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三章 胡大老爷阐述国家经济
“陛下,首先你们得清楚一个事实。”
“那便是无论是我的华夏国,还是你这几个儿子将来要建立的藩国,至少在最近的几十年内,绝对不可能发展成如同大明这般幅员辽阔。”
“不仅仅是面积,还有人口、国力、军力等各个方面,那是肯定赶不上大明的。”
“这一点,相信你们都应该明白是为什么。”
胡大老爷说得很坦然,众人同样也坦然的点点头。
没错,这点差距大家伙都能明白。
毕竟起点完全不一样嘛。
一边是汉家传承、运营了千年的中原腹地,一边是众人眼中的不毛之地、番邦小国,两者怎么可能短时间内有追上的可能?
甚至哪怕是胡大老爷这样的‘挂壁’都不觉着自己能追上。
因为人口这东西,增长起来就得遵循自然规律!
没有一定的人口基数和充沛的生活物资以及稳定的生存环境,那么人口绝对不会出现爆发式的增长。
这一点,哪怕是有生育政策在,也没用。
因为这是自然规律。
“既然你们已经认可了这一前提,那就好办了。”
“实际上,这就是大明不仅不会亏钱反而会挣钱,最终实现双赢的原因。”
“说白了,大明的人口太多了!”
“人口多、国力就强,同时人口多,富户就多,市场也更大。”
“在藩国看来海量的粮食,可对于大明来说,却是正好填充国库的储备粮。”
“毕竟为了应对灾情,大明本就要每年准备大量的粮食。”
“而由于番国一年三熟的环境,可以说,这地方的粮食,卖到大明的价格,会比大明自己在本土收购还要便宜!”
“更何况,这些粮食,前期压根不用掏钱,只不过是偿还内帑的贷款而已。”
“户部那边,只需要按照相应的价格把钱划拨到内帑就行了。”
“嗯?划拨到内帑?”
朱元璋不愧是大明第一钱串子啊。
这一听到要往内帑里送钱,立马这小耳朵就竖起来了。
胡大老爷看着他这模样也是哭笑不得。
他怎么而已没想到,朱元璋居然在这种时候闹腾。
“当然得划拨到内帑啊。”
“户部的国库黑皇室的内帑,各有各的规矩,岂能乱了规矩、乱了账目?”
“藩国之所以要还钱,那是因为之前从内帑借了钱。”
“这借钱、担风险的是内帑,那自然的好处的也得是内帑啊。”
“不然的话,以后再由皇子外出建国,内帑从哪儿掏钱?”
“说白了,这借钱建国也好货物抵债也罢,这都是皇室家事啊!”
“你们自己说,这事儿,难道不应该跟内帑打交道?”
朱元璋听到这儿才恍然大悟,而后连连点头。
他这会儿也是关心则乱了。
若是平时,或者说不是这么直白的提到钱的事儿的话,他是绝对能想明白的。
国库和内帑,这里头的差别可太大了。
眼见着朱元璋这边的小问题解决了,胡大老爷转而继续回答起了之前的问题。
“好,之前我说了,这事儿前期不会影响到大明,那是因为无论来的是粮食还是其他的,至少在大明这边,是不亏的。”
“因为内帑有钱进账,户部那边哪怕掏了钱出来,那价格也比正常采买要低,两边都有得赚。”
“而陛下你之所以会为了这事儿发愁,其实在意的是,过了偿还期限或者提前还款之后,藩国的各种物资还是会源源不断的卖到大明来。”
“在你看来,这就是在从大明挣钱,这对于大明是一种损害!”
“可对?”
朱元璋一脸严肃的点点头。
显然,这就是症结所在了。
胡大老爷倒是对于这种担忧感觉挺正常的。
对于一个不懂经济学却又忧国忧民的皇帝来说,遵循的便是最最朴素的价值观。
送钱送粮来的,就是好人;
从自家挣一两银子走的,那都是坏人!
这观点主打的就是一个朴实无华。
而胡大老爷这是要给他好好上上课,让他知道,经济这玩意儿,真不是这么浅薄的。
胡大老爷端起茶杯抿了一大口,润了润喉咙,这才缓缓说道。
“这种事儿,怎么说呢,要分开来看。”
“要说藩国有没有从大明挣钱?”
“那自然是有的!”
“可要说大明是不是亏了,却不是陛下你所想的那样!”
“大明,真的不亏!”
胡大老爷一抬手,挡住了要说话的朱元璋,转而继续说道。
“陛下你先别急,等我说完了,你再一起好好琢磨琢磨。”
“我们捋一捋整件事,首先,番邦在还款完了之后,肯定是不会放弃这么大一个稳定的财源的,自然会源源不断的往大明卖粮食或者其他产品。”
“那么,无论是谁来采买这粮食,只要进入大明,按理来说,就得在番邦外交司缴纳关税。”
“这样一来,大明便得到了第一笔收入。”
“而后,番邦的粮食卖出去了,银钱也到手了,那么他们这时候难道就带着钱回去?”
“当然不会!”
“但凡是个正常的商人,都不会让自家的船空着回藩国,而是会尽可能的采买一些紧俏、好卖的物资回去。”
“如此一来,他们又得缴纳一笔商税,要是再加上出口的时候的关税,这等于就给大明缴纳了两笔税收了。”
“那么,至少对于大明来说,这藩国绝对不是来拿着钱就走的!”
“可这些,都还不是最关键的,最最关键的是,随着番邦在大明采购物资,那么反过来岂不是也在给大明创造收入?”
“毕竟,若没有这个藩国的话,大明生产出来的各式物产,那就只有大明自己人能消费了。”
“可凭空多了一个国家的人来消费,那无形之中让大明的人多挣了一笔外快。”
“虽然这笔钱可能大多落在了大明商贾手里,但转几个圈以后,这钱实际上还是会间接的送进国库。”
“因为这商人再怎么贪婪,他也只是大明的商人,他的人、财都在大明,难不成他还能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