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1章
孩子们想念母后了,就会抱着画,在画上亲几口。
画沾上他们许多口水,变得“惨不忍睹”。
夜里,哄两个孩子午睡后,孟夫人拆开信,静静地看了起来。
来信内容很简单,夫君催她回北境。
还文绉绉地来了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孟夫人瞧了眼窗外。
眼下还没回春,哪来那么多花。
她倏然想起,夫君并不知道,两位皇子被送到商城了。
难怪他催得急。
以往这个时候,她早就在老宅过完年回北境了。
边境的将士艰难困苦。
哪怕是除夕,也不能回家团聚。
身为将军,更加不得擅离职守。
孟夫人固然思念夫君,却也知晓,她带着两个孩子,不能离开商城。
帝后就是担心两位皇子的安危,才把他们送来孟家。
从商城到北境,万一遇上伏击,她未必护得住两个孩子。
孟夫人打算写信告知夫君,她得晚些去北境。
至于理由,为了防止这信被人拦截,她便没有说实话,谎称她要为儿子修建坟墓。
这也不算撒谎。
行舟的慕,她早打算重修了。
当初因着九颜假冒他,不便公布他的死讯,就只立了块无字碑,还没有葬在孟家的坟地里。
这坟墓迟早要迁。
孟夫人写完信,听到些许动静。
转头一看,大的那个醒了。
他正趴在母后的画像上,默默落泪,小小的身躯,承受太多分离的悲伤。
孟夫人瞧着心疼,抱起他。
“阿凛,乖孩子。”
想必,九颜他们也很想念两个孩子。
北燕被迫接收流民一事,很快传到别国。
想当初,为了恶心南齐,别国在割地前,都纷纷效法北燕,把本国的流民、犯人驱赶出去。
这两年来,南齐也没有说什么。
哪成想,突然就要把流民送回。
现在是北燕,不久后就要轮到他们了!
东山国。
皇宫。
“皇上,齐皇携皇后巡视北部边城,已陆续将流民驱逐出境,送回北燕。”
龙椅上的皇帝眉头深锁。
“北燕如今沦为南齐藩国,倒似那砧板肉了。”
当初,北燕是他们东山国的强大盟友。
而今看来,北燕就是那扶不上墙的烂泥。
皇帝的视线落在元湛身上。
“各军营可有进展?”
元湛深受皇帝信任,时任兵马大将军,统领各部。
最令人钦佩的是,他今年也才刚及冠。
元湛拱手行礼。
“回皇上,已经小有进展。然,用兵一时养兵千日,还不能操之过急。”
当年南齐大胜诸国时,他就对皇帝说过,东山国想赢南齐,得十年左右。
皇帝颇为器重元湛。
“好,朕等着你的好消息!”
散朝后。
众官员离开皇宫,各自回当值的官衙。
元湛正要上马去军营,一道温和从容的声音叫住他。
“元将军,留步。”
他当即行礼。
“见过太子殿下。”
太子与他差不多的年纪,长相普通,却有着平易近人的神秘力量,让人甘愿拥戴他。
“免礼。”太子微笑着,亲自扶起元湛。
他问:“元将军,本宫今日没什么差事,能否随你去军营走一遭?”
元湛犹豫了。
“待臣禀明皇上。”
太子始终微笑,并未因为元湛的刚直而恼怒。
“本宫早已和父皇提过此事,父皇答应了。”
闻言,元湛没再推脱。
太子有备而来,马车早在宫外候着了。
这一路,元湛骑着马,始终跟在马车旁。
太子与他一同出行,他就有责任保护太子。
快到军营时,马车的速度慢下来了。
太子掀开窗帷,询问元湛。
“好些日子没见你堂兄,他去了何处?”
元湛的堂兄,就是他姨母招赘生下的独子——元铎。
元家是东山国的世家之一,根基稳固。
元家的女儿招赘,不算稀奇事儿。
有元湛这个珠玉在,元铎的存在就显得微乎其微。
也只有太子还会关心。
元湛没有多做思索,“堂兄外出游学了。”
太子意味深长地解释。
“游学,既可指远游异地,拜师求学,亦可指,用毕生所学游说诸侯,报明主而求官职。
“不知你堂兄是哪一种?”
马背上的元湛肆意从容。
“堂兄沉敛低调,从无入仕之心。必然是第一种。”
他和元铎是堂兄弟,却因着所住的院落不同、在世所求不同,彼此间并不熟络。
但他可以肯定,元铎若是想入仕,根本不用等到现在,靠着元家在朝堂的地位,早就能谋个一官半职了。
太子淡然一笑。
“元将军真是个矛盾的人,你既心思纯粹,又懂兵之诡道。”
元湛的马速不稳,下意识看向太子。
太子这话,似乎别有所指。
他想问些什么时,太子已经放下窗帷。
马车内。
太子依旧笑着,却叹息了一声。
他本想在将来继承皇位后,择选自己的近臣,那么现在就得培养起来了。
元湛这样的将才,他早就属意。
可惜,此人所有的计谋,都用在了带兵打仗上。
否则他应该察觉得到,元家,乃至整个东山国,都是暗流涌动。
……
南齐。
接连巡视完三座边城,萧煜感染了风寒。
凤九颜亲自照顾他,为他擦身。
他起初还无所适从,毕竟除了那种时候,她鲜少脱他衣服。
后来也就习惯了。
他这风寒来得快,头晕脑热,只想躺着。
担怕过了病气给凤九颜,萧煜颇为焦虑。
凤九颜一边照顾他,一边关注着临远镖局的事。
不过,这天她收到消息,是关于另一桩事。
“皇上、娘娘,查到那元铎的身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