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这里的变化静悄悄

第278章 这里的变化静悄悄

k所谓的渠道,是指与国际性开源组织的一些渠道。

作为科技界的头号疯子,移动支付和电动车商业化落地的重要推动者之一,以及私人航天领域的开拓者,k本就和开源社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先进科技需要的研发资源越来越天量的时候,开源就成了唯一的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方式。

k创办openai的时候本就是打算走拥抱开源路线的,只是后来openai变成了closeai,且眼下将openai重新推回的开源的尝试也失败了。

openai重回开源的最佳窗口期已经过去了。

并且这个窗口还是wall street的那群同样出身于西方文明的人亲手关闭的。

他们为了靠着做空狠狠赚一笔,就给ds来了把顺水推舟。如果要让k来处理这种局面,那就该在发现ds很利好后直接无视它,然后赶紧拿着ds回去逼迫openai的各个投资方,赶紧把openai给开源了。

只要openai开源的够及时,那依旧没ds什么事情。

因为ds本身就是开源的,openai可以打个时间差,利用西方掌控的话语权优势,拼出老命挤压出时间窗口进而把ds给py了。

然后反过头来指责ds py了openai。

这样一来,ds低训练成本的优势就没有了。

至于谁抄谁的,一时半会儿哪说得清呢。

理清楚谁抄了谁其实不重要,openai能否重回开源轨道其实也就是个表象。重要的是ai发展的路径。

在k看来,龙国已然走了拥抱开源这条路,并且也有实力走这条路。那己方唯一的策略,就是靠着在开源社区的先发优势坚定不移地继续走开源道路。

所以,局面其实很诡异。

大家都知道ai发展要靠开源,或者说it行业本来就受益于开源才有了今天的大发展。

这相当于是,鹰酱放着曾经的成功之路不走了。然后龙国这边顺理成章地走了鹰酱曾经的成功之路。

阿龙也很迷糊啊。

“我也不造啊,鹰仔怎么就自暴自弃了呢。我还想和它在开源界比比谁更白莲呢。结果,好家伙,它自己先放弃了。”

“我也不造鹰仔为啥上来就先捅自己两刀。”

放眼全世界,有实力投资ai的也就那么两家了。其中一家要是选择了玩闭源,那全世界的人只能跟着另外一家玩开源了。因为大家没得选,在真金白银面前,什么意识形态,什么价值取向,统统滚犊子。

更可怕的是开源还会带来软实力的提升。

开源的背后是“知识不设防”,人类对于公平的渴望是深埋心底的,而知识平权是一切公平的出发点。

所以开源将带来极大的价值观认同。

既然开源的好处那么多,为啥openai走向了闭源呢。

因为开源的好处是长期的,并且是对整个集体来说的。但闭源的好处是分分钟的,是对openai的投资方来说立马看得见的。

也正因为此,鹰酱这边的资本嗜血豺狼们才会不惜狠狠插本国的ai产业两刀,因为插刀不是目的,靠着插刀带来的做空收益才是目的。

哪怕此举会把ds一举推到国际ai开源领域的王座。可管它呢,落进口袋里的刀乐才是最实在的。反正这么干在鹰酱这边一切都是合法的。

最终,k让openai重回开源的企图破产了。

为了补救,不出林远所料,k又开始讲故事了。

于是,grok3就被当成救火队员匆忙推了出来。

虽然k明面上在2018年已经退出openai的董事会,但不管是作为曾经openai的重要创始人,还是为了对ai领域的整合,k和openai仍旧有大量合作。

但是现在,k已经可以正式放弃openai了。

作为备份,grok-1在2023年推出后就做了部分开源。

grok-1采用apache 2.0协议。允许免费商用,只是要求标注版权声明,以及不得用于军事用途。另外,还特地要求任何在grok-1基础上调整后的模型也必须开源。

可以说,grok-1就是想做开源。

但是到了grok-1.5,开源的初衷又不得不暂停。

原因还是老问题--投资方急于回本。

以西方如今的开发效率,以及它们力大砖飞的ai训练技术路线,k不可能独自掏腰包完成一整个ai大语言模型。

这其实还不仅仅是钱的事情,还涉及到雨露均沾的问题,不给别人投资意味着不愿意给别人分蛋糕。

k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掌控grok的主导权,避免重走openai的老路。同时也把grok作为始终贴着openai chatgpt的备份和鞭子。

由于投资人们急于见到收益,因而grok也就被要求尽快上线付费api。在模型部署完成之后,付费api堪称是印钞机,哪个投资人能抵挡这种诱惑。

当然,这样一来,就基本和开源无缘了。

所以,k此前并没有特别力气去强推grok。因为特么靠着付费api赚钱,实在不是一款有前途的ai大语言模型本该有的样子。

一句话,这样做吃相太难看。

但是在chatgpt被ds狠狠一巴掌之后,为了能让chatgpt活下去,它的投资人最终不得不答应在下一个版本拥抱开源。

同样k的grok也就没了来自diss开源的阻力。

于是在这个节骨眼上,grok-3就作为救火队员上场了。并且k还保证在发布几个月后一定会将grok3开源。

grok3的发布会林远也看了。尴尬,大写的尴尬!

因为发布会有关技术的焦点被聚焦在模型评分上。

评分嘛,本就是很玄学的东西。甚至可以针对评分规则提前优化一些模型。

于是grok3顺理成章在各类评分上领先了ds-r1。

然后一群高智商的家伙面对着镜头bb了半天就是吹grok的厉害,却故意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抛开投入谈产出就是甩流氓。

grok3只敢聊评分,却不敢聊产出。

林远心中腹诽,‘评分嘛,只要多些功夫,不考虑训练成本,总是可以做出一稿专用于评分评测的模型。’

这个就好比汽车厂家送检车辆,只要厂家乐意,完全可以针对测试专门弄几辆车子出来。

至于按照送检车辆的标准,到了市场端车子要卖到多少钱。那就装傻充愣当作不知道呗。

grok3的发布在林远看来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因为它标志着鹰酱这艘船已经没法调头了。因为它们已经没有了承认他人优秀的勇气。

因为只有对超越他人没有信心的时候,才会不敢承认他人的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