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1章欧洲的女人,臣死也不敢要啊

现在大明的东西,在全世界都卖得很好。

那些科技产品暂且不提。

丝绸、茶叶、瓷器。

这三个东西,早已经在欧洲打响了名气。

欧洲的王公贵族们已经放弃了他们原来的饮品,他们习惯于饭后喝上一杯茶。

没事就喝杯茶。

欧洲的贵妇人们都穿上了丝绸。

瓷器,也是达官贵人们最喜欢的东西。

光是这一点,就为大明每年带来了巨额的税收。

欧洲和南洋的国家,都在疯狂地向大明求购这些东西。

再看看大明最近研究出的新产品,还能出口。

在大明,只要是有点钱的人,都能买得起自行车。

但如果改成出口,国外的商人,肯定会从中获利。

而且朝廷还要收税。

这也是这自行车出了大明之后,价格翻了五倍到十倍的原因。

这是一种只有贵族才能乘坐的交通工具。

尤其是六神花露水,还有大明香水,更是成为了大家闺秀必备的东西。

大明的货物,震惊了整个世界。

因此,朱雄英一点都不担心,在国际贸易市场上,会有什么竞争者。

因为,大明马上就要推出烈性酒了,到时候,一定会让欧洲人大吃一惊的。

“好,臣便依陛下之言。”

解缙毫不犹豫的说道:“但是臣请求陛下,不要让他们在应天城逗留太长时间。”

“我怕应天城的人,会因为他们的傲慢而打他们。”

解缙的话,让朱雄英差点笑出声来。

这是事实。

能被派到大明来当使节的,肯定是有身份的人。

对于穷人,他们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

万一惹怒了应天城的人,那可就惨了。

“行了。”

朱雄英摆了摆手,没好气地说道:“这件事就交给你了。”

此后一周,朱雄英再也没有见过外国使节。

每一天,大明的应天城,都会有外国的使节,在大街小巷闲逛。

以前,他们根本就进不来。

更别说,跟大明的平民们,有更多的交集了。

不过这一趟大明的街头行,却让他们见识到了什么叫文明,什么叫实力。

每多逛一天,心里就痒痒的。

巴不得能尽快看到朱雄英。

终于,朱雄英在吊了七天七夜后,决定宴请外国使节。

外国使节将备好之物呈给朱雄英

宴会很隆重。

朱雄英挑了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把各国使节请到了偏殿的前院。

所有的一切,都是按照最高规格进行的。

羞辱别国,从来都不是靠蛮横的手段。

这只是一种无能的愤怒。

朱雄英更愿意展示大明的强大。

一共有四百多名外国使节参加了这场宴会。

欧洲各地的各国基本上都派了代表

除此之外,还有西域和南洋的人。

近百个国家的代表,每一国都有三五人。

都在邀请之列。

“开席!”

李公公站在朱雄英的身旁,声嘶力竭的喊道。

作为一个来自未来的穿越者,朱雄英总觉得这话怪怪的。

这席,可不能乱吃。

解缙和杨士奇站在朱雄英身边。

而在朱雄英的身后,则是几名侍女和郑和,以及李公公。

郑和如今已成了一名通晓语言的人。

他是负责将朱雄英的话传递出去的。

随着李公公的一声令下,宴席正式开始。

但在菜肴上桌前,各国都要拿出自己的礼物。

不得不说,各国上贡都是相当积极的。

有金银,有首饰,有古董,应有尽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

更可笑的是,英格兰和法兰西的使节们,竟然带着几个外国女人。

据说是献给朱雄英,让朱雄英娶她为妃的。

想什么呢?

还想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用美人计来突破朱雄英的心理防线?

不可能!

也许你是在欧洲的妓院里找到了那些漂亮的女人。

怎能说收就收?

“毛骧,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么多年来,你一直对她们很好奇?”

朱雄英不怀好意的笑了笑,道:“这些侍女就交给你了。”

毛骧刚刚痊愈,险些吐血。

当然,他没有这个福气。

“陛下,您就别取笑我了,我这把年纪,怕是要折了。”

“为什么不送给解大人和杨大人呢?”

“臣无福消受!”

解缙、杨士奇齐声摇头。

最后,这些欧洲女子都被拒绝了,朱雄英也不接受。

礼物送完了,接下来就是上菜了。

但朱雄英把规矩改了。

请他们喝酒。

大明的烈酒!

“这是大明新酿的烈性酒。”

朱雄英对外国使节道:“这酒,对好酒之人而言,是最好的美酒。”

“尝尝。”

朱雄英端起杯子。

朱雄英后面的郑和开始翻译。

这些外国使节已经在廉州府住了很长一段时间了,倒也用不着翻译。

大明的官话,他们多多少少也学了一点。

甚至有几个人,还说的头头是道。

一开始的时候,外国使节们都很奇怪,大明的宴席,怎么会先上酒呢?

但是,他们很快发现了问题所在。

这酒叫烈酒,入口顺滑。

这是一种他们从未喝过的酒!

“对了,忘了告诉你们,今晚每人一壶。”

“以后,大明将会无限制的向其他国家出口!”

随着朱雄英的声音响起。

所有使节都是一愣。

以前,大明但凡有什么新奇之物,都会限量供应。

要知道,大明可是打通了不少国家的商路。

大明现在的海上贸易,在世界上首屈一指,远航能力远超任何一个国家的总和。

不过,各国使节都想不明白,大明为什么会这么阔气。

酿酒需要谷物吧?

大明那么多人,哪来那么多的粮食去酿酒?

当然,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朱雄英的话一说完,使节团顿时炸开了锅。

他们都在讨论,如果能把这种烈酒带回国内,一定能缓解国内对酒的需求。

毕竟,现在的粮食,实在是太少了。

而且他们的技术水平也不是很高。

烈性酒本来就很少见,白酒这么烈的,更是独一无二的。

接下来,就是觥筹交错了。

各国使节都陶醉在这种新酿的烈酒中。

他们却不知道,这酒的后劲实在是太大了。

很快就有几个人喝得酩酊大醉。

酒足饭饱的时候,很多人已经开始东倒西歪了。

但是皇宫里有很多人。

把他们送到自己的住处,也不是什么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