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病篇第二十四(一)

话说有一天,黄帝心血来潮,对身边的岐伯大神说:“嘿,岐伯啊,我这心里有个事儿一直琢磨不透,就是想问问,那厥头痛是个啥情况?为啥有的人一犯这病,脸就肿得跟包子似的,还心烦意乱,跟丢了魂儿一样?”

岐伯一听,哈哈一笑,捋了捋他那飘逸的胡须,说道:“这事儿啊,简单!厥头痛嘛,说白了就是经络不通,气血逆乱导致的。至于脸肿心烦,那都是表象,得从根儿上治。来来来,我给你说道说道,咱们中医里有两个穴位,那可是治疗厥头痛的绝配——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和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

黄帝一听,眼睛一亮,心想:这俩穴位听着就高端大气上档次,赶紧学学!

岐伯首先指了指黄帝的小腿外侧,笑道:“看这里,这就是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简直就是胃经的超级明星,万能钥匙!你摸摸看,就在膝盖外侧那个凹陷处往下三寸的地方,大约就是四个手指头的宽度。”

黄帝依言伸手摸了摸,疑惑道:“这儿?看起来平平无奇啊,能有啥神通?”

岐伯摆摆手:“可别小看了它!足三里啊,那可是调理脾胃、增强免疫力的神穴。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好了,气血就足,气血足了,啥头痛脸肿的,统统都不是问题!而且啊,这穴位还能帮你消化食物,减肥瘦身,简直就是养生界的‘万能药箱’!”

黄帝一听,恍然大悟:“原来如此,这足三里真是深藏不露啊!那三阴交呢?是不是也这么神奇?”

岐伯微微一笑,又将手指移到了黄帝的小腿内侧,说:“接下来这位,可是妇科圣手,男科也爱的‘三阴交’!它位于内踝尖上三寸,也就是四个手指头的距离,胫骨后缘的地方。你找找看,是不是有个凹陷?”

黄帝仔细一摸,果然找到了那个微妙的凹陷,不禁赞叹:“还真是!这穴位名字听起来就挺玄乎,有啥独到之处?”

岐伯解释道:“三阴交啊,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这三条阴经的交汇点,简直就是‘阴经大本营’!它不仅能调理脾胃,还能补肾益精,疏肝解郁。女性朋友们要是月经不调、痛经啥的,找它就对了;男性朋友们要是肾虚腰痛、遗精早泄,也别害羞,它同样能帮到你!简直就是男女老少皆宜的‘全能选手’!”

黄帝听得连连点头,笑道:“哈哈,这俩穴位简直就是中医界的‘黄金搭档’嘛!一个管脾胃,一个调肝肾,双管齐下,厥头痛什么的,还不是手到擒来?”

黄帝再次对着身边的医学大咖岐伯说:“嘿,岐伯老兄,我一直对那个厥头痛、头脉痛,还有心里悲伤、动不动就掉眼泪的症状挺感兴趣的,你能给我讲讲这背后的道理吗?”

岐伯一听,心里暗笑:这黄帝啊,真是个医学迷!于是他慢悠悠地开口了:“黄帝啊,你这问题问得好!厥头痛、头脉痛,心里还悲伤得跟林黛玉似的,动不动就掉金豆子,这事儿啊,咱们得从中医的角度来聊聊。”

“你看啊,如果一个人厥头痛,那通常是气血逆乱,经络不通闹的。这时候,你要是仔细观察他的头部动脉,发现它特别鼓胀,那就对了,这就是气血淤滞的表现。怎么办呢?简单,咱们用针灸给他‘放放血’,把淤血放掉,气血流通了,头就不痛了。然后呢,再调理调理足厥阴肝经,为啥?因为肝经啊,它跟情志、情绪有很大的关系,肝经一通,心情就好了,自然也就不会动不动就掉眼泪了。”

黄帝一听,眼睛一亮:“哎呀,岐伯老兄,你这办法高啊!不过,你说的那个足厥阴肝经,具体是怎么调理的?穴位都在哪儿?快给我讲讲!”

岐伯微微一笑,开始了他的“穴位大揭秘”:

“要说足厥阴肝经啊,它可是咱们身体里的‘情绪调节器’,从脚大拇指开始,一直往上走,经过小腿、大腿内侧,一直到胸部,跟咱们的情绪、睡眠、消化都有很大的关系。在这条经上,有几个特别重要的穴位,咱们得好好认识一下。”

“首先是大敦穴,它就在脚大拇指的外侧,指甲根旁边。这个穴位啊,简直就是情绪的‘灭火器’!你要是觉得心里烦躁,火气大,或者压力大得快要爆炸了,那就赶紧揉揉这个穴位,保管你心情立马平复下来。为啥?因为它能疏肝理气,让你的心情像春天的风一样温柔。”

“接下来是行间穴,它在大敦穴往上一点,脚大拇指和第二趾的缝隙里。这个穴位啊,就像是给肝脏‘松松绑’的。你要是觉得肝区不舒服,或者因为生气、郁闷导致肝气郁结,那就揉揉这个穴位,它能帮你疏肝解郁,让你的肝脏恢复活力。”

“再来说说太冲穴,这可是个大穴位,就在脚背上,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它就像是情绪的‘调节器’,不管你是太高兴还是太悲伤,太紧张还是太放松,揉揉这个穴位,都能帮你调整到最佳状态。特别是那些容易发脾气、心情抑郁的人,更要经常揉揉这个穴位,它能帮你疏肝理气,让你的心情像大海一样平静。”

“中封穴呢,在内踝前1寸,胫骨前肌腱的内侧凹陷处。这个穴位就像是给肝脏‘加加油’的。你要是觉得身体乏力,没精打采,或者肝脏功能不太好,那就揉揉这个穴位,它能帮你养肝护肝,让你的肝脏更有力量。”

“还有蠡沟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这个穴位啊,就像是疏通经络的‘小能手’。你要是觉得经络不通,气血淤滞,导致身体不舒服,那就揉揉这个穴位,它能帮你疏通经络,让气血流通起来。”

“最后说说曲泉穴,在大腿内侧,膝关节内侧面横纹内侧端,股骨内侧髁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这个穴位啊,就像是滋养肝肾的‘甘露’。你要是觉得肝肾阴虚,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那就揉揉这个穴位,它能帮你滋养肝肾,让你的身体更加强壮。”

黄帝又对岐伯说:“岐伯啊,我这心里老是有个疑惑,就像那个啥,吃了个没熟透的柿子,堵得慌。我听说有种头痛,叫厥头痛,就是那种贞贞的,哎呀,就是头特别重还特别痛的感觉。你说说,这到底是咋回事儿啊?”

岐伯一听,嘿嘿一笑,心想这黄帝还真是个好奇宝宝呢,便慢悠悠地说:“黄帝啊,你这问题问得好!厥头痛啊,贞贞头重而痛,这事儿啊,其实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不过呢,咱们有招儿,啥招儿?针灸大法呗!你看啊,要治这个厥头痛,咱们得先泻头上五行,啥是五行?哎呀,这可不是金木水火土那个五行,这是咱们头上的五条经脉,懂不?就是督脉、膀胱经、胆经、胃经、小肠经这五条。然后呢,咱们还得按五行相生的顺序,一行一行地来,这就叫行五。”

黄帝一听,眼睛瞪得跟铜铃似的:“哎呀妈呀,这么复杂?那接下来呢?”

岐伯接着说:“别急嘛,这才哪到哪儿啊。咱们得先取手少阴,后取足少阴。手少阴啊,就是心经,心经上有个穴位,叫神门,你知道在哪儿不?就在手腕那儿,手掌侧面那条横纹上,你从小指那边往手腕中间一摁,摁到那个酸酸的地方,对了,就是那儿!这神门啊,可是个宝贝,它能帮你定心安神,你要是心慌意乱、失眠多梦啥的,找它就对了。不过呢,今天咱们主要是用它来治头痛,为啥?因为头痛啊,很多时候都是心火太旺,烧得你脑袋瓜子嗡嗡的。咱们把这心火给泄一泄,脑袋瓜子不就凉快多了嘛!”

黄帝一听,恍然大悟:“哦,原来如此!那足少阴呢?”

岐伯说:“足少阴啊,就是肾经。肾经上有个穴位,叫太溪,你知道在哪儿不?就在脚踝那儿,内踝后面,你摸到那个突出来的骨头,然后往下一摁,摁到那个酸酸的地方,对,就是那儿!这太溪啊,可是个补肾的大穴,你要是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啥的,找它就对了。不过呢,今天咱们也是用它来治头痛。为啥?因为肾啊,它是水脏,能帮你把心火给灭一灭。咱们刚才泄了心火,现在再补补肾水,这一来一去,不就平衡了嘛!平衡了,你脑袋瓜子不就不痛了嘛!”

黄帝一听,拍手叫好:“哎呀,岐伯啊,你可真是个神医啊!不过呢,我这心里还有个疑惑,你这针灸大法,就这么简单?不需要再扎几个穴位啥的?”

岐伯一听,哈哈一笑:“黄帝啊,你这可是小看我这针灸大法了。我这可是精简版,要是全说出来,那得说到明天早上了。不过呢,既然你问了,那我就再给你说两个穴位吧。一个是风池,就在你后脑勺那儿,你摸到那两个大筋,然后往上一摁,摁到那个酸酸的地方,对,就是那儿!这风池啊,可是个祛风的大穴,你要是头痛啊,很多时候都是风邪作祟,咱们把这风邪给赶出去,脑袋瓜子不就舒服多了嘛!还有一个是合谷,就在你手背那儿,你把手掌张开,然后用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一摁,摁到那个酸酸的地方,对,就是那儿!这合谷啊,可是个止痛的大穴,你要是哪儿痛啊,找它就对了。不过呢,今天咱们主要是用它来治头痛,为啥?因为头痛啊,很多时候都是气血不通,咱们把这气血给疏通了,脑袋瓜子不就不痛了嘛!”

黄帝一脸好奇地问:“岐伯啊,我这心里老有个疑惑,就是有些人啊,头疼得要命,还老忘事儿,你按他的头吧,他还说没感觉到,这到底是咋回事儿呢?”

岐伯一听,嘿嘿一笑,说:“黄帝啊,你这问题问得好,咱们中医里啊,这就叫‘厥头痛,意善忘,按之不得’。说白了,就是有些人的头疼啊,不是那种按按就能好的,而且还老忘事儿,这其实啊,都是身体里的气血不通闹的。”

黄帝一听,更来劲了:“那咋办呢?总不能让他们一直这么疼下去吧?”

岐伯摆摆手,说:“别急,别急,咱们中医有办法。遇到这种情况啊,咱们得先找头面上的动脉,给它们刺激刺激,然后再去扎扎足太阴脾经的穴位,保证药到病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黄帝一听,眼睛一亮:“哦?这么神奇?那你快给我讲讲,这些穴位都在哪儿,有啥作用啊?”

岐伯点点头,开始了他那幽默风趣的讲解。

“首先啊,咱们得找头面上的动脉。你瞧,这额头上有条动脉,叫‘印堂穴’往上一点的那条,虽然现代咱们不直接扎动脉,但刺激这里能醒脑开窍,提神醒脑。你想象一下,这就像给大脑开了扇窗,让新鲜空气进来,头疼自然就缓解了。当然了,这只是个比喻,咱们实际操作的时候啊,得用针灸或者按摩的手法,可别真拿针去扎动脉哈!”

黄帝一听,哈哈大笑:“岐伯啊,你这比喻打得真形象,我算是明白了!”

岐伯接着说:“然后呢,咱们得找足太阴脾经的穴位。这脾经啊,可是咱们身体的‘后勤部长’,负责给全身提供营养和能量。要是脾经堵了,咱们的大脑就得不到足够的营养,自然会头疼、忘事儿了。所以啊,咱们得扎扎‘太白穴’和‘公孙穴’。”

黄帝一听,眉头一皱:“这俩穴位在哪儿啊?你得给我讲讲清楚!”

岐伯点点头,开始详细讲解:“这‘太白穴’啊,就在咱们脚的内侧,大脚趾根儿那块儿,你摸摸看,是不是有个骨头突出来?对,就是那儿,往下一按,酸酸胀胀的,就是它了。这穴位啊,能健脾益气,除湿通络,对头疼、健忘可有大用呢!”

黄帝一听,赶紧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脚:“嘿,还真是!这穴位一按上去,还真有点感觉!”

岐伯笑了笑,继续说:“还有这‘公孙穴’,它就在太白穴往脚腕方向走一寸多的地方,也是在内侧。这穴位啊,可是脾经的络穴,能沟通表里两经的气血,对头疼、胃痛、呕吐都有奇效。你想象一下,它就像个交通警察,指挥着脾经和冲脉的气血流通,保证咱们的大脑得到足够的营养。”

黄帝一听,眼睛更亮了:“岐伯啊,你这解释得太清楚了!那除了这些穴位,还有没有其他辅助的穴位啊?”

岐伯想了想,说:“当然有啦!咱们还可以扎扎‘百会穴’和‘神庭穴’。这百会穴啊,就在头顶正中央,你用手一摸就能摸到个软软的凹陷,那就是了。这穴位啊,可是‘诸阳之会’,能升阳举陷,醒脑开窍,对头疼、眩晕、健忘都有特效。而神庭穴呢,就在前发际线正中直上0.5寸的地方,这穴位啊,能镇静安神,清头明目,对头疼、失眠、健忘都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