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死到临头,还在内斗!

赵佶是除夕那天回到汴梁的。

这厮被童贯护着离开汴梁后,一路向东南狂奔到了泗州【今江苏淮安一带】,随时准备逃过长江。

后来听说宋金议和已成,金军撤兵北返,立刻又起了心思。

之前的禅位说到底乃是迫不得已,既不敢留在汴梁冒险,又不想背负弃守京都的千古骂名,只能把亲儿子扔出来顶缸。

结果没想到赵桓还真就把汴梁城给守住了!

甭管是用什么法子吧......

甚至得知儿子与金人的议和条件后,赵佶心里还有些暗喜。

那般丧权辱国的合约,换个角度想,自己岂不是有机会重新夺回大权吗?!

和年轻的赵桓不同,赵佶到底当过二十多年皇帝,政治经验要比自己那个白痴儿子多得多,看问题也要透彻得多!

如今天下事实上已经大乱,什么东西最根本、最关键?

是军队!是武力!

自己手里有什么武力?

童贯麾下的八千常捷军。

新皇手里呢?

原本是要远远超过自己的。

可那小子太白痴,居然先是抄了将士们的家,后又抢了各部勤王军的粮,直接搞得天怒人怨、军心尽失!

不仅如此,最后居然还把唯一能收拾军心的李纲给贬出了汴梁,简直就是自断根基!

要问这些消息,远在泗州的赵佶是怎么知道的呢?

因为有黄承恩在他身边。

赵佶禅位是禅位了,皇城司可没交出去......

于是,这老不要脸的又在童贯的护送下,原路狂奔了回来!

入城后,情况果然如他所料。

汴梁城内,人人戴孝、户户白绫、怨恨四起、骂声不绝!

唯一还听朝廷指挥的,也就是内城那万把殿前班值了。

但据皇城司密报所说,这些人压根就没参过战,换句话说就是没见过血,真打起来绝不是童贯手下八千常捷军的对手!

没有这一番内幕,你以为童贯怎么敢和满朝大臣对骂的?

此时的形势:

新皇赵桓大义名分占优,手里却没有能打的军队。

太上皇赵佶名不正言不顺,却有武力可以依仗。

只不过这爷俩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名声都已臭到了极点!

就在这个时候,宗泽兵败黄河南岸,金军再临汴梁城的消息传到了紫宸殿上。

前一秒还在坐观手下相互厮杀的父子俩,下一秒就像屁股底下被人塞了块火炭,“嗷”一声同时蹦了起来。

新皇赵桓的第一反应是赶紧二次议和。

太上皇赵佶的第一反应则是赶紧二次南逃。

要不说这俩是亲父子呢?

再不要脸的事情,既然干了第一次,那第二次根本就再没有丁点儿心理负担了!

御阶下方,刚刚还恨不得撸袖子干死童贯的主和派大臣们,也瞬间都安静了下来。

这群货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居然是刚被自己排挤出汴梁的李纲......

要让他们去领兵守城,还真没一人有那个胆子!

很快,这群不要脸的家伙又不约而同的把目光,投向了前一刻还被自己骂成猪狗不如的童贯。

如今这紫宸殿上,也就只有这个阉人有领兵作战的经验了......

童贯的第一反应也和自己主子一样,能逃第一次就能逃第二次。

反正自从北伐兵败,这位曾经把“北伐封王”当成毕生理想的有志太监,就已经变了一个人。

脸面?

那是啥?有用吗?能吃吗?

但他随即就想到了一点,这次要是再跑,今生今世真的就不用再想重回汴梁了!

发现自己成了所有人目光的焦点,这位曾经领过兵的媪相大人,心底残存的一丁点儿羞耻之心蓦地爆发,眼神缓缓带上了几分狂热。

深吸一口气,童贯猛地转身朝向龙椅高台,翻身跪地就想慷慨陈词一番。

这个举动却吓得赵佶魂飞魄散,一边在心里大骂童贯白痴,一边尖声厉喝:“不可!”

童贯一口气被憋在嗓子眼儿,愣了一愣,随即也反应了过来,自己的确不能出头。

“这群王八蛋是看上了自己手里的八千常捷军啊!真要把仅剩的这点家底儿拼光了,自己和太上皇岂不要任人宰割?!”

和这两人一起反应过来的还有李邦彦,几乎和赵佶前后脚,也跪地喊了一声:“万万不可!”

这厮考虑问题的角度,在另一个维度。

童贯领兵?

这狗阉人可不是李纲那个傻货,一旦掌握了兵权可没那么容易交出来!

到时候新皇赵桓下场如何他不知道,但自己的结果一定很凄惨!

恶人就是这样,干坏事的时候有一万种借口,其实心里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有多恶心!

作为上次议和的主要推动者和执行者,事后朝廷要找替罪羊,除了自己,哪还有更好的人选?!

赵桓这会儿也聪明了一回,很快就和李邦彦心意相通了。

这要让自家老子重新夺了权,自己这个曾经当过皇帝的家伙,还会有第二种下场吗?

自古皇权之争,哪有什么骨肉之情?

在那个位置面前,一切都是浮云!

当事人不愿,两个姓赵的反对,紫宸殿一时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不好了......不好了!金军已到城下了!”

就在这时,一个年轻内侍连滚带爬的撞进殿来,声音里都是哭腔。

赵佶和童贯同时身子一垮,瘫坐在地。

“完了!这下想跑也跑不了了......”这是二人共同的想法。

赵桓只觉胯下一热,颤抖着声音朝殿中问道:“众位爱卿,谁有应对的法子?”

没人出声。

赵桓眼前一黑,猛吸了口气回神,冲下御阶一把抓住了李邦彦。

“李爱卿......如之奈何?”

李邦彦都快哭了,他如何听不出赵桓话里的意思?

不就是想让自己再去金营议一次和吗?

可他不敢去啊!

上次能拿钱买平安,这次拿什么?

自己的脑袋吗?!

一咬牙,这厮“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大声喊道:“官家!微臣......微臣上次其实就是个跑腿儿的,真正立下议和大功的是康王殿下和张相公啊!”

刚刚还和他并肩作战的太宰张邦昌差点儿没晕过去,恨不能一脚踹死这狗日的!

“我操你祖宗的李邦彦!你他妈死道友不死贫道是吧?”

可不等他想好怎么拒绝,赵桓就像抓住根救命稻草似的大喊大叫道:“对对对!快去找朕的九弟来!”

“朕......朕封他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封张爱卿为大宋太师!你二人速速出城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