,堂上文武一片哗然。

曹植突然哑火了。

江东一直以来都是最大的变数。

打一顿,老实两年。

不打他,立刻造反。

如果这个时候,孙权率部北上,荆州军就不敢妄动了。

自然可以两路夹击,快速吞并益州了。

曹操开口道:“孟义,有何良策?”

张青点点头,随即说道:“派使者入江东,务必设法稳住孙权,此为其一!”

“嗯!”曹操点头。

张青继续说道:“其二,调集荆州军屯于江陵城,向东可防备江东,向西直入巴郡取益州!”

“嗯!”曹操点头:“继续说!”

“有此二事,丞

相方可率部攻打葭萌关,直取成都!”张青说完,将战略书献给曹操。

天下诸侯纷争时,聚兵三五万便可称霸一方。

可如今不同了,曹操掌控朝廷,拥兵百万有余。

大敌不过刘备、孙权二人。

一旦开战,少则数十万,多则百万大军。

牵一发而动全身。

必须制定详细的战略。

看过张青的战略书后,曹操道:“何人可出使江东?”

刘晔和蒋干对视一眼,后者率先站了出来:“丞相,我愿往江东游说!”

杨修立刻向曹操拱手道:“丞相,我举荐一人,定可不负所托!”

“何人啊?”曹操追问道。

杨修立刻道:“文学掾司马懿,博才多学,跟随丞相多年,此去江东,定能不负众望!”

曹操闻言,目光立刻望向了司马懿。

司马懿站了出来,向曹操拱手道:“启禀丞相,臣不如蒋子翼,使者一职当由蒋子翼担任!”

“哦?”曹操笑了:“他人争先恐后,你却主动让贤?”

司马懿道:“在下与江东并无来往,子翼先生与周瑜是故旧,跟随麒麟子多年,对江东最熟悉不过!”

“孟义以为如何啊?”曹操的目光望向了张青。

蒋干那就是张青的狗腿子,让他去就代表张青去了江东。

按理说,是最合适不过的。

杨修之所以举荐司马懿,就是想和张青争功。

张青当即拱手道:“启禀丞相,在下举荐仲达先生!”

蒋干那点本事,他最清楚不过了。

这货去了江东,八成又要中了周瑜的计策。

反倒是老狐狸司马懿,为人沉稳,没准能办成。

就算办不成,黑锅也是司马懿背。

也算是,司马懿当初举荐他出使汉中的报答了。

“哦?”曹操笑了:“你要举荐司马懿?”

“是!”张青点头:“蒋子翼知江东虚实,江东亦知蒋子翼,仲达先生为人沉稳,不显山不漏水,江东自然探不出虚实!”

曹操摇头:“我倒是觉得,子翼不合适,仲达也不合适,唯独你张孟义最合适!”

“我?”张青指着自己,有些诧异。

曹操道:“你乃江东张公之侄,孙氏之佳婿,没有人比你更合适啊!”

“赞同!”刘晔点头。

“嗯!”司马懿跟着点头。

曹冲立刻站了出来:“父亲,孩儿请命与麒麟子同往江东,与我两位义弟团聚!”

“准了!”曹操道。

张青拱手示意:“谨遵丞相之命!”

次日清晨,以张青为首的使者团离开了南郑城。

曹冲、薛欢、蒋干、史阿相随。

又令魏延领三千兵马沿途护送。

出了南郑城便乘船经汉水入荆州直入江东。

过三江口时,江东特意打开了横在长江的铁索,许使者团顺长江入柴桑城。

大船顺江而下。

站在船头的张青回望山川江河。

一时间,感慨万千。

一转眼,离开江东已经五六年了。

那时的他,只是一个小小的江东从事。

入了曹营以后,还要屈居在蒋干帐下当幕僚。

可时过境迁,他现在已经是校事府校事尉,兼丞相府军师,五官中郎将的从事。

一人身兼三职,更是曹操最器重的谋士。

颇有一种,功成名就,衣锦还乡之感。

天蒙蒙亮的时候,战船停靠在柴桑城渡口。

张昭、张承、鲁肃、孙绍和周不疑等人早已在渡口恭候多时。

“恭迎朝廷使者,丞相公子!”张昭等人纷纷躬身行礼。

“见过张公,子敬先生!”张青和曹冲纷纷拱手还礼。

鲁肃拱手道:“诸位,请上马车,随我等入城!”

“多谢!”

张青和张昭、张承同乘一辆马车。

曹冲、孙绍和周不疑同乘一辆马车。

鲁肃驾马,带着仪仗队在前面带路。

马车上,张青望着张昭,张昭也望着张青。

“二叔,您这般盯着我做什么啊?”张青率先开口道。

“还知道,我是你二叔啊?

”张昭道。

张青摇头:“我就是当了丞相,也不能不认您啊!”

“哈哈哈!”张昭笑了:“你倒是志向不小,还想当丞相?”

张青道:“我这是比喻,比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