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寻梦环游记》

李元青不知道她们的想法。

反正没有看上值得培养的好苗子,更没有能破坏两口子感情的存在。

进了房间,李元青才接通了视频。

“又想我了?”

“想,想死你了。

我明天出发,后天就到大理了。”

“那我还要独守两日空房咯。”

刘奕菲眯了眯眼。

“对,这两天管好自己,等我回来检查弹药!”

李元青搞怪的敬了个礼。

“yessir!

我的炮火只会朝你开炮!”

两口子说了些骚话。

刘奕菲才把话题引向正轨,李安邀请两口子去当评委会主席和评委之一。

李元青想了想。

“拒绝了吧。

这几年你也知道他们那块地不好去,很多隐藏风险在。”

刘奕菲微微蹙眉,想起这些年看过的新闻,不少香江、湾湾演员在这方面栽了。

既然老公说有风险,那她也不想掺和了。

次日临走前,刘奕菲向李安辞别,顺便告诉了两口子的决定。

李安没想到这么快就被拒绝了!

为什么啊?

刘奕菲把李元青的顾虑说了出来。

李安表示非常不同意李元青的揣测。

“这里是电影节,不是政客的拉票场,怎么可能会有那些东西呢?”

刘奕菲还是摇头道。

“嘴长在他们身上,李导,你也管不住的。”

李安还是有些不死心,打算下次去大陆,当面和李元青谈,一请不够那就二请三请,总能给自己这个老头子面子吧。

李元青在云南也不是完全没事做。

自己的个人戏份也不少,导演排好计划表,李元青就立刻上戏。

此时刘奕菲不在身边,演出失落颓废感简直不要太轻松。

要不怎么导演时常说李元青在剧组不像在演戏,完全和生活里没区别,情感随刘奕菲起起伏伏,她在身边,李元青就开心,她不在身边,李元青的不开心也盖不住。

除了拍戏,李元青还能时常从助理那儿听见电影的消息。

“《彗星来的那一夜》票房竟然过了三亿?

哪儿来的观众?”

这部电影经过一番运作,其实已经变成了一部“李元青”粉丝电影,都是铁杆影迷才会愿意在电影院里观看,大部分网友点开一个盗版网站,高清资源随时随地都能打开。

因此票房从首日四千万华币之后迅速衰减,只有恰逢周六周日才会有一点点涨幅。

按理两亿就应该是极限了,怎么能到三亿呢?

“那八名演员里有谁最近很有话题吗?”

“还真有,小明哥因为《琅琊榜2》,话题度飙升了不少。

虽然没有大爆,至少让观众看到一个不油的黄小明。”

李元青不想纠结这个。

“网友翻拍的情况怎么样?”

“之前都是片段模仿,这两天终于有完整版的视频上线。

公司那边一直派人在盯着,现在资金池越来越大,应该会有更多人感兴趣。”

之前是前十名分三千万左右,现在至少能一起分一个亿,当然会有更精良的团队加入。

“把奖励分配方案分成两部分,片段模仿者和完整模仿者,完整模仿者难度更高,耗时也更长,在日期截止方面予以部分弹性,这样更人性化一点。”

徐薇记下后会转告给宣发。

十二月就已经算是贺岁档的范畴。

《彗星来的那一夜》想在这个月还有收获,完全不可能。

观众现在更期待《奇门遁甲》、《芳华》、房龙的《机器之血》、《妖猫传》以及邓朝的《心理罪之城市之光》。

暑期档本该上映的另一部《心理罪》还在换脸,李中药虽然已经出来了,国内事业彻底没了。

而在观众正在等待华语电影重新占据大银幕时。

一部美利坚动画电影又凭借口碑大爆!

《寻梦环游记》。

在此之前,没人期待这部充满墨西哥风情,又有着亡灵世界这种“古怪”设定的皮克斯原创动画能赢得华国市场。

这部宣传几近裸发,上周五首映排片占比只有98的动画电影,周日凭借201的排片拿到438的票房,以5800万票房超过《正义联盟》和《彗星来的那一夜》,成为日票房冠军,本周一继续以2000万票房蝉联单日冠军。

豆瓣累计超过6万网友为该片打出93分,其中给予五星评价的达到684。

从影院出来就哭成狗的观众的口口相传,正在让这部电影快速从朋友圈里的爆款变成票房逆袭的佳作。

李元青刚在论坛上预言,好故事好口碑能促成电影大爆!

如今又出现一个鲜活例子。

李元青打电话给爸妈,让他们周末有空带着龙龙去看,电影中的亲情不仅能打动成年人,更能教育未成年人。

色彩绮丽、光怪陆离,充满墨西哥风味,新奇而有趣。

整得刘奕菲都想下次假期带着龙龙去墨西哥游玩。

李元青知道老婆在兴头上,自然没有扫兴。

“可以计划一下,之前只带龙龙体会了欧洲的特色,下次带她去美洲,那里肯定也有好玩的。”

“哎,可惜多多还小,要不然也能把他带上。”

“先把龙龙的眼界培养出来,将来等龙龙长大了,让她领着多多去弥补遗憾。”

刘奕菲一想,确实可以这样!

另一部国产片《嘉年华》,因为刚刚拿下金马最佳导演,收到的关注多了一点。

虽然和《寻梦环游记》的逆袭相比差远了,但也能够说明国内观众越发趋于理性,会懂得在电影上映前,多角度了解电影本身。

李元青刚想夸一夸国内电影人。

结果就看见了一篇关于他的文章成为互联网热文。

<艺术与商业融合的集大成者——李元青导演研究>

该文以短片《黑洞》以及长片《彗星来的那一夜》开始谈起,详细介绍了李元青的导演风格、分为技法生涩期、成长期和成熟期。

行文流畅、内容充实、细节丰富。

堪称目前国内对李元青导演能力系统性研究的经典文章之一!

李元青以为这是自己某位学导演的粉丝力作,可当他看见名字那一刻,差点两眼一黑!

竟然是毕智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