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多识广玩蛇怪

第五十七章 该你们出去洗地了

三月初四,南昌城外,大概五六万叛军包围了城池。

而且陈具庆等人呼朋唤友,鼓动了很多江西大地主、大贪官前来助阵。

这些人都掌握了一定社会资源,手下田亩少则数千,多则数万,田奴、地客、佃户众多。

特别是他们的手段也很聪明,打的旗号是“贼寇攻占南京,旷昭等人通敌叛国,我们招募义军清剿贼人,为君分忧”。

由于旷昭没有像左光先那样第一时间把朱元璋的消息散布出去,也没有立即给百姓免税,他是想事后尘埃落定再做,结果导致一步慢,步步慢,被叛军抓住机会。

一时间叛军声势浩大,嚷嚷着攻下南昌府,打进南京城,活捉贼寇之类的话,大量军械物资运到了城外,安营扎寨,只剩下靠赣江的那一面城池。

正是明末乱世,这帮人明明占据了大量的资源,一不赈灾救治百姓,二不给崇祯出钱剿灭流寇建奴,现在一旦涉及到他们的利益,就马上聚众起义造反,比流寇还厉害,也算一个讽刺。

旷昭其实已经算是应对及时了,在得到这帮人起义造反的消息后,马上派人坐船自赣江北上,沿长江水路去南京。

基本上上午得到消息,第二天早上事情就已经传到了南京城。

接着他让吴麟瑞和丘上仪出兵,只是陈具庆他们人多,聚拢得又快,没办法学左光先那样逐个击破,便只能退回南昌,固守城池。

此刻赣江上,一艘船只浩荡而来,顺着南昌城的水门进入城内。

杨廷麟是江西清江人,也就是后世江西樟树,崇祯十七年的时候他在家乡开学堂教书,崇祯本想召他进京,但道路阻塞圣旨没到,等他知道的时候,北京都被攻破了。

所以后来的杨廷麟知道国破家亡,于是在江西募兵,多次与进攻江西的清军决一死战,最终退守赣州,被清军攻破,从容跳入河中自杀殉国。

老朱见他早年在卢象升军中待过,知军事,就封他为江西总督,来南昌帮忙守城。

本着异地为官的原则,江西人肯定不能在江西当官。

不过杨廷麟熟悉地形,又在当地有威望,因而特事特办,反正只是临时职务,先解决问题再说。

进城之后,杨廷麟与旷昭、吴麟瑞、丘上仪等江西官员来到城墙上,曹谷自杀了。

他本来想尽好友之谊,结果好友起兵叛乱,曹谷原本还有未出仕满清的荣誉,霎时间就变成了叛国逆贼,留下遗书羞愤自尽。

东城外营帐密密麻麻,一眼看过去很多人马正在砍伐树木,制造攻城器械。

那些人服装都是百姓服装,没有统一的军服,宛如李自成张献忠那般流寇,但行动勉强有度,在刘一鹏的指挥下,看上去井然有序。

毕竟刘一鹏也是江西的高级将领,后来还做过金声恒的副将,自然是有点东西。

看到这一幕,杨廷麟眉头紧锁,把手中老朱赏赐的望远镜放下来道:“你们让陛下失望了,这点小事都做不好,还要陛下派人来收拾这个烂摊子。”

旷昭惭愧地低下头道:“是我无能,等事情过去之后,我会前往南京向陛下请罪。”

“也怪不得你,只是做事要么就周密行事,要么就大张旗鼓,如今两头都没有弄好,到时候你自己向陛下解释便是。”

杨廷麟目光看向远方,然后平静地说道:“陛下已经让魏国公从长沙派人出发赶来救援,你也无需惧怕,应该也就几日工夫就能兵临南昌城下。”

“不知道魏国公带多少兵马?”

旷昭看着城外乌压压一眼看不到头的营寨有些胆怯,他去过南京开会,自然知道徐达在长沙。

杨廷麟淡淡地道:“听吴王殿下说,魏国公只是派了两个百户过来。”

“两个百户?”

旷昭瞪大了眼睛道:“即便是足额也才224人,这这这.......”

“殿下说,足够了。”

杨廷麟笑了笑道:“现在的当务之急,是稳定人心。你即刻把消息在城里传播,别说援军具体多少人,就说是中山王带人过来救援。要把告示在城里贴得到处都是,还要用箭在夜晚的时候派人把告示往他们的军营射,动摇他们的军心。”

旷昭皱眉道:“城中箭矢本就不太充足,用于发放告示是不是?”

“不用担心。”

杨廷麟摆摆手道:“他们本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想攻破城池哪这么容易,只需坚守几日就行,箭矢不足,就用滚石檑木嘛。”

古代攻城作战相当困难。

袁绍十多万大军围攻东武阳,东武阳里的臧洪也几千人,硬生生守了一年之久。

曹操攻打下邳和邺城,都是围城数月,直到夏秋之际附近河流因为雨季涨水而水淹城池,最终才攻破了下邳和邺城。

虽然到明末的时候,攻城的方法已经有所提升,比如红衣大炮的出现就能够威胁城门的安全。

但火炮威力有限,像南昌这样的大城池即便有红衣大炮也没那么容易攻破。

如杨廷麟后来自己在赣州的时候,清军包围赣州半年之久都没有打下,直到城内粮尽才被攻破。

因而守几天城池并不算什么难事。

当下城内也是迅速行动,一边亡羊补牢,把太祖临凡救世,以及徐达的援军马上就来的消息公之于众,稳定城中人心。

一边准备滚石檑木石灰之类的守城器械,做好充足准备。

而城外那边则俨然一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八方之士,共襄盛举”的架势。

基本上明末江西籍或者在江西当官的逆臣都在。

如张之奇、刘肇国、史垂誉、罗宪汶、熊文举、吴泰来、余忠宸、叶澍、邹魁明等等。

他们当中江西某地知府、同知、县令、县丞,又或者当地退休致仕的官员,后来都在满清攻打江西时投降,被列入捕杀名单当中。

由于旷昭的策略出了问题,导致叛徒泄密,他们便聚众合兵,以平叛乱为口号,反咬一口,攻打南昌城。

一行人经过商议,认为强行攻城肯定是打不上去,得先准备一段时间,做好攻城器械,等到拿下整个江西,再大家一起凑钱扩大兵力,向北京发奏折,然后攻打南京。

虽说是个草台班子,但他们还是很聪明地把“大义”的旗号扯出来,指责南京是假冒太祖的伪政权,自己起兵是为了平定叛乱。

这样一旦崇祯给他们下圣旨,那么他们就能牢牢抓住名分大义上,从而化被动为主动。

便在这样的情况下,双方暂时都没有进行厮杀。

很快两日后,南昌城内就开始发动了舆论攻势,夜晚大量的传单告示被射入营中,掀起轩然大波。

明末时期江南读书风气重,很多平头百姓也识字,特别是江西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文化教育基地之一,从宋朝开始,江西、江苏以及浙江三地的举人进士数量就遥遥领先。

所以叛军的士兵很多都识字,虽说不一定都认识全,大多数田奴佃户庄稼汉能认识一些常用字就很了不起,可大家凑一凑,还是能读懂告示里的意思。

这种情况下军心就有点动摇。

陈具庆、王绍祖、张之奇、刘肇国、史垂誉、罗宪汶、熊文举、吴泰来、余忠宸、叶澍、邹魁明等后来的降清逆臣便聚在一起讨论对策。

帐篷内,他们这些人有的穿着大明官服,有的穿着地主富豪的衣裳,个个面色凝重,一言不发地看着手中传单。

传单上不仅记载了他们的生平,官职以及履历,还记载了他们投降满清后的所作所为。

其实大多数人在明朝做什么,投降满清之后继续做什么。

如刘肇国是扬州人,去年的进士,在翰林院实习,今年被外放到江西为官,投降满清后,继续在江西任职,之后调去北京翰林院,最高做过内阁学士。

吴泰来,河北人,现任吉安知府,投降满清后依旧担任吉安知府,后来历任兵部、刑部、工部,在康熙初年以工部右侍郎致仕。

其余人也基本差不多。

看到这些传单告示,陈具庆作为发起者,自然要说些什么,便道:“诸位,无论事情真假,我们都是必死无疑。是真的,太祖下凡了,我们一定会死。是假的,现在人家刀架在我们脖子上,也就别想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还是该做好眼下,向朝廷汇报此间种种,出兵讨伐奸逆,也好立下功勋,让朝廷看到我们的忠心。”

短暂的沉默后,王绍祖点点头道:“不错,不管真假如何,我们决不能坐以待毙,现在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还是好好想想,该如何攻下南昌吧。”

“他们这是攻心之计,我们应该立即收缴军中传单,加紧制造攻城器械,把南昌城打下来。”

“若是简单地收缴传单,恐怕无济于事。还得晚上布置巡逻守夜,要防止他们再继续这样,不然的话,将士们恐怕军心不稳。”

“不止,还得让人去跟将士们说,告诉他们太祖复生是无稽之谈,这些也都是流寇编造的假话,切莫相信。否则一味收缴传单,就有点欲盖弥彰的意思。”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出主意。

都是两榜进士出身,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当中的聪明人,或许在国家危难之际他们救不了国家,只会投降,但要是干坏事还是一肚子墨水。

“嗯。”

陈具庆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对一旁一直没作声的刘一鹏道:“刘将军,按照他们说的做吧。待朝廷命令下来,我们也会联名为你举荐。”

刘一鹏顿时脸上露出笑容道:“诸位放心,这等奸逆之辈,我必破之,将他们的人头送往北京。”

“唔。”

陈具庆沉吟地点点头。

随即刘一鹏便安排自己的亲卫士兵们前去收缴传单。

各官员和地主也安排自己的管家奴仆去给士兵们做思想工作,告诉他们这些都是流寇的诡计云云。

叛乱的主力其实就是江西一些叛国官员加上罢官、退休后来叛国的官员。

这些人要么是本地大地主,要么在本地为官,他们拉起来的队伍也大多是手下以及自家宗族或者庄园的佃户。

由于主仆的关系,他们的威望很高。一番操作之后,即便是下面有些军心动摇,但也很快就被压下去,叛乱依旧井然有序地展开。

四日后。

赣江上,两艘中等船只顺江而下,到达了南昌城外。

长沙离南昌其实不远,不到三百公里的距离,后世走高速公路三个小时左右就能到。

不过古代没有高速公路,却能走萍乡到宜春,于袁水乘船进入赣江,因此正常情况下,往往三四天就可以从长沙到南昌。

徐达的军队是轻步兵,正常情况下两三天就能到。但他们却走了六天时间,因为带了十多门火炮。

船只就是普通的木船,但两侧挂着救生圈,上方旌旗招展,写着一个大大的“徐”字。

“是中山王的军队来了。”

城内早有人发现了这个情况报告给了杨廷麟等人。

杨廷麟站在城头用望远镜观察着。

“快,快打开城门接应。”

旷昭喊道。

“先不急。”

杨廷麟沉声道:“看看再说。”

此刻船上,负责这次行动的两个百户陈珪与杨亨站在船头观望。

杨亨用对讲机问陈珪道:“看样子叛军是东南面那些人,进城吗?”

“进城做甚,我们还得马上回长沙,与他们这些人寒暄做什么。”

“那打完就走?”

“打完就走吧。”

“是不是得先问问,确定目标。”

“好,先问问。”

陈珪便令人士兵们在江岸边停下,位于南昌城南,他们的东侧就是叛军营地,距离约有四五里地。

叛军们自然也发现了他们的存在,呼喝着就有人过来查探情况。

只是过来需要时间,陈珪已经令人放下小船,顺江往北,靠近南昌城边,对城中大喊道:“城中谁为主事?”

杨廷麟一路从南城门方向小跑到西城门上,对下面喊道:“是魏国公的将士吗?我是太祖陛下任命的江西总督杨廷麟。”

“城外的那些就是叛军吗?”

下面的将士没答,只是问了一句。

“是的。”

“我知道了。”

将士没有进城,而是用对讲机向陈珪报告道:“百户,已经确定了,城外便是叛军。”

陈珪伸手道:“无人机起飞,坐标修正,调整炮口,准备开炮!”

“嗡嗡嗡嗡嗡嗡!”

无人机缓缓升空,开始观察营垒。

洪武朝与现代接触都七八年了,基本的军事素养都已经有。

只是没有进入信息化时代,炮口调整只能靠士兵经验,等第一轮炮击结束后,再通过无人机的观察重新调整炮口位置。

但即便是这样,也已经是降维打击。

很快无人机把陈具庆等叛军的营寨情况展露无遗,陈珪和杨亨看着各自无人机手传达回来的信息,下令炮口准备。

船上别的没有,炮弹数量管够。

“开炮!”

陈珪与杨亨几乎同时大喊道。

“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

船上的十多门火炮几乎同时开火。

炮弹呈现出一个完美的抛物线弧度,落入到了叛军营寨之中。

霎时间硝烟弥漫,白色的烟尘笼罩了整个营垒。

层出不穷的爆炸声不绝于耳,各种惊慌声、惨叫声、哭喊声不断传来。

可速射炮就在于发射速度快,几乎是上一秒炮弹落地,几秒钟后新的一发炮弹就接踵而至。

“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

又一轮洗地。

城头上的官军都看傻了。

他们只看到东城门外的叛军营地爆炸与火光遍起。

很多营垒被炸翻,残肢断体横飞,烟尘不断在往上升。

密密麻麻的小黑点从各自营寨中跑出来,作鸟兽一样四散。

然而炮弹依旧密集如雨点一样往下落,几乎覆盖了整个营地。

不知道多少人死于炮火当中,很多人甚至不是被炸死,而是炮击过后直接倒在原地,七孔流血的都不在少数。

城头的炮火持续不断,炮弹跟不要钱一样往外打。

足足打了四五分钟,约数千枚炮弹砸下去,叛军营地几乎被夷为平地。

等到尘埃落定之后,城头上包括杨廷麟、旷昭、吴麟瑞、丘上仪等人在内,全都张大了嘴巴,满脸不敢置信。

就看到远处叛军营地一片狼藉,各类帐篷、军械、粮草、士兵,有的被轰成碎片,有的燃起熊熊烈焰,还有的只剩下残垣断壁,好似都看不到几个完整无缺的活人。

“走了,得赶紧回去复命了。”

陈珪摆摆手,然后拿出对讲机对远处还在城下的士兵说道:“告诉他们,若是这还打不赢的话,就叫陛下砍了他们的脑袋。”

“是。”

下方士兵便对着城头上喊道:“陈百户说了,我们要回长沙向魏国公复命,剩下的交给你们了,你们要还打不赢,陛下会砍了你们的脑袋。”

说罢小船缓缓向着大船地方向划去。

城头上杨廷麟等人听到西城水门方向的回报,一个个对视一眼,良久才反应过来。

旷昭试探性问道:“督宪,是不是该进攻?”

杨廷麟如梦初醒,说道:“传令,全军出击!”

“呜呜呜呜。”

“咚咚咚。”

擂鼓和号角声迭起。

南昌城内的守军有些不知所措地冲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