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8章 明镜与匠心
祈年节的盛况与万民同乐的欢腾,如同暖流持续温润着安阳的初冬。琉璃盏在宴会上的惊鸿一瞥,不仅引来了无数惊叹,更点燃了格物院匠人们心中更强的创造之火。
那只成功的琉璃盏不再是孤品,匠人们的手感越发纯熟,成品率稳步提升,更多形态各异、晶莹剔透的琉璃器皿开始从工坊中诞生。
然而,叶明的目光并未仅仅停留在器皿的精美上。
这一日,他拿着一块边缘打磨得略显粗糙、但中部弧度均匀的凸透镜片,找到了正在琉璃工坊内尝试给琉璃着色的老师傅。
“师傅,请看此镜片。”叶明将镜片递给老师傅,“若能将此物镶嵌于手柄之上,制成‘放大镜’,于匠人雕刻细微之处,于医师查看创口,于长者阅读书信,或许大有裨益。”
老师傅接过镜片,好奇地举到眼前,对准工坊内刻着细密花纹的一个琉璃胚件。
下一刻,他“咦”了一声,脸上露出惊异之色——那原本需要凑极近才能看清的细微纹路,在镜片之下竟被放大了数倍,清晰无比!
“这……这!”老师傅激动得语无伦次,“大人!此物神矣!若有此镜,老朽雕刻花鸟虫鱼,再不必担心老眼昏花,可尽精微矣!”
消息很快在格物院内部传开。负责精密器械维修的匠人、负责绘制精细图纸的画师、甚至负责分拣羊毛中杂质的女工,都对此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很快,第一批简陋但实用的手持放大镜被制作出来,立刻成为了格物院内部最受欢迎的“神器”。
与此同时,对望远镜的改进也未曾停歇。有了更纯净、更均匀的琉璃材料,光学小组的匠人们开始尝试制造更大口径、更长焦距的镜片,以期获得更远、更清晰的视野。
这项工作对镜片研磨的精度要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进展缓慢,但每一次微小的突破都令人振奋。
这一日,顾慎兴冲冲地跑来府衙,手里拿着一个长长的、用厚皮纸卷成的筒状物。“老叶!快看!格物院那帮家伙弄出了个新玩意儿!”
叶明接过,打开皮纸,里面是一卷绘制在坚韧桑皮纸上的图卷。他缓缓展开,一幅精细得令人咋舌的安阳城及周边地形图呈现在眼前。
不仅城墙、街道、河流、山脉标注清晰,甚至连一些新建的工坊、水利设施、乃至归附部落的营地位置都一一在列,其精细程度远超这个时代任何传统地图。
“这是……?”叶明惊讶地抬头。
“嘿嘿,厉害吧!”顾慎得意洋洋,仿佛这图是他画的一般,“用的是你那望远镜!石小星手下那几个尖兵,带着最好的望远镜,爬遍了周边所有山头,分区域观测、绘制,再由格物院擅长绘图的人拼接、修饰而成!有了这宝贝地图,以后咱们排兵布阵、规划城建、乃至追踪小股敌人,可就方便太多了!”
叶明仔细看着地图,心中波澜起伏。望远镜的应用,终于从单纯的军事侦察,延伸到了更广阔的测绘领域。这标志着安阳对自身及周边环境的认知和控制能力,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维度。
“好!太好了!”叶明赞道,“此图当妥善保管,并应持续更新。不仅要绘制地形,未来还可尝试绘制星图、海图(虽然安阳暂无海),甚至……人体解剖图,于医学发展亦有大用。”
顾慎对星图海图没什么概念,但听到“医学”,倒是想起了另一件事:“说到这个,其其格前两天还说,部落里有老人患了眼疾,视物模糊,苦不堪言。咱们这放大镜,能不能帮上忙?”
叶明心中一动。是啊,技术不应只服务于生产和战争,更应惠及民生疾苦。
他立刻吩咐道:“让格物院准备几副最好的放大镜,请安阳城内最好的郎中一同研究,看是否能用于诊断眼疾。另外,传我的话给各工坊,凡有匠人因长期精细工作导致目力受损,可由工坊出面,向格物院申领使用放大镜。”
其其格得知此事后,特意前来道谢。她看着那小巧的放大镜,感慨道:“叶大人,您带来的这些东西,真的在改变很多人的命运。以前部落里有人眼睛坏了,几乎就等于废了,只能等死。现在,至少有了点希望。”
叶明看着她,认真地说:“其其格,技术本身没有善恶,关键在于用它的人,怀有何种心意。我希望安阳出的每一件器物,无论是犁铧、布匹、糖块,还是这放大镜、望远镜,最终都能指向同一个目标——让生活在这里的人,无论来自何方,都能过得更好,更有尊严。”
其其格重重地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她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自己追随的,不仅仅是一位能力非凡的首领,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充满人文关怀的理想。
冬日的阳光透过琉璃窗,温暖地洒在府衙内,也洒在那张崭新的安阳地图上。
地图上,安阳城不再是孤立的边城,它与周围归附的部落、兴修的工坊、开辟的农田、蜿蜒的水渠,共同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
叶明知道,安阳的“强”,已不仅仅是城墙的坚固或兵甲的犀利,更体现在这日益精进的“匠心”之上——是那能窥远察微的镜片,是那能描绘山河的笔触,是那能创造甜蜜与光明的技艺,更是那份致力于改善每一个人生活的初心。
这幅由智慧与汗水共同绘就的画卷,正缓缓铺开,其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