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净华寺内部
既然事情说透了,也没有必要再坐一辆车。
各自为伍,我还是和王嗣等人一起,朝着金牛区的净华寺行进着。
我坐在驾驶位后方,偏头看着窗外,脑袋里回想着近期发生的事情以及比较重要的一些事件。
想着想着不由的深呼吸,叹了一口气。
‘为什么找我呢?真的烦。’对于我个人而言,我喜欢安静一点的地方。
如果真的让我选择在都市里面历练,我一定会想办法独自活着,就算要结婚生子,在工作方面也一定不是现在这种情况。
应该是简单的,不操心的,自己爱好的事情,就算不是以搞玄学为生,也一定不会往人堆里面扎。
不过事情都到这里来了,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想着想着,总算是到了所谓的净华寺。
这次本来只有我们一行四个人,但是现在出现在寺庙前,却多了五人,分别是谢平和苏云冲,余家宏,李强和余双。
我们一行九人,在提前通知下,被寺庙内部的人接引进入。
我很少去寺庙。
接引我们的人是一位穿着短袖,短裤,光头,年龄在四十岁上下,看起来极其普通的一名男子。
我站在大门前,一眼就看到了正门如同古建筑的楼阁上方,挂着《净华寺》的牌匾。
印象有些深刻,为什么呢?
因为现在大多的古建筑,寺庙也好,道观也好,参观的地方一般都翻修得比较新。
而这个寺庙却一眼老,看起来有些古朴,墙上的红色墙面都有些脱落。
并且正大门虽然门比较高,但是明显有个横梁在大门的三分之二的高度,上面还写着:《小心碰头。》
“小心一点。”引领我们的人也低头穿过了大门:“这是戏台,以前唱戏的时候方便一些工作人员从这道门进来。”
穿过戏台下方,我们便来到了寺庙的空地处,我连忙转身看向大门方向的戏台。
有两层楼高度,左右两边有登入二楼唱戏的平台,高度约莫有接近两米左右。
在戏台的左右两边柱子上,还撰写着一些繁体字,好似对联一般:《弄假传真随他演来无非扬清激浊。》
《移宫换羽自我听去都是教愚化贤。》
“写得好。”我轻轻的点了点头:“以戏明理,也算是戏曲的一些内部含义了。”
“这边是鼓楼。”带路人带着我们来到左边一个单独的殿。
“对了,师傅,你叫什么呢?”李强挠了挠头。
“哦哦哦,我唐突了,唐突了。”那人转身对着我们双手合十:“在下发法号本宁,谢施主是知道的。”
“哦。”李强点了点头:“那本宁师傅,你怎么不穿僧袍呢?我以为你是这里扫地的呢。”
李强也是口无遮拦,他本来就对这些东西没什么畏惧之心,能叫本宁师傅,也算是他的礼数了。
“呵呵,阿弥陀佛。”本宁继续合十道:“出家人不打诳语,因是本寺庙出现事件,僧人都无法处理,只得求助于各位施主。”
“为了避嫌,只能穿着便衣,免得吸引好奇之人。”
“哦...”李强这才点了点头,指着前方的殿:“行,那师傅你继续吧,刚刚你说这是鼓楼。”
李强微微一笑,继续带着我们进入鼓楼之中。
果然,说是鼓楼,还真的只有一面鼓,用一个红色的架台撑起一面立着的鼓,鼓面对着门口,高度约有总共有三米左右。
我们并没有进去,只是站在门口看了看:“这是法器吗?还是什么?为什么独独用一个房间摆着?”
云中散人听见了我的疑问,缓缓来到我身边道:“道教也有,叫做道钟,不过道教的道钟却是借鉴了寺庙的鼓楼。”
他这么一科普,其余人都不知不觉的慢了下来,听着云中散人讲解了起来:“有句话说的好,叫做《晨钟暮鼓》,说的就是鼓楼和钟楼。”
“从唐代开始,寺庙就形成了有寺必有钟的传统,而寺庙的钟鼓楼的建筑又是借鉴了宫殿的鼓楼模式。”
“也就是东方是钟楼,西方则是鼓楼,一是为了报时,二则是为了在礼佛的时候,敲击伴奏,亦或是有人参拜的时候,敲钟以示通天。”
“这位施主说的对。”本宁转身对着云中散人点了点头:“如施主所言,这进门的右边,便是钟楼。”
我们看向正前方,鼓楼的对面,那里也是有一个一样的建筑,不过却是一个钟房子房间里吊着。
离地不高,钟离地只有半米左右,用一个四角架子吊着,金色的钟悬挂在地面上,上面雕刻着一些经文和一个佛字。
本宁继续带着我们深入寺庙,前方有些人聚集在一个玻璃展示柜前方,不出意外,那里就是法物流通处。
在广场中间,有一个不大的亭子,在亭子的中间,我看见了一个金身佛像正端坐在正中间。
亭子的正面上方悬挂着一块木板:《净华寺弥勒菩萨金身。》
左右两边的柱子上依旧撰写了金色的对联:《慈颜微笑坐金莲如今兜率说妙谛》。
《大腹圆融通般若未来娑婆度群生》。
“嗯?这弥勒佛的金身在这里,为什么还会...闹鬼?”王嗣来到了我的身边:“看,那后面还有观音呢!也就是道教的慈航真人。”
是的,按照这个阵容来说,这寺庙里面闹鬼,实在是太扯了,压根就不会发生。
但是事实却是,我们看到监控也是如此,现在接引我们的僧人也是这个意思,那就说明这里面的东西,必定不简单。
说到了弥勒佛,这里和道教的王灵官有一些相同。
两位大佬都是在进入他们各自的场所里,遇到的第一位神仙。
寺庙开门见弥勒,道门开观见灵官。
道观见王灵官的事情在前面说过了,这里说一些寺庙为什么第一尊供奉的都是弥勒佛。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也就是你要学佛,就要笑口常开,笑面迎人,要把心胸打开,心量拓开。
正所谓:《生平等心,成喜悦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