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病篇第二十四(三)

话说有一天,黄帝闲来无事,便找来了岐伯,两人坐在宫殿的大树下,边喝茶边聊天。黄帝是个好学之人,特别是对中医针灸这块儿,他总是有着无尽的好奇。

黄帝问道:“岐伯啊,我听说有的头痛是不能刺针的,这是咋回事儿呢?难道针灸也有搞不定的时候?”

岐伯一听,微微一笑,捋了捋他的长胡子,故作神秘地说:“这事儿啊,说来话长,咱们得从头说起。”

黄帝一听“从头说起”,立马坐直了身子,心想:“这不就是说头痛嘛,还真是从头说起呢!”

岐伯继续道:“头痛这事儿,别看它小,里面的门道可多了。头痛啊,就像是皇宫里的小太监,有时候闹腾得要命,有时候又安静得跟只猫似的。但要是遇到了那种大痹为恶的头痛,嘿,那可就像是遇到了皇宫里的大内高手,针灸这套小把戏,可就不灵光了。”

黄帝一听,乐了:“大内高手?那针灸不就是成了江湖骗子,遇到高手就露馅儿了?”

岐伯哈哈一笑:“也可以这么说吧。不过,话说回来,针灸也不是一无是处,遇到那种每天定时发作的头痛,咱们针灸还是能出手帮一把的,至少能让它稍微安分点儿,不过想彻底搞定它,那就有点难了。”

黄帝挠挠头,一脸疑惑:“为啥呢?针灸不是挺厉害的吗?一根针下去,啥病都能搞定?”

岐伯摇了摇头,耐心地解释道:“针灸啊,就像是皇宫里的御医,虽然医术高超,但也不是万能的。遇到那种大痹为恶的头痛,就像是遇到了绝症,御医也没辙啊。为啥呢?因为这种头痛啊,它是深入骨髓的,就像是皇宫里的深宫怨妇,心里的苦啊,说出来都是泪。针灸呢,就像是御医开的药,虽然能暂时缓解一下症状,但要想根治,那可得费点儿劲。”

黄帝一听,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啊。那这种大痹为恶的头痛,到底是个啥玩意儿呢?”

岐伯叹了口气,说道:“这种头痛啊,其实就是风寒湿邪入侵身体,长期得不到治疗,慢慢积累起来的。就像是皇宫里的积怨,越积越多,最后就爆发了。这种头痛啊,疼起来那可真是要人命,就像是脑袋里有个孙悟空在翻跟头,疼得你死去活来的。”

黄帝一听,笑得前仰后合:“孙悟空翻跟头?那针灸不就是成了如来佛祖的五指山,想把它压下去,结果却压不住?”

岐伯也跟着笑了起来:“对对对,你这个比喻真是太贴切了。不过啊,话说回来,虽然针灸不能彻底根治这种头痛,但也不是一点儿用都没有。至少啊,它能暂时缓解一下症状,让你少受点儿罪。”

黄帝发现自己的头有点不对劲儿,半边头感觉凉飕飕的,还隐隐作痛。于是就迫不及待地说:“岐伯啊,我这头半边凉凉的,还疼得厉害,这是咋回事儿啊?”岐伯一听,嘿,这问题有意思啊,于是他就慢悠悠地说:“黄帝啊,你这头半寒痛啊,得用针灸治治。咱们得先手少阳、阳明经下手,然后再搞定足少阳、阳明经。”

黄帝一听,有点懵:“啥?手少阳、阳明?足少阳、阳明?这都是啥玩意儿啊?”岐伯一看黄帝这迷茫样儿,就笑着解释道:“别急,我给你细说。”

岐伯说:“咱们先从头说起,手少阳三焦经啊,它可是个‘大管家’,负责疏通咱们身体里的水道,让气血运行得顺顺畅畅的。这条经上有个穴位叫‘液门’,就在你手背上,第四、五掌指关节前方的凹陷处。你按按看,是不是有点儿酸酸胀胀的?”

黄帝一听,连忙伸手按了按,果然,那地方酸酸涨涨的,还挺舒服。“哎呀,还真是呢!这液门穴有啥作用啊?”黄帝好奇地问。

岐伯笑道:“这液门穴啊,可是个‘清热小能手’,它能帮你把身体里的热毒给排出去,还能缓解头痛、目赤、耳鸣这些小毛病。你这头半寒痛啊,说不定就是热毒堵住了经络,咱们得把它给疏通了。”

黄帝一听,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啊!那接下来呢?”

岐伯接着说:“接下来啊,咱们得去找找手阳明大肠经。这条经上有个穴位叫‘合谷’,就在你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你按按看,是不是感觉特别酸痛?”

黄帝一按,哎哟喂,这合谷穴可真够劲儿啊,酸得他直咧嘴。“这合谷穴又是干啥的?”黄帝揉着胳膊问。

岐伯笑道:“这合谷穴啊,可是个‘止痛小达人’,它能帮你缓解各种疼痛,比如头痛、牙痛、咽痛啥的。而且啊,它还能帮你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呢。你这头半寒痛啊,说不定就是免疫力下降了,让风寒给钻了空子,咱们得赶紧把它给赶出去。”

黄帝一听,连连点头:“好好好,赶紧的,下一个穴位是啥?”

岐伯说:“接下来啊,咱们得跑到脚上去了,去找找足少阳胆经。这条经上有个穴位叫‘风池’,就在你后脑勺下方,两条大筋外缘的凹陷处。你找找看,是不是感觉那儿有点紧绷绷的?”

黄帝伸手一摸,嘿,还真是呢,风池穴那儿紧绷绷的,好像有什么东西堵在那儿似的。“这风池穴又是干啥的?”黄帝好奇地问。

岐伯笑道:“这风池穴啊,可是个‘祛风小能手’,它能帮你把身体里的风邪给赶出去,还能缓解头痛、头晕、颈项强痛这些小毛病。你这头半寒痛啊,说不定就是风邪作祟,咱们得把它给灭了。”

黄帝一听,连忙点头:“对对对,赶紧的,下一个穴位是啥?”

岐伯说:“最后一个穴位啊,在足阳明胃经上,它叫‘足三里’,就在你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你按按看,是不是感觉特别酸胀?”

黄帝一按,哎哟,这足三里可真够酸的啊,酸得他直抽气。“这足三里又是干啥的?”黄帝揉着腿问。

岐伯笑道:“这足三里啊,可是个‘养生大明星’,它能帮你调理脾胃、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而且啊,它还能帮你缓解胃痛、腹胀、便秘这些小毛病。你这头半寒痛啊,说不定就是脾胃不和,气血不畅导致的,咱们得赶紧给它补补。”

黄帝一听,连连点头:“好好好,赶紧的,给我扎几针吧!”

岐伯一听,哈哈大笑:“黄帝啊,你这可真是急性子啊。不过啊,针灸这事儿啊,得慢慢来,不能急。咱们先用手法按摩按摩,把经络给疏通了,然后再考虑针灸的事儿。”

黄帝继续问岐伯:“岐伯啊,我这心里有个事儿,老是琢磨不明白。你说这厥心痛,就是那种突然心痛得要命,而且呢,还感觉后背像被什么东西拽着一样,又疼又紧,有时候还抽抽,这是怎么回事儿啊?是不是我心脏要罢工了?”

岐伯一听,哈哈大笑,说:“黄帝啊,你这可不是心脏要罢工,你这是肾心痛在作怪呢!来来来,我给你说道说道,再给你支支招。”

黄帝一听,眼睛一亮,说:“快说说,快说说,我这心脏可经不起吓啊!”

岐伯清了清嗓子,开始他的中医小课堂:“这厥心痛啊,其实有很多种,其中一种呢,就是跟肾有关,叫肾心痛。当你感觉心痛得跟后背被人揪着一样,还时不时地抽抽,就像有人从背后偷偷摸你的心(黄帝:喂,岐伯,你这比喻有点吓人哦!),让你弯着腰都直不起来,那多半就是肾心痛在捣鬼了。”

黄帝听得一愣一愣的,说:“那这可怎么办啊?总不能老是弯着腰做人吧?”

岐伯神秘一笑,说:“别急,我有法宝!咱们中医讲究的是穴位疗法,对于这肾心痛啊,有两个穴位那是相当的关键,一个是京骨穴,一个是昆仑穴。你想象一下,京骨穴就像是肾心痛的守门员,而昆仑穴呢,就是它的后援团。咱们先把守门员搞定,再让后援团加把劲,这肾心痛啊,就得乖乖投降了!”

黄帝一听,来了兴趣,说:“快说说,这两个穴位在哪里?我怎么没找到呢?”

岐伯开始比划起来:“这京骨穴啊,就在你的小脚趾头外侧,脚骨突起的下方,你一按,酸酸涨涨的,那就是它了。这个穴位啊,就像是肾经上的一道闸门,能调节肾经的气血,对于肾心痛这种跟肾经气血不通有关的毛病,那可是有奇效的!”

黄帝照着岐伯说的,按了按京骨穴,果然酸酸涨涨的,说:“嗯,确实有点感觉。那昆仑穴呢?”

岐伯接着说:“昆仑穴啊,就在你脚踝外侧,外踝尖和跟腱之间的凹陷处。这个穴位啊,就像是肾经上的一座大山,能镇住肾经的气血,不让它乱跑。对于肾心痛这种气血紊乱的情况,昆仑穴可是能手到病除的!”

黄帝一听,眼睛更亮了,说:“原来这两个穴位这么厉害!那要是痛得发狂了怎么办呢?”

岐伯说:“要是痛得发狂了,那说明肾心痛已经闹得有点过分了。这时候啊,咱们就得请出然谷穴这位大神了。然谷穴在脚的内侧,脚弓弓起来的地方,有个凹陷,那就是然谷穴。这个穴位啊,就像是肾经上的一股清泉,能清心火,滋肾阴,对于因为肾心痛而烦躁不安、发狂的情况,那可是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的!”

黄帝听得津津有味,说:“原来如此,原来如此!看来我这心脏啊,还是得靠你们这些中医穴位来保驾护航啊!”

岐伯笑了笑,说:“黄帝啊,你这可就说对了。咱们中医啊,讲究的就是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像这厥心痛啊,虽然痛在心上,但根源可能就在肾经上。所以啊,咱们得找准病因,对症治疗,才能药到病除啊!”

黄帝心想:“哎,我这当皇帝的,虽然天天山珍海味,但身体上的问题也是不少啊。特别是这厥心痛,腹胀胸满,心还痛得要命,到底是咋回事儿呢?”于是,他就一脸严肃地问岐伯:“岐伯啊,我这心里老是觉得堵得慌,有时候还痛得死去活来的,你帮我看看,这是咋回事儿啊?”

岐伯一听,心里就明白了个大概,他笑着说:“黄帝啊,你这是胃心痛啊!说白了,就是你的胃在跟你闹别扭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黄帝一听,有点懵:“胃心痛?这是啥意思?”

岐伯解释道:“胃心痛啊,就是胃的问题导致的心痛。你想啊,胃要是不舒服了,它肯定得闹腾啊,这一闹腾,不就影响到你的心了吗?所以啊,你这心痛啊,其实是胃在作怪呢。”

黄帝一听,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啊!那你说说,这胃心痛该怎么治呢?”

岐伯微微一笑,说:“治这胃心痛啊,针灸可是个好办法。你得取大都、太白这两个穴位。”

黄帝一听,眉头一皱:“大都、太白?这是哪儿啊?”

岐伯一看黄帝这表情,就知道他没听懂,于是就开始了他的“穴位讲解大会”。

“先说这大都穴吧,它可是足太阴脾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位置嘛,就在你的脚内侧,大拇趾后面,那块儿突出来的骨头下面。你摸摸看,是不是有个凹陷的地方?对,就是那个地方。大都穴啊,就像是个‘排水口’,能把你体内的湿气、浊气都给排出去。胃心痛的人啊,体内往往湿气重,浊气多,所以刺激大都穴,就能帮你把这些不好的东西给排出去,胃自然就舒服多了。”

黄帝一听,觉得挺有道理,就点了点头:“嗯,那太白穴呢?”

岐伯接着说:“太白穴啊,也是足太阴脾经上的一个大穴。它在哪儿呢?就在你的脚内侧,大拇趾根儿那块儿突出来的骨头后面。你摸摸看,是不是有个凸起来的地方?对,太白穴就在那凸起来的骨头下面一点点。太白穴啊,就像是个‘大仓库’,能帮你储存身体的元气。胃心痛的人啊,往往元气不足,所以刺激太白穴,就能帮你补充元气,让你的胃更有劲儿去消化食物,这样胃就不会再闹腾了。”

黄帝一听,觉得岐伯说得头头是道,就忍不住问:“那这两个穴位要怎么刺激呢?是用手按还是用什么东西扎啊?”

岐伯一听黄帝这话,就忍不住笑了:“黄帝啊,你这可是问到点子上了。刺激穴位啊,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针灸了。就是用那种细细的银针,扎到穴位里去,然后留针一段时间,再拔出来。这样既能刺激穴位,又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的伤害。”

黄帝一听,有点紧张:“啊?要用针扎啊?那得多疼啊?”

岐伯一看黄帝这表情,就知道他害怕了,于是就安慰他:“黄帝啊,你放心吧,针灸其实不怎么疼的。而且啊,针灸师都是经过专业训练的,他们知道怎么扎针才能既有效又不疼。再说了,你这胃心痛啊,要是不治的话,可是会越来越严重的哦。”

黄帝一听,觉得岐伯说得也有道理,于是就咬了咬牙:“好吧,那我就试试吧。”

于是,岐伯就让黄帝躺好,然后拿出银针,开始给黄帝针灸。只见他手法娴熟,银针在他手中就像是有生命一样,准确无误地扎进了大都穴和太白穴。黄帝虽然心里有点紧张,但感觉到的却是一股暖流在身体里流淌,疼痛也似乎减轻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