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2章

王光照年纪最小,性子最急,“二十一姐,小玉表现如何?”

王玉耶提起顾小玉,语气亲昵得仿佛在说自己的亲生儿子,脸上满是笑意,“那孩子乖巧又伶俐,疼的人心都快化了……你说,他小小年纪,不管什么诗文,听一遍就能背下来,怎么就那么聪明呢!”

关于这一点,王宝琼有话说,“家风如此,三郎带他玩的时候,都要念叨两句呢!”

耳濡目染,是也!

王玉耶听到“柳三郎”的名号,神色有瞬间的不自然。

柳三郎倒是个负责任的小舅舅,就是嘴没个把门的,先前教顾小玉背的那些“改编版”诗文,差点没让一众老学究气笑。

李君璠在一旁听得纳闷,挠了挠头,“三郎也常带安儿玩,怎么安儿就没学到一星半点呢?”

顾家毕竟住得远,往来没那么方便,要说相处时间,李弘安跟柳三郎待在一起的日子,可比顾小玉多不少!

王宝琼翻了个白眼,语气带着几分自嘲,“还不是我们这对爹娘肚子里少墨水。”

说起来,顾小玉还没爹呢,那就是他们夫妻俩加起来抵不过一个顾盼儿。

更气了!

孙无忧这时插了句嘴,语气带着几分试探,“那顾家可有打算,让小玉拜哪一位大儒为师?若是定了日子,我们也好凑个趣,添上几分热闹,沾沾喜气。”

白家和顾家全无交情,不过是小辈朋友的朋友。但锦上添花的事,人人都愿意做。

说不定还有人想借着这个机会,跟顾家拉拉关系,讨教些育儿经验,甚至讨要顾小玉小时候的衣物玩具,盼着能沾点“神童”的喜气。

谁能想到,顾小玉现在也还是“小时候”呢!

按照常理,顾小玉的天资在大庭广众之下显露,又恰逢众多宿儒在场,若是当场择一名师拜入门庭,正好能成就一段“名师出高徒”的佳话。

眼下人多眼杂,王玉耶不敢多说,只含糊道:“孩子还小,拜师是大事,总得多盘算几分,哪能这么快定下来?”

这话既没说“定了”,也没说“没定”,算是谨守了秘密。

众人又闲话了几句,白秀然等人见问不出更多细节,便起身告辞了。

外人一走,冯睿达立刻恢复了吊儿郎当的模样,伸了个懒腰道:“这么大的喜事,我可得去给顾先生道声贺!”

王玉耶不假辞色地怼了回去,“顾先生好歹把你那手鸡爪字掰过来了,你就放过他吧!”

顾嘉良的本职工作是教授书法,当年冯睿达蹭柳家的小学堂旁听时,字写得跟鸡爪挠出来的似的,还是顾嘉良耐着性子,一笔一划教他改过来的。

当然其中的过程定然不大美妙,但结果是好的。

段晓棠曾经接过冯睿达的帖子,见字迹娟秀工整,还以为是找人代笔,后来才知道,那真是冯睿达自己写的。

常言道,字如其人,但人不如其字,说的就是冯睿达和他的字。

这年头,名门子弟连字迹都需要“演技”。

段晓棠觉得冯睿达的字觉得不错,但在真正的大家眼中,水平相当凑合,也就将将能入眼,比垃圾强上一星半点。

对冯睿达而言,最好的贺喜方式是礼到人不到。但王玉耶决定要亲自上门,连门墙都不入的学生娘子,哪比得上“姨母”来得重要。

另边厢,白秀然带着最新的八卦和家人汇合。

徐昭然手托着下巴,回忆道:“林娘子曾说,女子怀胎时,多赏些诗书、听些歌舞,对母子俩都有好处,能养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