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浮躁

徐薇的话没多少人买账。

因为愿意在网络上表达自己观点的网友,正是给李元青投“令人失望”奖项的主力军。

不管李元青团队怎么解释。

他们都只会认为是李元青“输不起”。

太多人愿意看见一个年少成名,一路过关斩将,三十岁不到就登上世界影坛之巅的天才陨落在他们面前。

所以这份狂欢延续着前面关于税款的阴谋论,根本停不下来。

刘奕菲破天荒的建议李元青要不找个大师看看。

“这是不是他们说的流年不利?

好像,过完年后,你做什么都是不太顺。

查自家账会被骂,没去领奖也会被骂。

以前没遇到这种情况吧。”

李元青笑着摇摇头。

“确实没遇到过,我看咱俩的电影一直都是高票房,还以为自己口碑挺好的呢。”

刘奕菲开玩笑道。

“那可能只是我口碑好,你是沾了我的光。”

李元青顺着老婆的话感谢道。

“那要谢谢老婆大人庇护我这么久,没你我怕是早就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了。”

“还贫?就不知道想想解决办法?”

“没有解决办法,只能等他们把情绪彻底宣泄完,现在说什么都是错的。”

李元青让工作室停止公关。

这时候,哪怕是真影迷表达了支持意见也会被网友判定为“脑残粉”、“水军”。

和他们继续争论一点都不值当。

李元青彻底不参与网络争论,待在片场继续拍着《元青》。

此刻他被“网络攻击”的状态和电影里的形象无比契合。

过往的一切,在他们眼里都变得不重要。

只要当下让他们“失望”了,他们看的比谁都重!

李元青在想。

自己推动劣迹艺人封杀是不是做错了?

他们也曾有过值得纪念的优秀作品。

他们也有一群不离不弃的粉丝。

为什么不能给他们一个机会呢?

这个念头在李元青脑海里酝酿,帮助他非常好的演出了主角的心态。

我是大满贯、我是天才,我犯点错怎么了?

而当他出戏那一刻。

李元青立刻重拾坚信信念!

我一点都没做错!

这些演员一点苦都不吃就能大把大把的捞钱,犯了罪还想继续在娱乐圈混饭吃,这一切不仅李元青不答应,千千万万的观众也都不会答应!

所以电影中的主角会被取代、会被封杀,直到远走东南亚在一群奇装异服的年轻人面前指挥以前看不上的音乐。

跌下神坛后就该过的这么惨。

新秩序年轻人会用新的文化、新的事物一点点代替旧的权力秩序。

“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结底,世界是你们的!”

李元青在剧组越演越顺。

可惜,与他有对手戏的演员吃不消。

一镜到底走下来,对手演员卡壳好几次,李元青都不以为意,反正这个素材废掉了,那他干脆继续演,让年轻演员想办法跟上自己的节奏。

李元青休息时拿自己举例。

“王老师就在那里,你可以问问当年在《爆裂鼓手》剧组时,我们是怎么对戏的。

你连我这点节奏都适应不了,你这几年表演岂不是白学了?”

张新城在李元青面前低着头不敢回话。

他可是中戏毕业的表演生。

基础打的还可以,但是实拍经验太少了,在戛纳影帝面前,那点微末道行确实不够看。

李元青给了他二十分钟时间调整。

“你要记住你不是在演戏。

你是在经历这个角色,你就是这个角色。

你有自己的新思想,而我虽然也很年轻但却是旧时代的产物。

你要从崇拜渐渐被我的言论所震惊,最后发现我是你们新观念定义的‘没品垃圾’。

这种思维的碰撞完全压过了你对我所取得成就的认可。

我的权威在你面前变得一文不值。

你要有这份自信乃至偏执!

先休息二十分钟吧,待会我们继续!”

王景松老师这时走了过来,安慰李元青不要灰心。

“好事多磨,你开头那场戏不就拍了四天,这段戏也才三遍而已。

小张表现得不错,是个表演的好苗子。”

李元青突然来了点兴趣,问道。

“王老师,您觉得每年北电和中戏招收的学生,质量是上去了还是一年不如一年了?”

王景松苦笑摇头道。

“虽然我不想承认,但确实是一年不如一年。

现在的教学理念和市场环境也和曾经不一样了。

特别是向你和奕菲这种真正长得好看的学生,不愿意进入娱乐圈了。

从奕菲毕业那年算起,我又教了十来年书,想再找个类似的大美女就找不到,年年只能在矮个子里拔将军。

我都不知道以后的观众会怎么骂我们,仅选些歪瓜裂枣进娱乐圈。

我也想好瓜好枣,奈何人家不愿来啊。”

王老师还提到其他方面。

特别是年轻学生不愿下功夫吃苦。

在这个时代,下功夫吃苦好像也不能换来名声、荣誉以及星光。

一步慢步步慢。

同届有实力、有背景的学生,还没毕业就能进组演主角或者被大咖提携去演个出彩配角。

自己去跑个龙套也才比群演一天多二百来块钱。

他们如何不心急,如何不浮躁?

李元青点点头。

自己也是这种情况,一步快,后面就直接和同学们拉开差距。

只是自己有意识打磨演技,要不然也会被花花世界迷人眼。

闲聊一会也差不多二十分钟了。

张新城表示自己已经准备好,随时可以再来。

“你自己感觉需不需要再花时间背一背?”

“不用,李导说的对,我要学会自己跟上你的节奏。”

只要跟上节奏,一两句话的瑕疵很容易补上,跟不上节奏,背再多次也没用。

张新城毕竟是中戏出身,固有观念还是认为要通过演戏,演出代表作慢慢成长起来。

与此同时,一群比他要小的年轻人通过一场偶像竞演养成类真人秀,就实现了大火特火!

速度之快,如何不让人惊奇。

坤哥也是在这个节目里大放异彩!

王景松也在李元青的介绍下了解了这个情况。

“昨天我们才说市场变浮躁了,现在一款真人秀就让明星顺利出道并大火,以后还有谁愿意沉淀下心来钻研角色、打磨演技呢?”

李元青笑着说道。

“每个时代总有一些固执的人,王老师不用太担心,他们都还在成长,未来的天也一定会有高个子顶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