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5章 任亨泰上奏,敲定铁铉去九边

朱标轻轻颌首。

“孤同意,朝廷举荐人才不拘泥于常规,特别应扶持大明栋梁,铁铉满腹经纶,治国有方,宜经朝廷众议妥善安置,不应让其才华为庸人所掩盖。”

对于关键职位任命,历代王朝均采纳群策群力制定决策,最后由皇帝裁决。

很快,大殿中响起了低声私语。

实际上,近期人事调整后,各衙门已没有空余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昨天刚抵京的铁铉,即获赐武英殿大学士称号。

可见,朝中多数人都已知晓,皇上可能想让铁铉入阁参政。

石伟毅便是成功例子,如今接纳铁铉加入亦无不妥。

翟善面带笑意离席,“殿下,铁铉之才需在内阁施展才为最佳。”

西平侯沐英表示:“殿下,或许可听听铁大人的想法。”

沐英返京时极为低调,未引发太多的关注。

自此,他在早朝上少发言,只按规矩协助处理军务,加强了大都督府与其他相关单位的沟通。

他一开口就吸引了全场注意力。

说完这话,沐英静静地回到原位,等待回答。

身为内阁要员,皇族身份使他很少发表言论,除非必要才会打破常规。

然而,今天不同往日,显然他对铁铉的未来有所想法。

特别是面对同样学识渊博的文化宫大臣,翰林学士解缙的注视,他决定采取行动。

沐英发言结束后,解缙立即附和:“殿下,西平侯的话颇有道理,我认为应当先听当事人的意愿。”

徐辉祖跟沐英同时看向铁铉。

目前军中有多种声音。

最常见的是士兵们要求得到战功奖励的愿望。

南,东均有重大战略计划,封王之事将至,这对军队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尽管边境线上几万大军,未公开质疑政策。

但他们提交的报告显示,每个人都渴望战斗,获得荣誉。

其中表现突出的是北疆九门外防线的戍边军队。

如今,前线总旗无需多说。

因为士兵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希望得到战斗命令,甚至愿意连夜突袭,摧毁敌人营地,斩杀叛贼。

整个大明正处在一种微妙的状况。

无形中面临一个未经组织的军队力量考验。

没有人知道,在大都督级别最高的机密文件室里,现在存放着数份关于边境地区的作战方案,涵盖从山海关到阳关的广大范围。

刚刚归来的铁铉显然是最佳选择,更是当前打破僵局的最佳人选。

铁铉刚回来,战功赫赫,并熟悉如何在外域巧妙布局。

他是最理想的选择。

朱标的目光静静落在铁铉身上:“铁铉,你有什么想法?”

“臣听从君命。”

铁铉语气沉重地回应,“不过,以微臣看来,自己性格懒散随意,恐怕难以胜任朝中纷繁琐事。”

朱标微笑道:“如果你真懒惰,倭国洲今天又岂是这般光景?”

殿堂上的文武百官也随之笑出声来。

如今在倭国洲,几乎看不到活下来的倭国人了。

即使偶尔遇见,也只是那些为了戍守职责而特选留下的日本女子。

若非如此,屠夫铁铉又何来这等凶名?

第一个提议的翟善眨了眨眼睛,意识到自己或许误判了形势。

显然,铁铉不愿意踏入内阁任职。

他不由自主地向不远处的任亨泰望去。

任亨泰感到几分无奈,自打得知今天廷会将会讨论铁铉入职问题以来,就一直如鲠在喉。

虽然身为内阁首辅对于军队内部的呼声,有所了解。

然而他也深感无力阻止解缙等人所做之事。

军队不能动荡不安。

维系明朝根基的百万人马不可有失。

否则整个天下恐将重陷30年前,那般兵荒马乱的局面。

“皇上,臣建议可派铁大人前往九边。”

稍作思考后,任亨泰缓步走出队伍,大声提议道。

随着首辅开口,殿堂上出现了一片惊异之声。

这是任亨泰对铁铉的压制吗?

目前内阁人数已满,如果再加一人,势必会削弱身为首辅者手中的一部分权利。

众人瞬间想到,也许任亨泰正在试图阻止铁铉加入内阁。

但任亨泰并未在意这些猜测。

他接着解释:“现在太孙殿下北上巡视,估计至少到明年中旬才能回京。而且……这一日期可能还要往后延。高伟毅作为随行人员长期离京,导致内阁工作运转变得迟缓。”

“特别是高伟毅还身负三项法令重任。鉴于新政推进正值高潮阶段。老臣认为,鉴于铁学士久居海外,谙熟域外军事政治。让他代替高伟毅前往九边辅助巡查,更加妥当。”

“待将来太孙归返时,朝廷亦可授予铁大人管理九边军事政务之权。以便其能在前线亲自指挥,统管一切,并与朝廷保持密切沟通协作。”

朱标颇为惊讶,没想到任亨泰会选择这会为铁铉发言。

解缙同样感到意外,而徐辉祖与沐英两人,则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任亨泰。

但他们每个人心中的考量,却大相径庭。

朱标心中亦是疑惑丛生。

身为内阁之首的任亨泰,这次表态支持铁铉去锦衣卫边境,究竟背后有什么样的动机?

是否是他认为内阁中,不需要再加入新的面孔?

抑或是真的相信铁铉适合这项任务?

作为太子,他必须洞察每一言一行背后的深意。

如果任亨泰只是因为不愿意让新人进入内阁,而推荐铁铉离开,那他的作用就需要重新评估。

但假如真是出于对铁铉才能的信任……

此时此刻,朱标的注意力再次回到铁铉身上。

面对这样的安排,铁铉神色坦然自若,“微臣甘愿前往,守护国土边界,扩展疆域,铸就大明朝万世基业。”

朱标目光不禁紧缩了一下。

他未曾料想,铁铉会如此果断答应前往。

尤其是刚从倭国归来,便即刻接受挑战。

更让他震惊的是铁铉的最后一句。

朱标的脸色愈发凝重。

手指轻轻敲打着座椅扶手。

终于,朱标正色道。

“既然你自愿承担此责,朝廷不久后,便会发出正式命令,等你在京养足精神后再出发去找皇太孙。”

铁铉眼神坚定不移,轻扬袍袖,跪拜行礼:“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