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研学

御书房,工部尚书崔大人在跟嘉佑帝磨叽:“皇上,您怎么能就这么放周大江离开呢?”

“朕派人问过他,可以举荐他至将作监作监丞,从六品,但他不干。”

“那您派的那人他是怎么说的,为什么他就不干呢?”

尚书老大人对周大江十分看好,要不然当初也不能派自己儿子跟着他一起参与船舶改造,虽然儿子因此也被迫去了蕃国,但儿子回来后更是对周大江推崇备至,直言他就是这个朝代最厉害的发明家。

你说要是这么个人才不被重用,那不是东华国的损失么?所以,老尚书仗着皇帝对他还有些脸面,就又过来求人了。

嘉佑帝被他磨得没法子,只得让人叫来吏部右侍郎,“你来说说,当初周大江是怎么说的。”

——

事情回到一个月前,周大江跟着到了京城后,其他人都随大军在京城外驻扎,等待嘉奖,唯有周大江带着的几个技术人员,除了小崔大人,其余几人皆被请到了大将军府。

到了大将军府,自然免不了一番热络,宋夫人将人给安排到了前院,老将军和老夫人还单独见了几人。

到了晚上安哥儿下学回来,更是缠着周大江不放,让姑父跟他讲坐船的感受,还有去战场紧不紧张,以及他的那些发明,和这两年他在倭国的所见所闻。当听到周大江他们遇到突袭小队,最后一个肩扛炮将敌人全给干翻时,安哥儿直接一跳老高,“太棒了!以后我也要像姑父这样,发明更厉害的火炮,这样爹爹他们就不会这么辛苦了!”乐得宋老将军和老夫人直抚掌笑,家里的皮猴这下又有了新目标。

在将军府待到第三日,吏部右侍郎来找他,声称陛下爱惜人才,要让人举荐他至将作监作监丞,从六品,他还可以带着这几人技术人员作手下。

周大江一听还有这好事,当即就要应下来。

谁知右侍郎又继续说道:“因为你是举荐的,我朝举荐官升迁都比较慢,少说十年才升一级,而且举荐官最高的也就是六品,所以,希望你能心中有数。”

周大江本来还挺高兴的,这下不用考试了,没想到举荐官最高才六品,而且还是十年后,那我做这个有什么劲?还不如回家自在!于是就回了右侍郎。

——

御书房,吏部右侍郎如实回答道:“回陛下,周大江言家中尚有田亩待耕,亲人需要照料,暂无意仕途,只想回乡专心研究发明之事。”

崔尚书一听立马明白了,“陛下,此乃托词,周大江若无心仕途就不会考秀才,也不会在战前拿出那些发明来,这是想通过自己努力,堂堂正正考上来啊!”

皇上听他这么一说,也品过味来了,周大江这是个心有志向的大才啊!那个谁,你赶紧宣徐大学士前来。”

徐大学士是翰林学士,也是这一届科举的主考官,石公公去宣旨时,他正在跟手下人确认各考点的考试时间。听到皇帝召见,立马遣散众人与石公公来到御书房。

“徐爱卿,东海府今年科考时间排在什么时候?”

“回陛下排在十月下旬。”东华国的乡试是三年一次,在秋八月以后举行,主考官由皇帝选派,奔赴各地府城实施考试。东海府因其地处东海边关,所以考试时间也比较靠后。

皇帝食指敲了敲桌面,现在是七月底,距十月下旬也就两个月多点,不行,时间有点紧。

“那你把东海府的考试放在最后,然后派袁爱卿去东海府研学,即日出发,考前再回来。”

徐大学士领旨,一直到出了御书房还在犯迷糊,皇上这是搞的哪一出。

石公公送他出来,见他一脸迷惑,便提点道:“皇上之前见了工部尚书崔大人。”

身为天子身边的近侍,就得要时刻为主上分忧,当皇上有不便言明的事,那他就是那个最好的嘴替。

不过嘴替也不是什么都说的,得把握好这个度,不能直接明说,最好是说半句,剩下半句让对方自己琢磨明白。这才是做近侍的最高境界,也是石公公在经历了两任皇帝更迭后,自己琢磨出来的。

就打这个事来说,皇上明显是想急于重用周大江,奈何制度在这儿,他也不能太放水,那怎么办呢?只能在制度内的适当放放水,你最后考,给他多点时间。然后再派个人去专程指导他,但又不能做得太明显,所以那就去研学吧,至于研学时间,皇上不说了么,开考前。这里的意思你就品,这就是说话的艺术。

被提点的徐大学士连忙谢过石公公,当夜去了崔大人府。

崔大人听了徐大学士的来意,直接拍手赞妙。直接劝徐大学士,别想那么多,跟你无关,你只要按着皇上的要求做就行。明天,明天你就跟袁翰林说,让他去东海府研学。切记,越早去越好!等定下来了,你再让他帮我犬子捎封信。

于是,在周大江领着俩孩子玩了半个月后,家里迎来了两个小老头。

袁翰林大名袁鸿泰,是瀚林院资深的老学究,一生醉心文学,是当朝数一数二的文学大家。

徐大学士让他来东海府,也没说太明白,只说让他来府城云来书院研学。

作为老学究,只要是做学问,在哪研学都行。于是,就和老仆赶着毛驴车就到了府城,想着工部小崔大人的嘱托,俩老头在府城的第一站就落在了青山沟。

周大江接到信还很纳闷,小崔大人找他干什么,那套蒸汽机从里到外,他不是都研究明白了,自己也没啥可教的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人家大老远跑到青山沟,就为了给自己捎封信,咱做为当事人,自然要尽到地主之宜。让媳妇多做两个拿手菜,他再拿出好酒和好茶,咱好好招待人家。

托皇上的福,他这回来家拿了不少好茶,大将军府也给了不少好酒。所以,来捎信的袁翰林一下就震惊了,这青山沟虽然不大,但藏龙卧虎啊!