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多识广玩蛇怪

第六十七章 枭雄末路

“陛下,这这这......”

乾清宫内,旁边的卢九德都傻了。

虽然他知道崇祯是个什么性子,可你怎么连太祖爷都。

“太祖骂得太难听了,朕......朕一时.......”

崇祯回过神来,吱吱唔唔。

他已经听卢九德说了朱元璋那几千兵顶百万雄狮。

更何况南方都归附了太祖。

且老朱在南方大肆查抄官员富豪,所获不计其数。

以南方的富庶,老朱不说征兵百万,搞个二三十万大军还是绰绰有余。

相比之下。

自己好不容易凑的钱都给了孙传庭。

孙传庭打败李自成缴获了一百多万两送来北京,全让他发了辽东俸禄。

现在锦州已失,吴三桂退守宁远(葫芦岛),如果不给关宁铁骑发饷银,建奴就可能会打进来。

所以现在崇祯是一没钱,二没兵。

如今连孙传庭都投靠了对方,南方那位想北上,他还真不可能抵挡得住。

“这可如何是好。”

卢九德苦笑道:“陛下,快南下向太祖爷认个错吧。”

“朕不能去,朕去了,颜面何存。”

崇祯想起刚才撂下的狠话,眨眼间就滑跪,实在是太没骨气了。

太祖爷可是说自己自缢殉国,为大明保存了风骨,如今这样,岂不是让太祖看不起?

“可是向祖宗认错,又何谈颜面之说呢?”

卢九德再次劝说。

然而崇祯就这个刚愎自用的性格,咬咬牙道:“北方战事糜烂,国家动荡难安,朕若去了,建奴寇边该如何是好?朕不能去。”

“唉。”

卢九德长叹道:“既然如此,臣请即刻回南京,面见太祖,为陛下辩解。”

“嗯。”

崇祯没有说什么,只是默认般地应了一句,随即若行尸走肉般回到了龙椅上,有些失魂落魄。

今天遇到的事情就像是在做梦一样,让他感觉不敢置信。

除了确定太祖下凡的真消息以外。

他还在想的是自己作为这个庞大古老而又走向末路王朝的最后那么一点可怜的颜面,哪怕这点颜面是在这个帝国的开国皇帝面前挣来。

“陛下。”

就在此时,王德化又进来了,小心翼翼道:“锦衣卫有报。”

“何事?”

崇祯茫然问道。

“城中忽然出现大量南京锦衣卫的人,在城内四处支起木板,上面忽然出现了一个身穿龙袍的老者身影,他会动,还会说话,自称太祖.......”

王德化正说着,忽然注意到了殿内的木板、幕布以及投影仪,一时间愣了愣,说道:“好像就是这种东西。”

“退下去吧,任由他们便是。”

崇祯摆摆手。

他现在很后悔,就是后悔。

自己为什么就这么轴,那么犟种呢?

当时低个头,认个错该多好。

现在不止太祖要来扇他耳光,成祖爷也要真正奉天靖难。

那一瞬间,崇祯只觉得天都塌了.......

.......

.......

“tm的。”

南京那边,老朱挂了电台,忍不住爆了句粗口道:“这小崇祯是个猪脑子吧。”

在旁边目睹了一切的朱云峰指了指自己的太阳穴说道:“要不他是崇祯呢,脑子有病的。”

虽说崇祯接手的是个烂摊子,从嘉靖、万历、天启时期,大明国力就已经每况日下,政治动乱,且天灾频繁不断。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即便崇祯不瞎折腾,跟天启一样摆烂,这个帝国也维持不了多久。

但他没有能力把这个烂摊子收拾好,甚至越搞越糟糕也是事实。

崇祯在位期间,疑神疑鬼,在位十七年换了十九个内阁首辅、五十个内阁大学士、十七个刑部尚书和十五个兵部尚书,人事更迭比洪武年还频繁。

其中有不少能臣干将,如兵部尚书王洽也是一代能臣,在地方为官时政绩非常出色,地方属吏和百姓都佩服敬仰他。

后来王洽被召入朝中,向崇祯陈述军政十件大事都得到了采纳,朝廷按照他的做法让边关慢慢有了起色,且举荐的人都很有才能,得到了重用。

按理来说这应该很好了。

然而王洽只干了不到一年兵部尚书,都还没有大作为,就因为后金入关,他调集的兵马没有拦住后金而被崇祯下狱弄死。

甚至王洽干了不到一年都算是做得久的,有的几个月乃至于几天就被崇祯革职下狱。

崇祯的问题就在于急功近利,又猜忌多疑。

人家臣子才上位几天呢你就希望人家马上干出政绩来,完全不考虑实际出发

,只追求速度。

一旦对方没有达到预期,就马上把人家杀掉。

如袁崇焕提出五年平辽,干了不到两年,后金入关,发生己巳之变,崇祯就觉得袁崇焕在骗他,就把他杀了。

虽然袁崇焕确实有很大问题,不提擅杀毛文龙的事情,单说在城外不能抵挡后金就一直提出想带兵进城,加上当时谣言遍地,这一行动有动机不良的可能性。

可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袁崇焕就是你任命的,现在又怀疑人家,为什么不找找自己的问题?

还有陈新甲。

明明是你崇祯要与后金议和,结果消息暴露出去,就把陈新甲当替罪羔羊给宰了,让臣子帮他背锅,自己什么锅都不沾。

再加上他朝令夕改、急于求成、轻信谗言、错杀忠臣等等问题导致人心皆散。等到崇祯后期的时候,朝中都没几个人敢说真话进谏,只能顺着他的意思办。

结果到最后他一句诸臣误我,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要不是自缢上吊,加上死前血书,那句“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恐怕大明的风评都得被他和朱祁镇弄到和带宋平起平坐的地步。

所以朱云峰看明末崇祯时期的历史也是血压高。

朝堂内外不是没有能臣干将。

但一手不算特别烂的牌却被崇祯自己打得稀烂,临了还把责任推给文武百官。

虽说文武百官的确有问题,互相党争不断。

可你要真有能力,是个雄才大略的主,又怎么可能会让这些事情发生呢?

就好像樊哙要不是跟了刘邦,就是个杀猪匠。徐达常遇春不跟朱元璋,就是两个种地的农民。

雄主之所以是雄主,就在于发掘人才,甚至自己培养人才。

崇祯不能解决朝政的党争混乱,也不能让人才的能力发挥出来,反而到处捕杀臣子,弄得与臣子离心离德,没有任何人敢信任他,他也不信任任何人。

大明原本可以再坚持几十年的江山,就在他手里活生生被折腾死。朱云峰看了这段历史,怎么能不冒火光?

“哼。”

老朱冷哼一声道:“既然他要朕亲自去北平,那朕就去便是,给老四通话,情况如何了?”

电报员随即把频道调到了朱棣那边的电台。

“喂。”

小朱棣那边的声音传来。

老朱还带着一丝怒气余威,语气很不善地质问道:“你还没有围杀掉李自成?”

“快了,已经把李自成包围了起来,马上就能攻破。”

小朱棣那边察觉到了老朱的语气不对,就问道:“父亲是希望我快点解决吗?”

“一个小小的李自成你追了两三个月了,朕要你何用?”

老朱还是那副封建大家长作派,在小辈子孙那受了气,就把气撒在了小朱棣身上。

小朱棣缩了缩脖子说道:“爹,我马上就进攻。”

“哼。”

老朱摘下耳机出了电讯室。

等他走后朱云峰把耳机戴上,说道:“老登气糊涂了。”

“你惹他了?”

小朱棣纳闷。

“没啊,我没事惹他干嘛。”

朱云峰撇撇嘴。

老朱以前是让自己给他当狗来着,但自己那是上房揭瓦的人,怎么可能愿意给人家当狗,大不了就和你老登干一架。

所以现在朱云峰无法无天,只要不做违背原则的事,老朱拿他没有任何办法。

不过平时朱云峰也不至于没事找事非要跳到老朱头上拉屎,大家保持着这种彼此祖孙爷俩好的关系就行。

因而这次完全跟自己没关系的好吧。

“那谁惹他了?赤赤?”

“跟他没关系。”

“到底谁啊。”

“还能是谁,北京那位崇祯皇帝呗。”

“他?他怎么惹到父亲了?”

“这不是和崇祯那货接上头了吗?那家伙已经信了老祖宗,但也不知道他哪根筋搭错了,老祖宗骂了他几句,他就急眼了回嘴,说自己没错,都是文武百官的错。听到他还这么推卸责任,老祖宗现在气死了,打算让你奉天靖难,直冲北京呢。”

“........”

那边小朱棣都给整无语了。

好家伙。

自己历史上靖难是从北京往南京打,现在又得从南京往北京打了是吧?

不过那崇祯也确实是个犟种,先不谈你到底错没错,老祖宗骂你两句你就受着呗,就这还受不了当的什么皇帝?

更何况父皇骂你也没错。

朱棣自己看明末历史也是血压高。

你崇祯是矜矜业业没错,可努力用错了地方呀。

一个皇帝可以坏,也可以心狠手辣大肆杀戮,但绝不可以无能。

自己没挽救大明江山于水火的能力,天天瞎折腾,又推卸责任,父皇骂你也是活该

“算了,挂了,我准备攻山了。”

小朱棣抬起头看向远处。

这里是大别山深处,大概在后世英山县东北,岳西县以西,靠近明堂山风景区一带。

山高林密,周围全是茂密的丛林和陡峭的山崖,一眼看不到头。

不得不说,李自成确实很能跑。

而且李自成在民间的声望很大,不然也不会短短数年从十八骑发展到数十万人马。

得益于那句有名的“闯王来了不纳粮”,他在河南、淮南等地民间支持率很高。即便是深山老林里,也有很多支持者。

毕竟能躲去深山老林的百姓,往往都是被地主、贪官污吏以及这个黑暗的世道剥削得活下去的人。

在这些人的帮助下,李自成熟知道路,将小朱棣远远甩在身后,根本追不上。

若不是老朱调集左良玉、吕大器等湖北兵马,加上孙传庭的部队也已经从河南包围了过来,总计七八万大军,展开拉网式搜索。恐怕现在李自成都可能已经逃到湖北,继续往别的地方逃窜了。

山坳当中,营寨遮天蔽日。

潼关一战到如今已经过去了半年时间,当初他的战兵加老营家属总计达四五十万人。

如今却只剩下不到十万。

战兵当初折损过半,现在还剩下不到两万人。沿途一路被追杀死的死,逃的逃,散的散,能留到现在,都已经是闯军死忠。

深山老林对小朱棣限制很大,速射炮进不来,只能带迫击炮和ak,但对李自成的限制更大。

因为史料记载,闯军七成都是骑兵,机动性极强。

可被逼进深山之中,对于他们的机动性就大打折扣,想要把小朱棣甩开就比较困难了。

再加上湖广方向的明军也包围了过来,他们的踪迹很快就被发现。

不过即便只剩下不到十万,那也依旧是十万。

方圆数里的树木被砍伐一空,营寨扎在山脚处,能够通行的道路极为狭窄,各个要道都被严密布防。

周围的山岭都被闯军控制了制高点,居高临下,犹如铜墙铁壁般防备明军。

但能防住左良玉吕大器的军队,却防不住小朱棣的军队。

此刻远处山峦上,李自成带着侄子李过于高处俯瞰下方,远远的他们隐约能看到东方山道一支队伍在缓慢靠近。

“叔父,我们的粮草不多了,虽然在淮南补充了一些,但坚持不了多久。”

“官军又发来劝降信,现在到处都在说太祖下凡救世的消息,如今太祖在南方大肆杀戮地主巨富,分发田地给百姓,我们也许应该投降。”

“孩儿知道叔父大人创业不易,然而我们现在的确已经山穷水尽,孩儿不希望叔父大人继续这样走下去。”

“据说追杀咱们的那人就是成祖爷,能被成祖爷追杀也算是荣幸。”

李过喋喋不休地说着一切坏消息。

李自成没有说话。

这是他的亲侄子,自己没有儿子,李过就是他的儿子,所以他清楚,他一定会让侄子活下去。

可是。

自己杀了福王、唐王等人,就算太祖真下凡了,以自己这斑斑劣迹,又怎么可能放过他?

李自成遥望远处,轻声说道:“过儿。”

“叔父。”

“打起来后,你带人投降吧。”

“可是叔父你呢。”

“我啊。”

李自成低头看了眼悬崖下,轻轻摇头道:“朝廷不会放过我,叔父我看看能不能躲起来。”

自己这一生也算是波澜壮阔,狼狈过、富贵过、张狂过、显耀过。

如今走到末路。

还是被大名鼎鼎的成祖陛下追杀。

死而无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